《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该首诗歌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是通过寓意丰富的“意象”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诗歌的主题思想的。要想真正领会诗歌的意象涵义与主题思想不仅要我们深入去阅读,而且要我们深入去思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初读、品读、诵读等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诗歌的常用方法。初读,要求读准、读顺;品读,要求读知、读懂;诵读,要求读情,读味。
3、情感与体验目标:通过对诗歌里蕴含着的纯真理想、热切向往、积极进取、不断奋进等美丽情感的体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憧憬未来、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该首诗歌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现代诗是通过寓意丰富的“意象”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诗歌的主题思想的。
2、通过对诗歌里蕴含着的纯真理想、热切向往、积极进取、不断奋进等美丽情感的体味,培养学生大胆想象、憧憬未来、奋发有为的人生态度。
教学流程:
◆导入:童年是生命之晨,充满着瑰丽的幻想和无尽的憧憬。即便我们每一个人的童年际遇千差万别,但是任何的障碍都无法阻挡我们去憧憬美好的未来。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着诗人王家新去欣赏《在山的那边》到底有些什么呢?
◆初读诗歌
教师:为了让我们能够真正地走进这首诗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我们首先要深入阅读这首诗歌。在朗读的时候,老师向各位同学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要求大家做到:声音洪亮、咬字准确、朗读流利、边读边想。在朗读过程中,同学们如果碰到疑难问题,你可以举手向老师寻求帮助。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堂跟踪辅导、解答疑问。
◆品读诗歌
教师:刚才,通过倾听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读书声,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不少的思考与收获。下面,就让大家来听一听各位同学的阅读感受吧!老师希望同学们从这首诗歌的字词含义、句子思意、意象特征【注: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思想情感等方面来进行讲述。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反馈。
在教师评价反馈这一个环节,一要着重落实学生对诗歌里的“海”与“山”这两个意象所蕴含意思的正确理解。
【海,是理想的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
二要让学生明白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要到达理想的境界,是要经历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三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痴想”、“铁青着脸”、“诱惑”、“枯干”等词语的丰富含义。
【痴想,原指发呆地想,这里是指作者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作者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窄的小天地,追求外面广阔的世界。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原本希望自己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的痴心妄想,脸色铁青。诱惑,因为“我”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一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枯干,形容“我”对理想的急切渴望。】
◆诵读诗歌
教师:刚才,通过大家对这首诗歌的细心品读和共同探讨,我们对这首诗歌的内容与主题思想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现在,我要告诉同学们的是诗歌的学习主要依靠自己去细细品读、慢慢品味、好好领会。正像古人所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重复朗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诗歌的方法。下面,我提议大家根据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用饱含深情的语气、语调来朗诵这首诗歌。当然,我们在朗诵诗歌的时候,要做到发音准确、停顿正确、重读确切、感情饱满。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活着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盼与向往,这种期盼与向往正是鞭笞与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推动力。诚然,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一蹴而就的。在向理想不断奋进过程中,我们也许会碰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的心里都必须要有这么一个坚定的信念:“要到达理想的境界,是要经历千辛万苦的。唯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拓展延伸
教师:前辈们曾经给我们留下许多的激励人们不断前行,积极进取的名言警句。诸如,“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失败乃是成功之母”等等。下面,我就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所积累的那些鼓舞人心的名言警句。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布置作业
追逐梦想就犹如登高远眺,需要恒心与勇气,更需要人们具有一种百折不挠的吃苦耐劳的精神。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拼搏,我们定然能够摘取成功的桂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希望大家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自己已经收获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并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目抒写自己的切身感受。
教学随想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语言凝练、精美、丰富;意象形象、生动、典型;感情集中、热烈、蕴含等特征。诗歌作为文学作品,其本身犹如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所以诗歌的教学,我们既不能运用“肢解”文本的拙劣方法进行逐字逐句的精细解读,否则就会破坏了诗歌的完整性与完美性;我们也不能仅仅运用“整体感知”文本的粗糙方法进行笼统概括的整体感悟,否则就会疏忽了诗歌的美学价值与情感体验。对于一首诗歌的教学,我认为最好采用初读、品读、诵读的流程进行。因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把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与精细解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能够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整体性的把握,又能够对诗歌的艺术性语言进行精细化学习品味。无论是从学生对诗歌凝练、精美、丰富的语言学习也好,也无论是从学生对诗歌形象、生动、典型的意象理解也罢,还是从学生对诗歌集中、热烈、蕴含的感情体验,采用初读、品读、诵读的流程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都是一种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