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短文两篇
行道树
第一次真好
《行道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懂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理解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能够达到现身说法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围绕关键问题阅读文本、理解文章主题思想的学习方法。
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懂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理解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能够达到现身说法的好处。
2、培养学生树立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流程
导入: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森林中最挺拔的一棵;见到群芳争艳的花园,你只盼无愧的做花园中普通的一朵;见到成群结队的大雁,你只要想做最奋力飞翔的那一只。虽是一棵树,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只雁,却能带来整个温暖的春季;虽是一朵花,却能装扮春天;这样的人生就无悔了。今天,我们就伴随作者一起以“行道树”的现身说法来感受这样的一种无悔吧!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画出描写行道树心理活动的语句,感受行道树具有怎样的内心世界?
【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后明确:行道树极其痛苦,因远离家乡而痛苦,它们因环境污染的痛苦,因人们忽视环境而痛苦;行道树又相当快乐,它们因城市与人们的需要的快乐,因制造清新空气而快乐,因送去阴凉迎接朝阳而快乐,因能承担责任的快乐;行道树内心无怨无悔,它们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无论承受什么,都无怨无悔。】
教师:由此可见,作者笔下的行道树不再是纯粹的一种树了,而是在它们的身上赋予了某些精神品质。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第一人称来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树呢?
【指导学生明确:伟大、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等,示例:我是一种痛苦并快乐着的行道树;我是一种不被人们所理解但无怨无悔的行道树;我是一种既能承受痛苦又能品味快乐的行道树……】
教师:请同学们联系我们的社会生活,说一说我们的生活里有哪些具有行道树这种精神品质的人呢?
【教师启发引导:例如,城市里不辞劳苦的环卫工人、讲台上诲人不倦的人民教师等。】
教师: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不只在赞美行道树,并且在赞美我们生活里那些无私奉献、因奉献而快乐的人们。这种写作方法就是借物喻人法。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种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的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课堂小结:《行道树》犹如奉献者的无悔宣言,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思我们自己的言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这样的一种忧愁而快乐的树。行道树是守护城市的天使,因为奉献而快乐的人则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繁荣昌盛的脊梁。
教学随想:
怎样才能简简单单教语文阅读呢?
我曾经发现这么一些怪异的课堂教学现象:有的语文教师把一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从字词句、段落层次、主题思想、写作手法等方面一丝不苟地进行全面设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唯恐遗漏某一个哪怕是极其细微的知识点,从而整个课堂教学则成为无止尽的课堂问答训练。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不厌其烦地提问学生接二连三地回答的情景。
诚然,教师们这般设计阅读教学的初衷我们是可以理解的,那都是期盼学生多学一些知识,多训练一些题目,多提高一些能力。假如我们静心去思考,那么我们会发现其实这种“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教学设计极其低效。原因就在于学生容易对教师的这些教学行为产生审美疲劳。学生不喜欢老师像审问犯人一般接二连三地向他们提问;学生不喜欢老师老是拿一些丝毫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去拷问他们;学生不喜欢老师运用程式化的教学设计来指导他们阅读课文。
为了走出这种“事倍功半”的语文阅读教学困境,我认为语文教师可以按照以下的一些思路来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设计,实现简简单单教学生阅读文本的愿望。
第一、在一堂课里所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多、过杂,最好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一课一得”思路来定位教学目标;
第二、教学过程所设计的课堂提问不宜过多、过细,最好紧扣教学重点采取“一课三问”方式来设置课堂提问;
第三、教学流程所设计的教学环节不宜过烦、过乱,最好遵从教学目标采取“简洁明了”方法来设计教学环节。
《第一次真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细心品读,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学习详略得当和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情感体验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联系历经,体会“第一次”的感受,正确对待每一个“第一次”,唤起不断开拓新生活领域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2、学习详略得当和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流程
导入:诚然,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是通过许许多多的尝试与探索来实现的。这里的尝试就是我们“第一次”去做某事。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令人新鲜好奇;因为是“第一次”,所以使人回味无穷;因为是“第一次”,所以让人终生难忘。今天,我们就陪同作家周素珊一起体会她所亲历的一些“第一次”。
教师:请同学们细心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文章中所详写的两件“第一次”经历的事情,并分析作者对这两个“第一次”各有哪些感受呢?
【明确:(一)第一看见结实累累的柚子树。喜悦与新奇。(二)第一次看见十姊妹孵出的小鸟。惊喜。】
教师:文章的标题是“第一次真好”,作者认为“第一次”好在哪里呢?
【明确:“第一次真好”,好在奇妙,好在新鲜而刺激,好在回味无穷。】
教师:既然作者说“第一次真好”,那么她为什么又说“第一次的不一定愉快”呢?请问同学们谈谈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第一次”经历与感受呢?
【明确: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求谈的是切身感受则可。】
教师:既然说“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多姿多彩呢,怎样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多的“第一次”呢?
【明确:为了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多姿多彩,我们要勇于“第一次”的尝试、“第一次”实践、“第一次”探索,我们敢于不断开拓生活的新领域,拓展生活的新空间。】
课堂小结:一个人的生命价值极其意义就在于其过程与体验。我们唯有不断地开拓进取、尝试探索、勇于创新,才能使得自己的人生多姿多彩,充实圆融。
拓展练习:请同学们以“还记得第一次……”的句式来抒写一段自己的“第一次”经历与体验。
教学随想:
阅读教学应该立足文本。教师应该通过切实有效的课堂提问来激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本节阅读教学设计,我就是围绕着这样的理念来设计与教学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浓厚,思维敏捷,发言也积极。
对于阅读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其一、没有问题探究的阅读教学是肤浅的,会造成阅读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浪费了学生45分钟的生命,而且还会使学生养成“不求甚解”的懒惰习惯。
其二、没有书声朗朗的阅读教学是苍白的,会使得阅读教学蜕变为读文解题。“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唯有引导、指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品读等方式深入文本、切入文本内容,才能让学生真正读懂文本,读懂作者。
其三、没有联系生活的阅读教学是茫然的,会使得阅读教学成为休闲或娱乐。阅读应该一种对生命的体验,对生活的积累。阅读教学唯有跟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帮助学生达成积累生活、体验生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