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式折线统计图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1-14 06:17:15

文档简介

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提供的表格中制作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让学生体会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作用,能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或预测,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乐于参与统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标尺确定表示数据的点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事先收集有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例1
2.分析统计表。谈话: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3.揭示课题。教师边出示统计图边说:为了更便于分析;后来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了一张统计图
谈话:你知道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吗 (预测学生能说到是折线统计图,如果学生不知遭,可由教师揭示)
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征,感悟优点。
谈话.刚才我们在统计表中了解的信息在这张折线统计图上都能找到吗 (能)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将数据制成这样的折线统计图呢 (学生可能说到:容易分析张小楠身高的变化情况)
原来如此,你还能从这张统计图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哪些信息 (
身高变化情况、各时间段内身高增长幅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追问;你能从图上看出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快哪段时间身高增长得最慢吗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加以指导,学生可能会说到比较相差数或看折线的上升幅度。
谈话:那你认为就分析身高增长变化的情况来说,用统计表好些还是用折线统计图好些 为什么
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说说理由。
2.联系生活举例。.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方见过类似这样的图 (学生应该在生活中见到过折线统计图.,如病人的心电图、股票分析图等,根据学生的介绍可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不但能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3.了解结构。
谈话:既然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据的变化情况,看了图,你知道一张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应该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制作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并相应介绍折线统计图各部分的名称,在介绍各部分名称时明确其作用以及画图时的注意点:
(1)横轴:一般用于标明时间的前后,每个时间段都要平均分;
(2)纵轴:标明数据,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据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数据比统计到的最高数据稍高一些(和条形统计图相同);
(3)描点、连线:要找准数据,看清横轴、纵轴进行描点。当提供的数据与纵轴上的数据没有直接对应时,要把纵轴上相应的一小段平均分后再找点;在点与点之间连线时不能漏掉或连错。
(4)标注数据:在所描的点的上边或下边写上数据,不要写在折线上。
(5)填写制表日期。
三、完成练一练
统计身高。
谈话:除了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些情况外,还有很多数据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分析。比如我们同学的身高情况。
课前我们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学期期末时的身高情况,让我们一起来试着将它也制成折线统计图,看看我们的身高增长趋势如何。
学生独立将自己的身高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并在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身高增长情况,再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比较,说说能从图上发现什么。
对学生意见的预设和对策:
(1)每个人的身高都在增长,增长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长趋势是相同的。
(2)这份统计图和其他的统计图有明显区别,底部从0到110这一段用了折线和虚线。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表示。指导学生发现最低身高数据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这段数据可以使110~145厘米之间的每一段放大,使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更明显,而且使统计图更美观。
比较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法 (折线统计图不但和统计表一样可以反映数据的多少,并且比较易于反映几年中自己身高的变化情况:持续上升,没有下降)
四、反思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本领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什么优点 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共26张PPT)
单式折线统计图
SJ
五年级下册

折线统计图
时间
/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队伍
/支
426
394
468
454
489
499
519
怎样更直观的分析这些数据?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认识折线统计图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张小楠把自己6~12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数据制成了统计表和折线统计图。
探究点
认识折线统计图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是怎样变化的?从6岁
到12岁,她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
答: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小楠的身高由116厘米长高
到144厘米,从6岁到12岁,一共长高了28厘米。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2)你能从折线统计图上看出从几岁到几岁张小楠的身高增长得最快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答:从折线统计图看出10至11岁这一年张小楠身高增长得最快,因为统计图上的线段图最接近垂直。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3)估计一下,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答:估计张小楠13岁生日时的身高大约在145至150厘米之间。
想一想:折线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哪个能更清楚地看出身高的变化情况?
你上小学后身高是怎样变化的?收集自己从一年级开始每年体检的身高数据,先填写统计表,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小试牛刀
讨论下面的问题:
(1)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你一共长高了多少厘米?从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你的身高增长最快?
(2)全班同学中,谁的身高增长得最快?身高增长最快的时间大多集中中哪个年级到哪个年级?
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1.填空。
小试牛刀
条形
(1)(   )统计图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清楚地反映数量的(   
)情况。
(2)需要检测病人的体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3)要反映工厂各车间的产量的多少,应选用(   )统计图。
折线
增减变化
条形
折线
(4)下面是某地6月8日白天气温情况统计表。
时间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气温/℃
12
18
23
26
22
18
要反映这一天气温的变化情况,用(   )统计图比较合适。
(5)下面是5个地区9月18日白天11:00气温情况统计表。
地区
酒泉
南京
北京
海口
上海
气温/℃
8
30
26
28
23
要反映各个地区9月18日白天11:00气温的高低,用(   )统计图更合适。
折线
条形
2.下面是荷花小学2017年四~九月份用水情况统计图。
荷花小学2017年四~九月份用水情况统计图
(1)这是一幅(   )统计图。
(2)图中一格代表(   )t。
(3)(   )月份用水量最多,是(   )t,(   )月份用水量最少,是(   )t。
(4)第二季度平均每月用水(   )t,这6个月共用水(   )t。
折线
50

400

20
300
1345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的统计图就是折线统计图。
2.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归纳总结:
1.一位病人某天7~23时的体温变化情况如下图:
夯实基础
(1)病人的体温在那个时间段不断上升?从几时到几时上升最快?
(2)病人的提问从几时起开始下降?从几时起趋于平稳?
(3)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7:00~13:00不断上升,从11:00到13:00上升最快。
从13:00起开始下降,从21:00起趋于平稳。
病人体温最高时是39.5℃。
3.解方程。
x+18-25=43
7x+4x=1.21
0.7×5+5x=9
x-7
=
43
x
=
50
11x=
1.21
x
=
0.11
3.5+5x=
9
x
=1.1
4.城南家电商场去年个月销售电冰箱的情况如下图:
(1)这家商场去年销售的电冰箱哪个月最多,哪个月最少?销售量在100台以上的月份有哪些?
这家商场去年销售的电冰箱十月最多,十二月最少。销售量在100台以上的有:一月、二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十月。
(2)电冰箱的销售量哪个月增长最快,哪个月下降最快?你能试着解释原因吗?
(3)从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电冰箱的销售量五月增长最快,十一月下降最快。原因:五月天气逐渐变热,买电冰箱的人增多,十一月天气逐渐变冷,买电冰箱的人减少。
3.2013~2017年某县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如下表。
易错辨析
年份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年人均收入/元
2500
2830
3100
3500
3750
(1)根据上面的数据,制成(   )统计图比较合适,完成统计图。
折线
.
.
.
.
.
易错点:绘制折线统计图时,易出现所标数据不准确,漏标数据的错误
(2)这个县农民年人均收入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3)从统计图中你还能知道什么?
逐年增长
略(答案合理即可)


请完成“应用提升练”和“思维拓展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