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2张PPT)
蒜叶的生长
二
折线统计图
SJ
五年级下册
(活动课)
当堂检测
提出问题
回顾反思
观察记录
2
活动过程
1
活动目的
1.通过此次的实践活动,提高准确收集数据的能力,巩固所学的知识,正确绘制出折线统计图,进一步感受统计图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准确地理解折线统计图中所呈现的各种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菜时常用蒜叶来调味。你注意过蒜叶的生长过程吗?
小组合作,选择一些饱满的蒜瓣,分别种在三个盆里,其中一盆放水,两盆放土。将种在土壤中的两盆蒜瓣分别放在阳光下和房间里。
1.记录根须的生长。
2.记录蒜叶的生长。
1.记录根须的生长。
种在水中的蒜瓣可以看到根须的生长。从第2天开始,测量并记录一个星期根须的生长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种在水中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
在小组里说说根须的生长变化情况。
1.记录根须的生长。
种在水中的蒜瓣可以看到根须的生长。从第2天开始,测量并记录一个星期根须的生长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其他小组的蒜瓣第几天开始长出根须?了解各小组第3天和第6天的根须长度,分别计算平均数。
2.记录蒜叶的生长。
从第6天开始,每两天一次,测量放在阳光下和房间里的两盆蒜瓣长出的最长叶片,记录数据,并完成统计图。
(1)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有什么相同点?
(2)比较图中每组数据的差,说说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
(3)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回顾观察记录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统计图能清楚地显示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
要坚持按时观察、认真测量、准确记录。
任务多时,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选择一些饱满的绿豆,用40℃左右的水浸泡一下,让水慢慢冷却后,把这些绿豆装进一个底部有小洞的容器里,用一块湿布盖在豆子上,然后压上重物,之后每隔半天打开湿布给豆子淋一次水,让水从下边渗出去。测量并记录一个星期内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小试牛刀
(1)第几天开始长出芽?
(2)第6天和第7天的绿豆芽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毫米?
略
略蒜叶的生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验、统计,了解蒜叶根须和叶片的生长情况,认识在阳光下和房间里蒜叶生长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能正确地收集数据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通过调查、记录、比较数据获得问题研究的简单的结论。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认真观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习惯。
教学重点:蒜叶生长的实验与统计。
课前准备:课件,蒜,盆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出示蒜头和蒜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各是什么。
提问:你对蒜头、蒜苗的种植、用处有哪些了解?
要知道蒜叶的生长过程,就需要通过发芽实验来了解。那具体研究呢?那从今天开始,我们就研究蒜叶的生长情况。(板书课题)现在先了解实验方法和蒜叶活动要求。
二、观察记录
1.种植蒜。
引导:要知道蒜叶的生长情况,就需要通过蒜头的发芽实验,观察它的生长情况。所以先要种蒜头。现在请小组组长负责,互相配合,一起来种蒜头。
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选择一些粗壮、饱满的蒜瓣分别种植在三个盆里;种在土中的蒜瓣把尖头一头朝上,蒜瓣尖头可以稍微露出土壤一点。(学生种植蒜瓣)
种植完成后,要求把种在土壤中的两盆分别放在阳光下和屋子里,注意放的位置要便于观察和测量;种在水里的放在容易观察和测量的合适的地方。
2.观察记录。
呈现要求:
观察、记录根须的生长。
①人注意观察自己小组种在水中蒜瓣的根须生长情况;
②从第二天起各小组每天测量根须生长情况,,每人都做好记录;
③一星期后,根据记录的数据完成折线统计图。
观察、记录蒜叶的生长
①从第6天起每两天测量一次蒜叶的生长情况;
②每次分别测量放土的两盆蒜苗的最长蒜叶,个人记录在自己的表格里;
③到第16天为止,根据每次收集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出示要求后,让学生了解根须和蒜叶的测量、统计要求,结合不同的测量、记录内容,分别呈现相应的数据记录表和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弄清楚观察记录表的要求和要制成的折线统计图。
3.
交流结果,分析数据。
在学生按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收集、记录数据,并制成统计图后,组织交流和分析。
(1)
交流根须生长情况。
交流:你们小组蒜瓣根须是第几天长出的?你们小组蒜瓣根须生长变化的情况怎样?(呈现各组折线统计图,互相交流、介绍)
(2)交流根须生长情况.
引导:在小组里交流,阳光下和屋子里的蒜叶生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比较每次测量的两组蒜叶长度的差,看看差的变化有什么特点;想想你还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指名几个小组代表呈现数据、统计图,介绍、交流。
三、回顾反思
我们通过实验、观察、测量记录,并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了解了蒜叶的生长变化情况。回顾这一段时间观察、记录的过程,看看统计图表示的数据,你有哪些体会和大家交流?(共31张PPT)
复式折线统计图
SJ
五年级下册
二
折线统计图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课后作业
探索新知
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1
课堂探究点
2
课时流程
李小洁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次对比实验以了解这两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下面是实验中获得的数据。
探究点
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接着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1)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多少摄氏
度?第120分钟呢?
84-58=26(摄氏度)
72-45=27(摄氏度)
答:实验开始后的第6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26摄氏度,第120分钟,两个杯中的水温相差27摄氏度。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2)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多少分钟?陶瓷保温杯呢?
答:不锈钢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135分钟,陶瓷保温杯中的水温下降到70摄氏度大约经过40分钟。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3)哪种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从图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答:不锈钢保温杯的保温性能好一些。
看图讨论下面的问题:
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答: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
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更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
化和两者之间的对比情况。
同样多的热水倒在陶瓷杯和陶瓷碗中,水温下降的速度相同吗?哪个容器中水温下降的速度快一些?4人一组,把热水倒入下面这样的两个容器,每3分钟测量一次水温,先把数据记录下来,再完成折线统计图。
实验过程中
要注意安全!
小试牛刀
实验结果与你的预测相同吗?与同学交流小组实验的结果。
如果适合饮用的水温是18~45℃,两个容器的水各从第几分钟起开始饮用比较合适?
1.下面是周阳(男)和赵娟(女)6~12岁平均身高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小试牛刀
(1)①
9岁时,周阳比赵娟高( )cm。
②( )岁时,周阳和赵娟一样高。
③( )岁时,周阳比赵娟矮3
cm。
(2)由上图可以发现男生和女生的身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什么变化规律?
2
10
12
10岁之前,男生比女生高,10岁之后,女生比男生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的含量多少影响着空气的质量,某地四个季度100升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的含量如下表。
季度
一
二
三
四
二氧化硫含量/毫克
11
8
7
12
烟尘含量/毫克
31
24
21
32
(1)根据上面的数据,完成下图。
图略
(2)
第( )季度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最少,第( )季度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最多。
(3)
第( )季度空气中这两种污染物质的含量最多,
这一季度100升空气中共含有这两种污染物质( )毫克。
三
四
四
44
复式折线统计图
复式折线比较难,判断图例是关键。
数据大小有变化,折线起伏来表现。
1.复式折线统计图:在统计过程中存在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据,需要用不同颜色(或其他形式)的折线来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数量变化情况,这样的统计图就是复式折线统计图。
2.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而且便于比较各组相关的数据。
3.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不同的折线表示不同的量,并注明图例。
归纳总结:
2.小明在装满水的玻璃瓶口放上风信子,每两天观察一次,测量芽和根的长度,并将结果制成下图:
夯实基础
(1)小明是第几天开始看到根、第几天开始看到芽的?
(2)和同学说说风信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
(3)你有兴趣找一种植物种子,做一次这样的实验吗?
小明是第4天开始看到根、第6天开始看到芽的。
略
略
5.下面两架模型飞机在一次飞行中飞行时间和高度的记录。
(1)这两架飞机各飞行了多少秒?哪一架飞机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2)从图上看,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多少米?乙飞机呢?第几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甲飞机飞行了35秒,乙飞机飞行了40秒。乙飞机飞行的时间长一些。
起飞后第10秒甲飞机的高度是20
m,乙飞机的高度是16
m,第15秒两架飞机处于同一高度。
6.我国上海市和澳大利亚悉尼市2011年各月平均气温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
(1)这两个城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分别出现在几月份?最低呢?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上海市从几月到几月,月平均气温一直在上升?悉尼市呢?(答案不唯一)
上海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七月,悉尼市的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一月、二月。上海市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一月,悉尼市的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七月。
7.你所在地区最近一周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各是怎样变化的?收集数据在第119页的方格纸上制成统计图表,与同学交流。
略
3.王叔叔开了两个体育用品商店,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个商店营业额的变化情况:
易错辨析
(1)请你将两幅图合并成一幅统计图。
图略
易错点: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时,易漏掉图例,图中的两条折线也容易用一种线表示
甲店从2013年开始营业额逐年下降,乙店从2012年起,每年营业额在逐渐上升。建议关闭甲店,将所有精力投放到乙店中。(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请简要描述王叔叔的两个商店从2012年到2016年的营业额情况,并向王叔叔提出你的建议。
作
业
请完成“应用提升练”和“思维拓展练”习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统计表,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2.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3.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讨论问题。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四的第2、5题
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完成练习四的第6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四、反思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