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第17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第七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台儿庄战役(1938.3):藤县保卫战二、保卫大武汉(1938.6):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大地区三、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4-1942.1.15) 正面战场,是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战场。台儿庄战役的概况时 间:1938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指挥官:李宗仁、王铭章、张自忠、池峰城等
从属会战:徐州会战
战 役:临沂战役、保卫藤县、台儿庄战役等
目 的:日军为夺取战略要地徐州
结 果:取得自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鼓舞全民抗战的决心徐州 王铭章,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在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略位置重要:地处山东和江苏两省交界处,是屏障徐州的战略据点,又是运河的咽喉要道。台儿庄战役的意义:
(1)这是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所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2)它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张的必胜信心;
(3)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了有利条件。 毛泽东对于这次会战的意义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指出:“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 “九·一八” 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李宗仁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后出走美国,但最终偕夫人郭德洁于1965年7月经瑞士、中东回到北京,受到毛泽东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欢迎,于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时 间:1938年6月-1938年10月底
地 点:围绕武汉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
重要战役:田家镇战役、万家岭战役
参战方兵力:国军近100万人,日军约25万人
结 果:日军惨胜,战争转入长期相持阶段 武汉是平汉、粤汉铁路的交会点,1937年底,国民政府虽迁都重庆,但大部分政府机关设在武汉。“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平汉铁路粤汉铁路9月17日 日军进攻被视为武汉“锁钥之地”的田家镇;
9月28日 中国军队被迫从田家镇撤退;
10月初 日军抵进江西瑞金西南的万家岭地区,中国军队获胜,史称“万家岭大捷”;
10月下旬 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武汉;
10月25日 国民政府于25日放弃武汉。历时4个半月的武汉会战结束 这是武汉会战期间流传在大江南北一首为人广为传唱的歌曲的歌词,名字就叫《保卫大武汉》。 热血沸腾在鄱阳,火花飞迸在长江,全国发出了暴烈的吼声:保卫大武汉!武汉是全国抗战的中心,武汉是今日最大的都会,我们要坚决的保卫着她,像西班牙人民保卫马德里,粉碎敌人的进攻,巩固抗日的战线,用我们无穷的威力,保卫大武汉。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次战役;极大的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宣告了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计划的破产;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 间:1941年12月24日-1942年1月15日
指挥官:薛岳
战略战术:逐次抵抗、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合围、聚而歼之
结 果:中国军队赢得会战的胜利
意 义:这一胜利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也令国际舆论刮目相看,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 早年参加粤军,逐步成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与红军多次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淞沪会战,指挥了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著名会战。
1952年晋升陆军一级上将,“总统府”战略顾问。后病逝于台湾,享年102岁。正面战场的部分战役中国远征军 1941年12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英国方面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 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时为英属地)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组建了中华民国远征军。 中缅印战区司令官蒋介石夫妇和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缅甸战役总指挥) 1942年率领200师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首战同古,再战棠吉,给倭寇予重创,不幸在回国途中负重伤, 1942年5月21日牺牲于缅甸密林中。
10月6日国民政府追晋戴安澜为中将,10月29日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颁授戴安澜将军懋绩勋章。1956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节选)在阴暗的树下,在急流的水边,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无人的山间,
你们的身体还挣扎着想要回返,
而无名的野花已在头上开满。
那刻骨的饥饿,那山洪的冲击,
那毒虫的啮咬和痛楚的夜晚,
你们受不了要向人讲述,
如今却是欣欣的树木把一切遗忘。驼峰航线?:二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通道 始于1942年,终于二战结束。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日战争是比较积极的,但除了台儿庄战役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结束了。 客观原因:敌强我弱
(1)日本是强国,为战争做了充足的准备;
(2)中国是弱国,在军力、经济力和组织力的对比上,日本都占有较大的优势。主观原因:
(1)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造成的;
(2)战略指导方针失误;
国民党军事当局没有采取积极防御,只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作战,兵力分散,缺少预备队。
(3)派系林立,各为已谋。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1)国民党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了抗战,以巨大的牺牲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2)国民党军队确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保存了相当数量的有生力量。(3)在战争初期,正面战场抗击了日军的主力,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从此两个战场互相策应、互相促进、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4)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博得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抗战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局限:(1)抗战意志衰退,以保存实力、坐待胜利为指导思想,失去了抗战初期的积极性。
(2)蒋介石“曲线救国”的策略,导致国民党军先后有78万人投敌,其中将级军官67名,如孙殿英、孙良诚、庞炳勋等。
(3)军队贪污腐化,从中牟取暴利,大发国难财。
(4)军队的纪律败坏,当地人民恨之入骨。 正面战场的抗战台儿庄战役(1938.3 ):藤县保卫战保卫大武汉武汉地处平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交会点,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4至1942.1.15历时23天采取逐次抵抗、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四面合围、聚而歼之的战略战术战场遍及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大地区;重要战役:田家镇战役、“万家岭”大捷1938.6至1938.10.251、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第一次长沙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A2、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半壁江山沦陷敌手原因是 ( )
A、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B、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C、实行片面抗战路线 D、把主要兵力放在大西南、大西北C3、下列属于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的所为是( )
①南京大屠杀 ②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③挑起甲午战争 ④发动九一八事变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4、2001年4月,日本政府审定通过了右翼学者编写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该教科书极力否认和美化日本在20世纪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历史。我们可根据下列哪些与日本相关的史实对此进行批驳( )
①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制造旅顺大屠杀 ②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 ③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④1941年偷袭珍珠港 ⑤制造南京大屠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