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 课件 (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 课件 (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4 16:3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手工业 农业 商业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必修二 经济文明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重要的地位?第一节 发达的古代农业 “你耕田来我织布”,这是七仙女和董永最羡慕的生活,也是对我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句唱词,可以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我国古代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生产形态。《天仙配》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战国铁农具铁犁耦犁耧车曲辕犁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2)商周:石器锄耕为主,伴有少量青铜农具(3)春秋战国开始:铁犁牛耕
(汉朝以后成为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1、耕作方式的演变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 和 的国家。 原始社会——耕作方法:刀耕火种,地力易衰,人们被迫经常迁徙(“游耕”)。水稻粟 石器锄耕的商周农业: 生产工具:出现了 ,但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排水除草,沤肥治虫
青铜农具 耕作方法:已经懂得 ,使土地可以连续耕种,土地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五谷六畜”农作物:西周时期,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发展:(出现—普及—完善)(1)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与牛耕并逐渐推广(2)西汉:赵过的耦犁(二牛三人)、犁壁,
后期二牛一人;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3)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又名“江东犁”),安装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方便又轻巧。
作用—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一直为后世沿用。
(西汉时还发明播种工具耧车)西汉时的这种牛耕方式俗称“二牛抬杠”,也即文献中所说的“耦犁”。
二牛三人二牛一人 特点:可随意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构造变化直辕犁曲辕犁耕作技术:
(1)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 。
垄作法代田法
(2)西汉时,赵过推行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 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沿用至今。耙耱耕耙耱
耕是指耕地;
耙是指把土块弄碎;
耱是用荆条等编成的一种农具平整土地。(1)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2、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众李冰及其子率修建,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漕渠白渠
漕渠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和渗漏。该法很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农业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坎儿井,就是在井渠基础上加以发挥改进而成的。井渠法翻车的模型筒车翻车(1)水利工程:
   战国——都江堰 
   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
曹魏——翻车 
   唐朝——筒车
      宋朝——高转筒车
      明清——风力水车一、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2、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的应用风力水车高转筒车耕作制度的变化(从生产关系看)思考:商周为何需要“众人” ?何时改变?提示:农具原始,需要协作。春秋后变化。◆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e)田。”刀耕火种:氏族公社所有
石器锄耕:井田制
铁犁牛耕:封建土地私有制集体耕作个体农耕3、土地制度的变化: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丝麻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 ——《墨子》 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1、小农经济的概念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并非完全不参与市场交换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吗? 联系:
都是自给自足不为市场而生产.
区别:
原始和奴隶社会的经济是自然经济不是小农经济。
(因为是集体劳动,不是以家庭为单位)知识拓展:⑴地位⑵进步性①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②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发展⑶局限性②封闭性①脆弱性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评价小农经济巩固练习1、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由“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是
A.推动经济重心不断南移的原因
B.土地制度演变的产物
C.统治者调整改革的产物
D.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D2、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石器锄耕
C. 铁犁牛耕 D. 自给自足C4、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
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B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C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
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C6、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
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
B7.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发明???? D.筒车的发明使用
8.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 )
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 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C.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 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
CB9、下列农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耒耜②青铜农具③铁锄、铁犁④耧车
A.①③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③④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