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热、电、速)综合练习2(2页)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热、电、速)综合练习2(2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1-14 15:1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化学
反应原理——热、电、速
综合练习2
一、单选题
1.反应C(s)+H2O(g) 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可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增加C的量
B.将容器的体积减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体系的体积增大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已知:2H2(g)+O2(g)=2H2O(l)△H<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B、测定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实验中,所用试剂可以是浓溶液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则1molH2SO4和1molBa(OH)2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14.6kJ
D、已知C(s)与CO(g)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1
、283.0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C(s)与O2(g)反应生成1molCO(g)的反应热为△H=-110.5kJ/mol
3.已知448℃时反应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是49,则HI(g)12H2(g)+12I2(g)在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是( )
A、149
B、2401
C、7
D、17
4.有如下三个反应方程式
H2(g)+1/2O2(g)=H2O(g);△H=
a
kJ/mol
H2(g)+1/2O2(g)=H2O(l);△H=
b
kJ/mol
2H2(g)+O2(g)=2H2O(l);△H=
c
kJ/mol
关于它们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
B、a、b、c均为正值
C、2b=c
D、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
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①③④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⑥
D、②④⑤
6.在某温度下,将H2和I2各1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H<0;5min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c(H2)=0.9mol L﹣1

则下列结论中,不能成立的是(  )
A.平衡时H2、I2的转化率相等
B.从反应开始至平衡的过程中,v(HI)=0.04mol L﹣1 min﹣1
C.其他条件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少量H2

I2的转化率提高
D.若将容器温度提高,其平衡常数K一定增大
7.反应A(g)+3B(g) 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υ(D)=0.4
mol/(L s)
B.υ(C)=0.5
mol/(L s)
C.υ(B)=0.6
mol/(L s)
D.υ(A)=0.15
mol/(L s)
8.某化学反应的△H=﹣122kJ mol﹣1

△S=+231J mol﹣1 K﹣1

则此反应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可自发进行(

A.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仅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D.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9.对于达到平衡的反应:2A(g)+B(g) nC(g),符合如图所示的结论是(

A.P1>P2

n>3
B.P1>P2

n<3
C.P1<P2

n>3
D.P1<P2

n<3
10.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该原电池,Zn作正极,可用石墨等作负极
C、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1.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O42﹣)减小
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12.已知:Fe2O3(s)+
C(s)═
CO2(g)+2Fe(s)△H=+234.14kJ mol﹣1C(s)+O2(g)═CO2(g)△H=﹣393.5kJ mol﹣1则2Fe(s)+
O2(g)═Fe2O3(s)的△H是(

A、﹣824.39
kJ mol﹣1
B、+627.6
kJ mol﹣1
C、﹣744.7
kJ mol﹣1
D、﹣169.4
kJ mol﹣1
13.被称之为“软电池”的纸质电池总反应为Zn+2MnO2+H2O=ZnO+2MnO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中Zn作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该电池反应中MnO2起催化作用
C、该电池工作时电流由Zn经导线流向MnO2
D、该电池正极反应式为:MnO2+e﹣+H2O=MnOOH+OH﹣
二、填空题
14.已知两个反应式:
CH≡CH(g)+H2(g)→CH2=CH2(g);△H=﹣174kJ mol﹣1
CH≡CH(g)+2H2
(g)→C2H6(g);△H=﹣311kJ mol﹣1
则CH2=CH2(g)+H2(g)→C2H6(g)
的反应热为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为相互串联的甲乙两电解池.
(1)甲池若为用电解原理精炼铜的装置,①A是________极,材料是________,电极反应为________,②B是________极,材料是________,主要电极反应为________,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
(2)写出乙池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甲池中阴极增重12.8g,则乙池中阳极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 L.
(4)若此时乙池剩余液体为400mL,则电解后得到碱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
16.人们常用催化剂来选择反应进行的方向.如图所示为一定条件下1mol
CH3OH与O2发生反应时,生成CO、CO2或HCHO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O2(g)和生成物H2O(g)
(1)①在有催化剂作用下,CH3OH与O2反应主要生成________(填“CO、CO2”或“HCHO”),
2HCHO(g)+O2(g)═2CO(g)+2H2O(g)△H=________.
②甲醇制取甲醛可用Ag作催化剂,含有AgCl会影响Ag催化剂的活性.用氨水可以溶解除去其中的AgCl,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已知:CO(g)+2H2(g) CH3OH(g)△H=﹣a
kJ mol﹣1

①经测定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若某时刻、250℃测得该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为c(CO)=0.4mol L﹣1、c(H2)=0.4mol L﹣1、c(CH3OH)=0.8mol L﹣1

则此时v正________v逆(填“>”、“<”或“=”).
②某温度下,在体积固定的2L的密闭容器中将1mol
CO和2mol
H2混合,测得不同时刻的反应前后压强关系如下:
时间(min)
5
10
15
20
25
30
压强比(P后/P前)
0.98
0.90
0.80
0.70
0.70
0.70
则0~15min,用H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B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解:A、因该反应中只有C为纯固体,则增加C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故A错误;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

氮气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

使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改变纯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
B、体积缩小,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相当于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D、压强不变,充入N2

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
2、【答案】D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中和热
【解析】【分析】正确答案D
A.由反应:2H2(g)+O2(g)=2H2O(l) △H<0,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B.测定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中和热实验中,所用试剂不可以是浓溶液,浓溶液稀释时也有热效应。
C.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

则1molH2SO4和1molBa(OH)2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114.6kJ
,Ba2+与SO42-结合生成BaSO4时也要放热。
D.已知C(s)与CO(g)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mol-1
、283.0kJ·mol-1

则相同条件下C(s)与O2(g)反应生成1molCO(g)的反应热为△H=-110.5kJ/mol
C(s)+O2(g)=CO2(g)
△H1=-393.5kJ·mol-1
CO(g)+1/2O2(g)=CO2(g) △H2=-283.0kJ·mol-1
由盖斯定律得C(s)+1/2O2(g)=CO(g)
△H=△H1-△H2=-110.5kJ/mol。
3、【答案】D
【考点】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解析】【解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另外还与化学计量数有关系,答案选D。
【分析】化学常数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当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的幂之积和反应物浓度的幂之积的比值,据此可以进行有关计算和判断。
4、【答案】C
【考点】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解析】【分析】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H<0。由于气态水的能量高于液态水的能量,所以生成液态水放热多,但放热越多,△H越小,所以答案选C。
【点评】在比较反应热的大小时,由于△H是带有正负号的,所以在比较时应该带着符号进行比较。即对于放热反应来讲,放热越多,△H越小。
5、【答案】C
【考点】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①活化分子间有合适的取向,发生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①错误;
②普通分子间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故②错误;
③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故③正确;
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段裂和新键的形成,即原子的重新组合,故④正确;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⑤正确;
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即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故⑥正确;所以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效碰撞、化学反应的本质等,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完成.
6、【答案】D
【考点】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
【解析】【解答】A.H2和I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二者转化率相等,故A正确;
B.5min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c(H2)=0.9mol L﹣1

则HI的浓度变化量为2×(1mol/L﹣0.9mol/L)=0.2mol/L,故v(HI)=0.2mol/L5min=0.04mol L﹣1 min﹣1

故B正确;
C.向容器中充入少量H2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I2的转化率提高,故C正确;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A.H2和I2的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二者转化率相等;
B.根据氢气的浓度变化量计算HI的浓度变化量,根据c=△c△t计算v(HI);
C.向容器中充入少量H2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判断.
7、【答案】B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解析】【解答】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A、υ(D)/2=0.2
mol/(L s)
B、v(C)/2=0.25mol/(L s),
C、v(B)/3=0.2mol/(L s),
D、v(A)/1=0.15mol/(L s),
所以反应速率v(C)>v(B)v(D)>v(A).
故选:B.
【分析】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8、【答案】A
【考点】焓变和熵变
【解析】【解答】解:△H=﹣122kJ mol﹣1

△S=+231J mol﹣1 K﹣1

则:△H﹣T△S=﹣122kJ mol﹣1﹣T0.231J mol﹣1 K﹣1<0,所以反应一定是自发进行的反应,所以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故选:A.
【分析】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为:△H﹣T△S<0,据此解答.
9、【答案】C
【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解析】【解答】解:由“先拐先平数值大”可知P1<P2

再结合图示可知增大压强,产物C的百分含量降低,说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利用“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可推知方程式中气体计量系数和的关系式:n>3.
故选C.
【分析】分析该图象题,需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图象中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判断反应改变的条件等,如本题可利用“先拐先平数值大”推知P1<P2

在利用平衡时C%的变化可知增大压强,C%变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利用平衡移动原理知方程式中反应物气体计量系数和小于产物气体计量系数和,即n>3.
10、【答案】D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解:A.K2FeO4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Fe(OH)3

电极反应式为2FeO42﹣+6e﹣+8H2O═2Fe(OH)3+10OH﹣

故A错误;
B.Zn被氧化生成Zn(OH)2

应为负极,故B错误;
C.放电时,Fe化合价由+6价降低为+3价,则放电时每转移3mol电子,正极有1molK2FeO4被还原,故C错误;
D.放电时,正极生成OH﹣

溶液碱性增强,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可知,放电时,Zn被氧化,应为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3Zn﹣6e﹣+6OH﹣═3Zn(OH)2

K2FeO4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2FeO42﹣+6e﹣+8H2O═2Fe(OH)3+10OH﹣

结合电极反应式解答该题.
11、【答案】C
【考点】真题集萃,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该原电池反应式为:Zn+Cu2+=Zn2++Cu,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Cu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故两池中c(SO42﹣)不变,故B错误;
C.甲池中的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乙池中发生反应:Cu2++2e﹣=Cu,保持溶液呈电中性,进入乙池的Zn2+与放电的Cu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Zn的摩尔质量大于Cu,故乙池溶液总质量增大,故C正确;
D.甲池中的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保持溶液电荷守恒,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由图象可知,该原电池反应式为:Zn+Cu2+=Zn2++Cu,Zn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两池溶液中硫酸根浓度不变,随反应进行,甲池中的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保持溶液呈电中性,进入乙池的Zn2+与放电的Cu2+的物质的量相等,而Zn的摩尔质量大于Cu,故乙池溶液总质量增大.
12、【答案】A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①Fe2O3(s)+
C(s)═
CO2(g)+2Fe(s)△H=+234.1kJ/mol,②C(s)+O2(g)═CO2(g)△H=﹣393.5kJ/mol,
由盖斯定律②×
﹣①得:2Fe(s)+
O2(g)=Fe2O3(s)△H=(﹣393.5kJ mol﹣1)×
﹣234.1kJ mol﹣1即2Fe(s)+
O2(g)=Fe2O3(s)△H=﹣824.4kJ mol﹣1

故选A.
【分析】已知:①Fe2O3(s)+
C(s)═
CO2(g)+2Fe(s)△H=+234.1kJ/mol,②C(s)+O2(g)═CO2(g)△H=﹣393.5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②×
﹣①可计算出2Fe(s)+
O2(g)═Fe2O3(s)的△H.
13、【答案】D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解:A.该原电池中,锌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锌失电子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该原电池中,锰元素化合价由+4价变为+3价,所以二氧化锰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而不是电流,故C错误;
D.正极上二氧化锰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MnO2+e﹣+H2O═MnO(OH)+OH﹣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由反应的总方程式可知,该原电池中,Zn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则锌作负极、二氧化锰作正极,负极电极反应为Zn﹣2e﹣+2OH﹣═ZnO+H2O,正极电极反应为2MnO2+2e﹣+2H2O═2MnO(OH)+2OH﹣

电子从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
二、填空题
14、【答案】﹣137kJ/mol
【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解析】【解答】解:已知:①CH≡CH(g)+H2(g)→CH2=CH2(g)△H=﹣174kJ mol﹣1②CH≡CH(g)+2H2
(g)→C2H6(g)△H=﹣311kJ mol﹣1

由盖斯定律:②﹣①得到CH2=CH2(g)+H2(g)→C2H6(g),△H=(﹣311kJ mol﹣1)﹣(﹣174kJ mol﹣1)=﹣137kJ/mol;
故答案为:﹣137kJ/mol.
【分析】已知:①CH≡CH(g)+H2(g)→CH2=CH2(g)△H=﹣174kJ mol﹣1②CH≡CH(g)+2H2
(g)→C2H6(g)△H=﹣311kJ 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②﹣①得到CH2=CH2(g)+H2(g)→C2H6(g),据此计算.
16、【答案】(1)阴;精铜(或纯铜);Cu2++2e﹣=Cu;阳;粗铜;Cu﹣2e﹣=Cu2+;硫酸铜溶液;
(2)2Cl﹣+2H2O
通电__
2OH﹣+H2↑+Cl2↑
(3)44.8
(4)1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解析】【解答】解:(1)①A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是电解池的阴极,所以是纯铜,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Cu2++2e﹣=Cu,故答案为:阴,精铜(或纯铜),Cu2++2e﹣=Cu;②B是电解池的阳极铜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电解液是含可溶性铜离子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硫酸铜溶液,故答案为:阳,粗铜,Cu﹣2e﹣=Cu2+

硫酸铜溶液;
(2.)乙池是电解氯化钠溶液,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
通电__
2OH﹣+H2↑+Cl2↑,故答案为:2Cl﹣+2H2O
通电__
2OH﹣+H2↑+Cl2↑;
(3.)由
2Cu

Cl2↑
64g
22.4L
12.8g
44.8L
故答案为:44.8L;
(4.)由2Cl﹣+2H2O
通电__
2OH﹣+H2↑+Cl2↑可知,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0.4mol,所以c=
nV
=
0.4mol0.4L
=1mol/L,故答案为:1.
【分析】(1)A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是电解池的阴极,所以是纯铜,发生还原反应;B是电解池的阳极铜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电解液是含可溶性铜离子的电解质溶液;
(2.)乙池是电解氯化钠溶液,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
通电__
2OH﹣+H2↑+Cl2↑;
(3.)由Cu~Cl2↑;可计算阳极产生的气体体积;
(4.)由2Cl﹣+2H2O
通电__
2OH﹣+H2↑+Cl2↑可知,生成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根据c=
nV
进行计算.
17、【答案】(1)HCHO;﹣470kJ mol﹣1;AgCl+2NH3 H2O=Ag(NH3)2++Cl﹣+2H2O或AgCl+2NH3=Ag(NH3)2++Cl﹣
(2)<;0.02mol (L min)﹣1;45%
(3)酸;bc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和焓变,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解析】【解答】解:(1)①根据图象可以看出转化成甲醛时活化能最低,使用催化剂时主要产物为HCHO;
2HCHO(g)+O2(g)═2CO(g)+2H2O(g)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2(676﹣158﹣283)=﹣470KJ mol﹣1

故答案为:HCHO;﹣470KJ mol﹣1;
②氯化银与氨水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gCl+2NH3 H2O=Ag(NH3)2++Cl﹣+2H2O或者AgCl+2NH3=Ag(NH3)2++Cl﹣

故答案为:AgCl+2NH3 H2O=Ag(NH3)2++Cl﹣+2H2O或AgCl+2NH3=Ag(NH3)2++Cl﹣;(2)①浓度商=
=12.5>2.041,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反应速率v正<v逆

故答案为:<;
②温度、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中,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15min,压强比(P后/P前)=0.80,则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3mol×0.80=2.40mol,气体减少的物质的量=3mol﹣2.4mol=0.6mol,根据气体减少的物质的量与氢气之间的关系式知,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
=0.6mol,则氢气的反应速率=
=0.02
mol (
L min)﹣1;
参加反应的CO的物质的量=
=0.3mol,则CO的转化率=
=30%,
故答案为:0.02
mol (
L min)﹣1;30%;(3)①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SO3﹣越多,酸性越强,则电离生成氢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SO3﹣ H++SO32﹣

显酸性是因其电离大于其水解,
故答案为:酸;
②a.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SO32﹣)+c(HSO3﹣)+c(H2SO3),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所以c(SO32﹣)>c(H2SO3),所以c(Na+)<2c(SO32﹣)+c(HSO3﹣),故a错误;
b.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但电离和水解程度都较小,水还电离出氢离子,所以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HSO3﹣)>c(H+)>c(SO32﹣)>c(OH﹣),故b正确;
c.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2c(SO32﹣)+c(HSO3﹣)+c(OH﹣),物料守恒c(Na+)=c(SO32﹣)+c(HSO3﹣)+c(H2SO3),所以得c(H2SO3)+c(H+)=c(SO32﹣)+(OH﹣),故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得c(Na+)+c(H+)=2c(SO32﹣)+c(HSO3﹣)+c(OH﹣),故d错误;
故选bc.
【分析】(1)①使用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活化能越低,普通分子越容易转化成活化分子,反应越容易,反应速率越快;
根据图表可知2HCHO(g)+O2(g)═2CO(g)+2H2O(g)中反应物能量高,生成物能量低,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然后依据图中给出数据解答;
②氯化银中加入氨水,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银氨络合离子;(2)①根据浓度商与化学平衡常数相对大小确定反应方向,如果浓度商大于平衡常数,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温度、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中,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反应后气体体积的物质的量,从而计算氢气反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v=
计算反应速率;根据CO反应的物质的量计算其转化率;(3)①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HSO3﹣越多,酸性越强,则电离生成氢离子;
②在NaHSO3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物料守恒是,据此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