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牛郎织女两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会“原来”造句。4.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二、教学重点1.学会“原来”造句。2.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三、教学难点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四、养成教育训练点使学生养成课外阅读和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2.我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最著名的有《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的。板书课题:牛郎织女3.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想到这篇课文写哪些内容呢?二、初读指导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画出本课生字新词。(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检查自学情况。(1)朗读字词,正音“哼”是后鼻音;“咧”读“liě”,不读“liē”。(2)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课文中的生词。(3)指名试读课文,看看能否读得正确、通顺。3.初步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4.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让同学提出自已不懂的问题。三、精讲课文第一段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什么?2.从第一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吃剩饭、穿破衣裳、天不亮就赶上山放牛、没有名字)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课文,体味牛郎的孤苦伶仃。四、精讲课文第二段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2.讨论:第二段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1)牛郎在放牛时是怎样照顾老牛的?平时、夏天、冬天,牛郎又是怎样照顾老牛的?(2)完成板书:挑最好的草地喝最干净的溪水牛郎:照看周到到树林里休息在山坡上晒太阳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拾得清清爽爽3.牛郎这么周到地照看老牛,老牛对牛郎怎么样?(1)理解“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这句话的意思。(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写出了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3)完成板书:(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有时)伸出舌头舔老牛:善解人意(惟独)好像听得很有味儿(惟独)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4.指导咸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和老牛的善解人意。五、布置作业1.完成文后的习题2。书写指导:本课生字,除了“棚”是左中右结构外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2.完成文后习题3,抄写词语。朗读第2、3自然段。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2.说说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3.牛郎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牛郎织女》的故事。二、精讲第三段1.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有感情地郎读老牛说的话。3.感受“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4.小结:这一段写老牛叫牛郎到湖边的树林里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表现了老牛对牛郎的关心。三、精讲第四段1.轻声朗读课文第5-7自然段,思考:(1)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2)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3)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2.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织女的句子。(1)朗读下面的句子: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甥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2)用“原来”练习造句。(3)朗读第5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3.指名读第6自然段,回答: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1)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哪三层意思/完成板书:相识→相知→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2)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的“心眼儿好,又能吃苦”?(3)织女愿意留在人间做“心眼儿好,又能吃苦”的牛郎的妻子,反映了她的什么品格?4.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她的勇气?(1)朗读第5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2)齐读第7自然段。四、讲读最后一段1.老牛看到织女跟牛郎一起来到牛棚,心情怎样?2.朗读最后一段,体会老牛高兴的心情。五、总结课文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给课文划分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第二段(第2、3自然段):写牛郎对那头老牛照顾得很周到,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老牛居然能听懂牛郎唱的歌,说的话。第三段(第4自然段):写老牛叫牛郎到湖边的树林里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第四段(第5-7自然段):写牛郎与织女相识,织女见牛郎心眼好,能吃苦,就留在人间做了他的妻子。第五段(第8自然段):写织女跟牛郎来到牛棚,老牛很高兴。3.根据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复述课文。六、课外阅读阅读《牛郎织女》。板书 13 牛郎织女 老牛(眉开眼笑) 照看周到 善解人意 心眼好、能吃苦 牛郎织女 心地善良、留在人间教学反思:孩子们在恋恋不舍中学完这一课。其实我跟孩子们说了:准确地说是暂时的课堂学习结束了。其实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的地方。我们一生中不同时期读这篇文章,读这则故事的感受是不同的。没有人能将一篇文章一次学完的。你现在学算是童年初读,当你长大成人了再读又会有更多的感悟,感受会更丰富些。当你步入老年时读收获更会不同的。纯洁的爱情是神圣的,是高尚的,但也是现实的。比如说你们的父母的爱情是高尚的,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恩爱,也有争吵;有关爱也有矛盾;有享受更有付出……可是这一切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并不明白,因为我们还很小,还不懂,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成长中,这也不是我们现在能考虑得了的问题。教学中我大胆地对同学们说爱情,赞美爱情,不回避学生对爱情问题的提问。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就认为爱情是神圣而又崇高的,是完全可以和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因为他们有对爱情的神秘感受,又有兴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日常中小孩子谈论爱情方面的名词都是被人笑话的,更谈不上直接问出心中的疑问了。你大胆而又虔诚地直接面对这方面的问题孩子反而被你的真诚所感染,所敬佩。事实上朦胧中的孩子们多么渴望成长中有人直接指点他们哪。 “生活即语文”意味着语文不应该回避研究和表达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当然包括爱情等一直禁锢的问题。文中说牛郎和织女互相介绍情况这一细节我们就很难操作。当我想请同学扮演织女先来介绍时没有一女生举手,当我的目光触及她们的目光时她们便会脸红!因为并不是她们没有感悟,不会表达,而她们的心中有一种害羞的心理:我演了,别人会在课后笑话我的。结果还是一位心理十分单纯的男生表演了织女的自我介绍。有一同学开头了,僵局便算打破了。同学们演得很投入,因为牛郎织女的真挚的爱情让孩子们感动,他们演时忘了自我。“我叫织女,王母娘娘是我的外婆,也就是你们说的姥姥。我负责织每天的朝霞和晚霞。”“我从小就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因为父母早亡。哥哥嫂嫂让我吃剩饭,穿破衣,每天一大早就让我去干活。我有一个好朋友叫老牛。”……孩子们的介绍是认真的,投入的,更是纯洁的稚气的脸上显现的只有真诚。没有谁笑话谁。这也是我始料不及未及的。这足可以让我感动,让我坚信——教育无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