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 第四单元 快乐足球---比例尺 同步教案(共7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 第四单元 快乐足球---比例尺 同步教案(共7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1-14 16:0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快乐足球---比例尺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的延伸和应用,对加深了解比和比例、扩展小学数学的学习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知识的学习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比例尺的 意义,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求比例尺,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的延伸和应用,对加深了解比和比例、扩展小学数学的学习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比例尺知识的学习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能利用方格子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体会图形的相似,培养空间观念。
3、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索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是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以小组合作为主要课堂模式,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到后面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课时安排
课题
课时
比例尺的意义
1
求实际距离
1
求图上距离
1
相关链接—按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1
测试
1
讲评
1
机动
1
总计
7
1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6页,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提示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的延伸和应用,对加深了解比和比例、扩展小学数学的学习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进行相互改写。
3.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难点
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直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注意过教练指挥比赛的情况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练利用球场平面图指挥比赛的场景。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教练员在纸上边画边指挥比赛。
师:咱们一块看看球队训练吧!
设计意图:以足球为话题,将教学学习与生活结合在一起,学生看着高兴,学的愉快,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情境图
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后讲述画面的意思,并提出数学问题。
情况预设:
生1:为了更好的研究战术,教练正在安排两名学生画足球场的平面图。
生2: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组长汇报,完成后,抓住学生心理,提出今天学习的主题:这节课研究一下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
师:下面就请你们来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画一个足球场平面图(课件再一次出示情境图,明确长为95米,宽为60米,要求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数据绘画)
画完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作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距离。
学生汇报。
(师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情况预设:师:为什么有的画得像,有的画得不像?
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1:随意画的就不像。
生2:长与宽缩小的倍数相同就像,不同就不像。
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
为使球场平面图画的规范,我们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用9.5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用6厘米表示足球场的宽。(板书画图)
师:实际的95米画到图上为9.5厘米,实际的60米画到图上为6厘米,你知道图上的长和宽与实际的长和宽的比各是多少?(提醒最简整数比)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
生: 9.5:9500=1:1000
6:6000=1:1000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们的比是1:1000
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黑板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设计意图:以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为研究的切入点,学习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比例尺,学生在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时,经历实际需要,操作研究,相互交流,认识升华的过程,从而体会了“比例尺”这一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3、领悟新知:比例尺的意义
请学生参考课本54—55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设计如下问题并用课件展示:
(1)、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
(2)、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常见的比例尺有哪几种?
(3)、比例尺通常的写法是什么样?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交流后代表上台汇报。
回答预设:
1、我们把足球场实际的长95米,宽60米叫做它的“实际距离”,缩小后图中的长9.5厘米和宽6厘米叫做“图上距离”,1:1000就是这幅图的比例尺。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比例尺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数值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数值比例尺的前项是1。
5、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生回报时,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1)1:10(2)10米=1000厘米 1:1000
学生分析比较
师:改写时要注意统一单位。
教师总结,肯定学生的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探究学习,结合课前的预习,自己处理问题,对学生的印象较深。
(三)巩固新知:
做教材55页自主练习第1、2题
1、(1)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厘米。(2)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米。
2、1:400000,1:2000,1:5000000
3、比例尺=( ):( )
判断:
1、一幅地图上,用5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250米。则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5:250=0.02。( )
比例尺是比,不是比值。×
2、比例尺的前项一定小于后项。( )
缩小的比例尺前项小于后项,放大的比例尺前项大于后项。×
3、在一副地图上,用3厘米表示30千米的距离,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 )
求比例尺首先要统一单位,30千米=3000000厘米,3:3000000=1:1000000
(四)达标反馈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厘米或( )米
2、在比例尺是1:25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
3、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4、在一副比例尺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8厘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
5、比例尺是1∶5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 )
6、( )和( )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7、比例尺分为( )比例尺和( )比例尺。
8、比例尺是1:3000,它表示( )。
9、比例尺是1∶5000000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  ( )
10、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答案:1、2000、20 2、2.5 3、 1/4000000、4000000 4、96千米 5、50千米
6、图上距离、实际距离7、数值、线段8、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米 9、50千米 10、1:1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1、以书面形式总结本节课内容,找出不足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一)、判一判:
1、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来的100倍画在图纸上,应选用1:100的比例尺。( )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 )
3、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4、一幅地图用1厘米表示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8000。(    )
(二)、选一选
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A、5:200 B. 1:4000 C.1:4000厘米
答案:(一)、1、× 2、√ 3、√ 4、×
(二)、B

板书设计
比 例 尺 的 意 义 ???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 1:3000
教学反思
1.巧设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通过观察足球比赛引入提出问题,再通过解决问题发现新的知识点,了解了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主动感知,自主体验
数学表象以感知为基础,没有感知,数学表象就不可能形成,本节课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在动手画图中学习感悟,在感悟中交流,在交流中形成鲜明的表象,经历和体验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学生在即尝试画完平面图后,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作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距离。
学生汇报。
(师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情况预设:师:为什么有的画得像,有的画得不像?
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1:随意画的就不像。
生2:长与宽缩小的倍数相同就像,不同就不像。
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
为使球场平面图画的规范,我们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也就是用9.5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用6厘米表示足球场的宽。(板书画图)
说课设计
1、教材分析:
《比例尺的意义》是青岛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信息窗。这节课旨在学生学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后安排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有关地图、工程图纸的计算的基础。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广泛应用,学好它也很有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比和比例的延伸和应用,对加深了解比和比例、扩展小学数学的学习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2.结合实际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并能进行相互改写。
3.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空间观念。
4、重点与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难点: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的互化、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说教法、学法:教法:对于意义理解部分主要采用尝试法。对于运用比例尺进行相关计算时,主要用引导发现法。学法: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大胆设想、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必要时进行合作交流
6、说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导入激趣、意义建构,实际应用。
(1)、初步感知
教师出示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后讲述画面的意思,并提出数学问题。
这个环节为学生意义建构和后面的计算做好思想方法上的准备。
(2)、探索发现
安排了探、议、说三个小的环节:
(1)探:以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呢为切入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组长汇报,完成后,抓住学生心理,提出今天学习的主题:这节课研究一下怎样画足球场的平面图。(课件再一次出示情境图,明确长为95米,宽为60米,要求学生结合情境图中的数据绘画)。
(2)议:议什么呢?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距离。可让学生汇报,选出大小不同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同时教师提问:为什么有的画得像,有的画得不像?
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 为使球场平面图画的规范,我们可分别把足球场的长宽各缩小到原来的1/1000,也就是用9.5厘米在图上表示足球场的长,用6厘米表示足球场的宽。这一认知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构建比例尺意义的过程,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
(3)说: 比例尺的意义
(1)、什么是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
(2)、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常见的比例尺有哪几种?
(3)、比例尺通常的写法是什么样?
3、巩固应用:
(1)基本运用?我设计了下面的三个问题:(1)求比例尺问题: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5厘米,宽画2.5厘米。
(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明确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4、归纳总结:结合本节课所学的比例尺的意义,提问学生,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5、板书设计:
比 例 尺 的 意 义 ???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学资源:
在明德小学的重建校园规划图中,传达室到教学楼的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得:
60米=6000厘米;2:6000=1:3000
资源链接:
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之间的转化:
1、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写出1厘米和它所表示的实际距离的比,统一单位后,再化成最简形式的比。
2、数值比例尺改写成线段比例尺的方法:通过比例尺的前项表示1厘米的数值,后项化成用米或千米作单位的数。用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比例尺后项所示的长度,画线段比例尺时通常画出这样的2段或3段。
2 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9页,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
教学提示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比、比例、比例尺的意义等基础知识而进一步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巩固比例尺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一下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实际距离。
2、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里的应用,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实际生活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应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解比例时,设未知数对长度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直尺、自己所在省份的地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
2.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让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3.师: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大家是如何计算宁阳和济南的距离的,指生说说,及时评价,强调单位要一致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情境图
师:雏鹰足球队的教练和同学们刻苦训练,今天他们要从济南出发,到青岛参加比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能收集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信息情况预设:
生1:足球队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济南出发,到青岛参加比赛。
生2:这幅图画的比例尺是1:8000000
问题预设:
生1:大约几小时到达青岛?
生2:从济南到青岛实际距离有多少?
2、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课件出示问题:雏鹰少年足球队从济南到达青岛时所用的时间?
请各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步骤,并进行试算。
选择学生代表汇报。
生1、要用路程除以速度。
生2、需要先求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生3、要求出实际距离,得先量出图上距离。
教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进行鼓励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发言,师生再共同完整的分析这一思考过程,完善做题过程如下。
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根据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为:
=
X=32000000
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
可能会有学生这样解答: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根据比例尺“1:800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求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说一说?
生:4÷=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
师:“4÷”求出的是什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4÷”“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相当于比值。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4、师:想想上面的几种解法,说说你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在设未知数x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用的单位不同,注意应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再改写成千米数。
(三)巩固新知:
1、 教材 58页自主练习第1题,求解比萨斜塔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
求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意。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交流解题思路。
3、在一副地图中用3厘米的长度表示实际距离60千米,那么该地图中7.5厘米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千米。
根据比例尺公式列比例求出实际距离。150千米
4、如果校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在该图上量的操场长4厘米,那么,操场的实际长度是( )米。
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列比例。80米
5、填表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比例尺
4厘米
1:500000
2.5厘米
1:24000000
10厘米
20: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索,探究多种方法,使学生在解题时放开思路,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灵活解答。多样化的算法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独特的思路可以张扬学生个性,尽可能地通过不同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做到算法的优化。同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大家交流,发挥了学生独特的思维和灵感,将学生的学习、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领域、新的层次。
(四)达标反馈
一、填空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2500000,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 )厘米。 (3)、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4)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与深圳之间的距离是26厘米。北京与深圳之间的实际距离大约( )千米。
(5)缩小比例尺一般写成( )的比,放大比例尺一般写成( )的比。
(6)一种精密机器零件长5毫米,画在图上是4厘米,比例尺是( )。
(7)如果将一个长6cm,宽3cm的长方形:如果按4:1放大,放大后的长方形长( ) cm,宽( ) cm ,面积( ) cm2;
(8)如果将一个长6cm,宽3cm的长方形按1:3缩小,缩小后的长方形长( ) cm,宽( ) cm ,面积( ) cm2。
二、判断
1、把一个电脑零件放大到原来的100倍画在图纸上,应选用1:100的比例尺。( )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 )
3、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成正比例。( )
答案:一、1、40、 1/4000000、 4000000 2、25千米、2 3、 40:1 4、2600
5、分子为1、分母为1 6、8:1 7、24、12、288 8、2、1、2
二、1、× 2、√ 3、√
(五)课堂小结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用解比例方法解答时假设未知数时单位要一致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体现了一种“反思”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深化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讲出还不懂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为今后改进学习方法找到依据。
(六)布置作业
1、以书面形式总结本节课内容,找出不足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1)、从36的约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比例:( ):( )=( ):( )。 (2)、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 )比例; (3)、在比例尺是1:400000的地图上,量的甲地到乙地的图上距离是3.6厘米,实际距离是( )千米
答案:1、18:1=36:2(4:18=2:9、12:6=6:3等) 2、反 3、14.4
■板书设计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解:设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
X=32000000
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答:大约需要3.2小时到达青岛。
■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出,要通过学习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解决本课所学的问题,需要学生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收集所需信息,然后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样还会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程度上获得成功的喜悦。
课堂教学中,我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来进行教学。如何列出方程,怎样找出等量关系式等等,我都是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自己去完成。在这些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过多的语言去占用课堂的时间。只是在“列方程时的单位名称问题”进行点拔,让学生去思考,去明白。
整堂课,我努力构造师生间朋友式、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努力营造和谐、平等、民主、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开放的活动状态中,学习是投入的,态度是积极的。当然课堂中有的学生会随意发问,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不清楚的问题会自由讨论,课堂上会较吵些。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是处于较自由、热烈的状态中的,他们的记忆会更深刻。
■教学资料包
教学精彩片段
1.谈话: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谁还记得什么是比例尺?
2.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比例尺”?让学生举例,并说一说比例尺前项、后项的倍数关系和比例尺的实际含义。
3.师:利用比例尺,可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前大家是如何计算宁阳和济南的距离的,指生说说,及时评价,强调单位要一致。(利用从宁阳到济南的路程这一生活中具体问题导入新课,学生课堂兴趣足),导入新课
教学资源:
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城到B城的距离是3.6厘米,如果王叔叔7月15日上午10时开一辆汽车从A城出发,每小时行48千米,到达B城至少在什么时刻?
要求到达B城至少在什么时刻?需要知道从A城到B城用了多长时间,这就变成了一个行程问题,求时间,需要知道路程和速度,速度知道,路程是A城到B城的距离;所以该题变成了求A城到B城的实际距离;根据比例尺公式列出比例,求实际距离。
资源链接:
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可以根据“=比例尺”列比例计算;也可以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直接用算术法计算。
3 应用比例尺画图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2页,应用比例尺画图。
教学提示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比、比例、比例尺的意义等基础知识而进一步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巩固比例尺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一下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简单的比例尺图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情境,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难点
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三角板、铅笔、橡皮擦等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情境串:雏鹰少年足球队的孩子们通过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已经在青岛参加比赛,前方传回了有关比赛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阅读,收集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信息预设:
足球场平面图的比例尺为1:1000
雏鹰少年队上半场以2:0领先
足球比赛场地是长方形的,两条较长的边界线是边线,另两条较短的线是底线,比赛场地被中线划分为两个半场。左、右半场是经观众来定位的,左、右边线是以场上进攻队员来定位的。
问题预设:
(1)10号队员在图中哪个位置进的球,你能在图上标出吗?
(2)4号队员在图中哪个位置进的球,你能在图上标出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习、研究数学方法成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吸引学生进入到主动探索的学习状态。
(二)探究新知:
1、我们先来解决第1个问题:10号队员在图中哪个位置进的球?怎样才能在上图中标出10号队员的起脚位置(进球位置)呢?
学生可能回答:
先求出10号队员距底线的图上距离和距右边线的图上距离分别是多少?
要知道蓝色区域左右线和底线分别是哪条?
求出图上距离后在图中量出两个距离确定位置。
……
同学们分析的很好,下面依据刚才说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请看友情提示:
友情提示:
①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说一说它的意义。
②要在图中标出10号队员的起脚位置(进球位置),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要求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③怎样求图上距离?你能利用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列出方程求出图上距离吗?这个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你有几种不同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④在标10号队员起脚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才能准确画出10号队员的起脚位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提示合作交流,找出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共同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活动,做好组织指导工作。
学生代表展示各小组所运用的方法,教师汇总,并运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板书讲解。
解:设10号队员距底线的图上距离为x厘米。
10米=1000厘米
1:1000=x:1000 ……质疑1: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1000x=1000
x=1000÷1000
x=1
解:设10号队员距右边线的图上距离是y厘米。
25米=2500厘米
y:2500=1:1000
y=2.5
答:10号队员距底线的图上距离为1厘米。距右边线图上距离是2.5厘米。
2、 利用作图工具,回忆过已知点做一条直线的方法,联系刚算出的有关数据,就可以在足球场平面图上标出这名队员的射门位置。
3、学以致用。
你能依据我们解决10队员起脚位置的方法找出4号队员起脚的位置吗?
学生根据所学独立完成。小组内说一说解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思维特性,激励学生用多种思维方法解答,并在方法运用上不做统一要求,但目标是一致的——让学生学会读图、用图、制图,并让学生共享思维的成果,培养学生思维角度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巩固新知:
1、 学生自己处理课本61页自主练习第一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做题中的错误。
2、比例尺1:4600000表示图上距离( )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 )千米。
考查比例尺的意义。
3、北京到天津大约是120千米,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 )厘米。
根据比例尺公式列比例。
4、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千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60千米,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为( )厘米。
比例尺公式的应用。
5、判断
(1)一幅地图,量得图上距离为4厘米,实际距离为1000千米,则比例尺是1:250。( )
求比例尺,注意统一单位。
(2)比例尺,读作万分之一。( )
比例尺是比,不是分数。
(3)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
缩小比例尺是。放大的不是。
(4)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200千米,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的距离是6厘米。( )
求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公式。
(四)达标反馈
一、填空
1、 一个零件长2.5厘米,宽2厘米,在比例尺是4:1的图纸上,长应画( )厘米,宽应画( )厘米。
2、A、B两地实际距离是100千米,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应画( )
3、图上距离一定,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成( )比例;实际距离一定,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成( )比例
二、选择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比例尺是一种尺子。
B.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比,叫做比例尺。
C. 由于图纸上的图上距离小于实际距离,所以比例尺小于1。
2.在一幅比例尺是1 :1000000的地图上,用( )表示60千米。
A.0.6厘米 B. 6厘米 C. 60厘米
三、判断:
1、实际距离一定比图上距离大。( )
2、在比例尺是10: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20厘米。( )
3、把长方形操场画在1:10000的图上,图上操场的面积缩小到原来的10000倍 。( )
四、应用
在比例尺是1∶40000的地图上,两地相距5厘米,如果在比例尺是1∶25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答案:一、1、10、 8 2、2cm 3、 反 、 正
二、1、B 2、B
三、1、× 2、× 3、×
四、解:设:两地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
X=200000
设:如果在比例尺是1∶25000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是y厘米
=
x=8
答:两地间的距离是8厘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根据=比例尺,依据比例列方程求出图上距离;也可应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数)。根据不同的背景选择不同的方法,灵活应用。
(六)布置作业
1、以书面形式总结本节课内容,找出不足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综合练习:
1、甲乙两地实际距离是50米,画在一张图纸上的距离为1厘米,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比例尺1:100的地图上量的一个教室的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这间教室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3、1.在比例尺是1∶25000000的地图上标出甲、乙两地。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450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多少厘米?
答案:1、解:根据比例尺公式: =比例尺,50米=5000厘米
所以,这幅图纸的比例尺为:1:5000
答:这幅图纸的比例尺为:1:5000
2、解:根据比例的意义,教室的实际长度为 8×100=800cm=8m,实际宽度为
6×100=600cm=6m
教室的实际面积=长×宽=8×6=48m2
答:这件教室的实际面积为48m2
3、解:根据比例尺公式: =比例尺
设: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为x厘米
X:450000000=1:25000000
x=18
答: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为18厘米
板书设计
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
=比例尺(依据比例列方程)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数)
注意: 单位统一
同一题不同的未知数应该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
教学反思
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步步地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注意到要圆满解决问题所需考虑到的细节问题,真正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大舞台,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多方面发展,形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资源:
在比例尺是1:20000000的地图上,北京到南京的距离是4.5厘米,如果画在比例尺是1:30000000的地图上,北京到南京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第一步: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第二步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资源链接:
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根据“ =比例尺”列比例来计算,也可以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直接用算术法来计算。
4 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64页,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提示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比例尺的意义等基础知识而进一步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巩固比例尺的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一下比例尺与几何学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难点
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直尺、练习纸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情境演示:呈现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
谈话: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中的变化又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就要涉及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平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组织学生讨论:“把下面的和长方形缩小,使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为1:2”是什么意思?怎样缩小才能符合这个要求?让学生试着在方格纸上缩小三角形。
2.课件出示两幅图片的边长。(原来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8厘米,8厘米;缩小后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4厘米,4厘米。)
请同学们观察、比较缩小后的三角形和原三角形,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放大的方法。
谈话:放大后图片的长是多少?原来图片呢?我们把这两条边叫做对应边。
放大后图片和原来图片对应的长有什么关系?(缩小后的长是原来的二分之一,缩小后的直角边长长和原来的边长的比是1:2)我们就说把原来的长按1:2的比缩小。
缩小后的图片和原来图片对应的边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教师小结:(课件同时出现边长)把三角形边长都缩小为原来二分之一,放缩小后的长方形和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多少?(1:2)这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1:2的比缩小。?
3.谈话:如果反过来,把第二幅图变化成第一幅图,对应的长发生了什么变化?宽呢?缩小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多少?我们就说把第二幅图按1:2的比缩小。对应的长和宽是原来图形的几分之几呢??
4.长方形的缩小问题参照三角形的方法进行。
学生在书上画出按指定的比缩小长方形。
学生结合自己画出的图形说说怎样画的。(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按1:2的比缩小这个长方形时,把它的长和宽按1:2的比缩小
5.“试一试”是学习把图形按一定比缩小的知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参照把图形放大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时,重点关注数据及画图的方法, 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指导、纠正。
设计意图:设计了“观察具体现象—提取本质特征—揭示概念—概念延伸与完善”的教学线索。首先,呈现电脑上放大长方形画面的情境,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图形的放大上,初步感知图形放大是整体性的变化,它的每条边都变长了,面积也变大了。接着,给出长方形画放大前与放大后长、宽的数据,让学生分别研究两幅画的长有什么关系,宽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长的变化和宽的变化是一致的,可以用相同的倍数或比来描述。在此基础上,教材及时归纳学生的研究与发现,揭示长方形按2 ∶ 1的比放大的含义,使新的数学概念植根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三)巩固新知:
1、学生自己处理课本64页自主练习第一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做题中的错误。
2、(1)图中( )号图形是1号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它与原图形对应边的比是( ):( )。
(2)图中( )号图形是1号三角形缩小后的图形,它与原图形对应边的比是( ):( )。
(3)图中( )号图形是2号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它与原图形对应边的比是( ):( )。
3、按2:1的比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再按1:3的比画出正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四)达标反馈
操作题。
1.
2. 在方格图中“自己设定一个比”并画出按比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今天的学习过程中,你表现如何?你有什么体会?
(六)布置作业
1、以书面形式总结本节课内容,找出不足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1放大就是把各边放大原来的2倍
1:3缩小就是各边是原来的
图形的各边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当中,试一试”是学习把图形按一定比缩小的知识。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参照把图形放大的方法独立完成,然后引导学生交流。交流时,重点关注数据及画图的方法, 发现问题,要有针对性指导、纠正。
教学资源:
把下面左边的图形放大到原来面积的4倍,形状不变,并画在右边的方格内。
资源链接:
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没变,大小变了。
让校园绿起来
教学内容
教材第66~67页,让校园绿起来
教学提示
重在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经历查阅资料、测量、访问等调查活动过程,学习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等数学知识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实际活动获得开展活动的经验,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美化校园、热爱学校的情感,渗透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计算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析学校的绿化状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难点:通过整理本单元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将现实问题与数学问题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绿化作用的资料。
2、测量、计算学校的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并整理于表格;调查学校的占地总面积。
3、学具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照片,是在两个不同的居住小区拍摄的(课
件出示)。如果让你选择的话,你喜欢在哪个小区居住?
生1:第二个小区。
师:为什么?
生1:因为第二个小区的绿地多。
师:其他同学怎么想呢?
生2:第二个小区的树多、草多,绿化好。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在选择时都谈到了“绿化”,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与“绿化”有关的实践活动课“让校园绿起来”。(板书:让校园绿起来)
设计意图:出示小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
2、制定方案
师:绿化有哪些作用呢?课前老师已让同学们回去搜集这方面的资料,谁来交流一下?
生1:绿化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绿化最直观的作用就是美化环境,让人们在钢筋混凝土的城市里面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
生2:绿化有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关资料表明,每公顷公园绿地每天能吸收900kg二氧化碳并生产600kg氧气;每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吸收1000kg二氧化碳和生产750kg氧气,供1000人呼吸所需。
生3:绿色植物对空气中的灰尘、粉尘有良好的过滤和吸收作用,并能阻挡工作粉尘向空气弥散。据测定,大气通过林带,可使粉尘量减少32%-52%,飘尘量减少30%。
生4:?
师:绿化具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弱噪音、减轻视觉疲劳等作用。
3.知道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的计算方法。
师:绿化,对我们的生活真的很重要。为了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山东省主管部门曾经下发了这样的文件,谁来读读其中的规定?
(课件出示)《山东省中小学校园园林绿化管理办法》中规定:新建学校绿地率不得低于35%,绿化覆盖率应在50%以上。
师:从省规定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生:学校的绿地率应达到35%,绿化覆盖率应达到50%以上。
师:你认为什么是“绿地率”?
生:绿地率是指区域内各类绿地面积之和占用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师:怎样计算呢?
生:绿地率=绿地面积÷用地总面积×100%(板书公式)
师:那么绿化覆盖率是指什么?怎么计算?
生:绿化覆盖率是指区域内绿化覆盖面积占用地总面积的百分之几,计算公
绿化覆盖面积式是: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预习的很好。
师:从省规定中可以知道,要想了解一个学校的绿化情况,可以从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等方面来调查。
制定活动方案,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你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和工具,现在开始。
小组交流完善方案,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让学生明确绿化的意义,知道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的计算方法,为调查学校的绿化情况做好准备。学习方式以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谈感受为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制定方案,是活动有条有理节省时间和资源。
(二)探究新知:
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小组的计划和方案,用我们刚才制定的研究方法进行小组合作。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帮助学生梳理了测量与计算的过程与方法,并对自己组统计的数据有了初步的了解。本环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组内提高了个体的认知水平。
(三)展示交流:
选取做的比较好的小组在实物展台前展示。
1、汇报交流,了解数据
师:课前我们设计了好几种测量土地面积的方法,你们组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组1:我们组在测量时运用卷尺测量的,我们组测量的是办公楼前西花园,绿地面积是170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是120平方米。
师:还有哪个组也用了这种方法?测量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组2:我们也用了,我们测得办公楼前东花园的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都是160平方米。
组3:教学楼前西花园的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面积都是240平方米。
组4:教学楼前东花园的绿地面积是200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是80平方米。
组5:我们测量了中间道路两旁绿化覆盖面积是640平方米。
组6:我们测量了西面道路两旁绿化覆盖面积是800平方米。
师:请把这几个组的测量数据记录到你的表格中。还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吗?其他小组是怎样测量的?
2.计算两率,明晰数据。
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你们调查的我校占地总面积12000平方米,你能估算出我们学校的绿地率是多少吗?试试看。
生1:大约是6%。
生2:我认为大约是6.4%。
师:我们学校的绿地率到底是多少呢?快用计算器算算吧。然后,把绿化覆盖率也算出来。
师:你们算的结果如何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完成下表:
四、分析数据,提出合理建议
1.观察比较,分析数据
师:观察这两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想说点什么?
生:我们学校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太低了。
师:低了多少:
生:绿地率低了29%,而绿化覆盖率低了35%,太低了(不好意思地笑了)。
2.讨论交流,提出建议
师:那怎么办哪?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校园绿起来,达到省标准呢?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出示讨论内容】
小组讨论:①如果改造现有的校园,可以怎么办?
②如果扩建我们的校园呢?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师:你们有哪些好的建议呢?
生1:我们可以把原来每个园区再扩大一些,总面积就变大了。
生2:学校的边边角角可以建些小的花坛,也能提高绿化覆盖率。 生3:我们应该多植树,这样覆盖率就会高一些。
师:是啊,树木净化空气的能力还是草地的2倍多呢。
生4:把我们的塑胶跑道变成草地不就行啦?
生5:不行!我们就没地方玩(活动)啦。你总不能去踩小草吧? 师:也是,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6:我们还可以在平的屋顶上绿化。
师:说得好,这正是近几年大力提倡的绿化方法——立体绿化。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明两年,我们学校就要扩建了,为了让我们学校达到省标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1:少建楼,多留地方种树(植树)。
生2:可以把楼建得高一些,这样既有教室用,又能多;师:同学们的建议非常好;【评析】在教学三、四环节时,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五、全课总结,回顾反思过程;师:通过参加这次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呢?;生1:我学会了进行实践活动要先规划,再调查,然后;生2:我学会了调查的方法:测量、上网查资料、访问;生3:我知道了绿化的好处,我要号召人们不要践踏绿地。
生2:可以把楼建得高一些,这样既有教室用,又能多植树种草。
师:同学们的建议非常好。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一些想法告诉我们学校的校长。看到大家这么关心我们的学校,校长会非常高兴的。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经历了“统计数据——了解数据——计算数据——分析数据——解决问题”一系列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解决困难、出谋划策部分的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反思:
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调查你所在的村庄或小区的绿化情况。
板书设计
让校园绿起来
绿地率=绿地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并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是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以及热爱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净化我们的环节。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绿化分广义绿化和狭义绿化,广义的泛指只要起到增加植物,改善环境的种植栽培园林工程等行为,都可以算是。狭义的绿化,则是增加了人为的评判标准,如:该植物的存在,对环境的利弊分析,特别是有些外来植物,一切的基础以对人类社会的投入产品来评判。进而划分出:园林、公园、景观、小区等等绿化。
指标
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是指一个城市的公园绿地总面与总人口之比。
2、城市绿地率它是城市绿地的总和与城市总用地面积之比。居住区绿地率是指居住区用地的比率用来描述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的总和与居住区用地的比率。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对公共绿地最小的要求是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该用地范围内的绿化地面积不少于总面积的70%, 且至少的绿地面积要能常年受到日照,而宅旁绿地在计算时距建筑外墙1.5米和道路边线1米以内的用地,不得进入绿化用地。在房地产开发中,政府有规定这是这个指标,一般是不少于30%。
3、城市绿化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化覆盖总面积与城市总用地面积之比。
而绿化覆盖率则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只要有一块草皮就算。所以开发商喜欢用“绿化率”这个名词。
资料链接
植树造林的好处
保持水土
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生态重建是极为重要的。植树造林可使水土得到保持,哪里植被覆盖率低,哪里每逢雨季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里,把田地毁坏,把河床填高,把入海口淤塞,危害极大。要抑制水土流失,就必须植树造林,因为树木有像树冠那样庞大的根系,能像巨手一般牢牢抓住土壤。而被抓住的土壤的水分,又被树根不断地吸收蓄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左右。植树造林对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防风固沙,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可以大大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而且随着经济林陆续进入成熟期,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巨大,还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和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抵挡风沙
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风沙所到之处,田园会被埋葬,城市会变成废墟。要抵御风沙的袭击,必须造防护林,以减弱风的力量。风一旦遇上防护林,速度要减弱70% ~80%。如果相隔一定的距离,并行排列许多林带,再种上草,这样风能刮起的沙砾也就减少了。
经济建设
植树造林能为人类提供许多有用的东西。不少水果、药材都是林产品;茶叶、橡胶、新碳等都是树木的贡献。树林的用处真是大得很。
清除空气污染
据统计,一亩树林一年可以吸收灰尘2万~6万千克,每天能 植树造林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出48千克氧气;一个月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千克,一亩松柏林两昼夜能分泌2千克杀菌素,可杀死肺结核、伤寒、白喉、痢疾等病菌。
自动的调温器
夏日树荫下气温度比空地上低10℃左右,冬季又高2-3℃。
天然除尘器
树叶上长着许多细小的茸毛和黏液,能吸附烟尘中的碳、硫化物等有害微粒,还有病菌、 植树造林病毒等有害物质,还可以大量减少和降低空气中的尘埃,一公顷草坪每年可吸收烟尘30吨以上。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天然除尘器”。
氧气制造厂
树叶在阳光下能吸收二氧化碳,并制造人体所需的氧气。据测定,一公顷阔叶林每天约吸收一吨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700公斤。因此,人们把绿色植物称为“氧气制造厂”。
细菌的消毒站
松、樟、榆等树能分泌杀菌素,杀灭结核杆菌、白喉杆菌等病菌。
天然的消音器
绿化还能吸收声波,减低噪声。在人口集中,交通、工矿企业发展很快的 植树活动必备的工具城镇,噪声对人类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资料记载,噪声在5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什么影响,当噪声达到70分贝,对人会有明显危害,如果噪声超过90分贝,人就无法持久工作了。在我国很多城市,噪声超过70分贝的环境很多,因此,噪声作为一种公害,已引起人类普遍重视,采取了各种减少噪声的措施,而绿化造林就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从科学试验中得知:公园成片林木可降低噪声5--40分贝,比离声源同距离的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降低5--25分贝;汽车高音喇叭在穿过40米宽的草坪、灌木、乔木组成的多层次林带,噪声可以消减10--15分贝,比空旷地自然衰减量要多消减4分贝以上;在城市街道上种树,也可消减噪声7--10分贝,实践证明,在城市街道、空旷地以及房屋庭院种上绿树花草,能减轻噪声污染。
从林木防止噪声的效果来看,林带越宽越密越好。科学研究认为,在城市里,最少要有宽6米、高10米的林带,消减噪声效果比较明显,而且要求林带不宜离声源太远,一般在6--15米之间为好。 为了提高绿化消减噪声的常年效果,应尽量选用四季常绿树种,以乔木为主,灌木、花草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消声林带,效果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