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30 寓言两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30 寓言两则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4 17:0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0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认识“铛、蹿”等生字,会写“盗、铛、零、株、桩、滋”等生字,掌握词语:掩耳盗铃、铃铛、丁零丁零、守株待兔、树桩、乐滋滋。 21·cn·jy·com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寓意,懂得尊重事实,老老实实做人做事;凡事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做,不能寄希望于意外的收获。 www.21-cn-jy.com
3.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培养独立学习寓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懂得两则寓言的寓意,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对两个成语的恰当运用。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课前引导学生搜集一些寓言小故事。
〖授课类型〗
酒精读课文。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
  2.结合插图,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你们喜欢寓言吗?为什么喜欢它们?你们在课堂里学习过哪些寓言?(用成语概括。)
谁还知道其他的寓言吗?
2.“寓言两则”是什么意思呢?
“寓”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是讲道理的意思。寓言,是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一种人。21cnjy.com
 3.小结:寓言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我们都喜欢它。寓言故事短小,形象生动,语言朴实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它把深奥的哲理蕴藏在故事中,供我们借鉴,给我们启迪,使我们受到教育。让我们在寓言故事的阅读中增长智慧、提高认识吧!
  4.导入新课。学习第一则寓言《掩耳盗铃》
二、板书题目,理解题意。
  1.指导“盗”字的书写。“盗”,上下结构,上部书写要注意左窄右宽,下部“皿”字要写得扁而短,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部,使字平稳。 2·1·c·n·j·y
  2.理解“掩、盗”的意思。
3.说说题意。
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别人的铃铛。
三、商讨学习策略,关注学习方法。
  1.说说学习寓言与学习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
  (学习寓言除了理解故事内容外,还要弄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四、自学课文,全班交流。
  1.读生字卡片,书写生字。
  2.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故事的起因——想偷;经过——怎样偷;结果——被发觉。)
  3.说说你是通过哪些词语读懂课文的。(引导学生紧扣课文语言,自己读懂课文。)
  学生提出的词语可能不同,要引导学生讲出理由及自己的感悟,允许存在不同见解,不要在对错、优劣上纠缠不清。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词语。
  5.(出示多媒体课件。)读大屏幕上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结合上下文、联系语言运用的经验、删减词语后品读等方法,理解这些关键词语。)
  (1)“很想……偷”:偷,私下里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能让人家知道的。而下文盗铃人自作聪明掩耳盗铃,结果铃声一响,盗铃的行为就被人发觉了,只有结合上下文理解,才能深刻的理解寓意。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明明知道”(查字典):明明,副词,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定(下文意思往往转折)。这里强调是盗铃人知道。我们联系下文,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他”是自欺欺人。
  (3)“只要……就……”:用词语删减法体会其作用。通过对比品读,在反复朗读中感悟两个分句之间十分明确的意义关系:前者提出一个条件,后者必然出现结果。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造句,套用这对关联词语,以便理解句子。 21·世纪*教育网
  (4)“掩住自己的耳朵”:他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会听不见。结合下文我们知道,他不能掩住别人的耳朵,别人还是能听到铃声的。 2-1-c-n-j-y
  (5)“刚……就……”:说明结果只能骗自己,却骗不了别人。
6.指导朗读。
  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盗铃人自作聪明的语气。读全文时要把盗铃人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归纳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
  ①盗铃人错在哪里?
  ②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③学习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盗铃人错在哪里”:错在看到人家有什么东西,自己想要,就动偷的念头;从第二段中生发:(1)错在他明知故犯,知道只要铃铛用手一碰,就会响起来,立刻会被人发现,可是他鬼迷心窍,还去偷;(2)错在他自作聪明、自欺欺人,掩住了自己的耳朵,自己听不见响声,可别人的耳朵却没法被掩住,别人当然会发现。从第三段中生发:错误思维必然产生错误的结果,可是他还“没想到”,只好束手就擒……www-2-1-cnjy-com
  2.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3.想一想: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铃”的事?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展开想象,续编《掩耳盗铃》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守株待兔》,理解故事内容。
2.分析人物的错误,理解寓意。
3.课外拓展,了解更多寓言故事。
一、复习旧知,自学《守株待兔》。
  1.用自己的话说说“掩耳盗铃”这个成语的意思。
  2.回忆并归纳学习方法。
  (1)自学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抓住关键词语,结合插图,读懂寓言故事。
  (3)分析人物错在哪里,思考寓言的寓意。
(4)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的意思。
3.自学课文。
二、交流学习成果。
  1.出示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种田人捡到兔子时美滋滋的心情,以及后来着急、盼望、失意的感情变化。) 21教育网
3.先说说课题“守株待兔”的意思
(1)解释“株、待”的意思。
株:树桩。
待:等待。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思考回答:谁? 为什么守株待兔?结果怎样?
4.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三、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1.思考:面对着急、盼望、失意的种田人,你想怎样劝他?
人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想要得到收获,就要主动努力地去争取。
 2.同桌配合表演。在小组中选出表演最好的一对,在全班表演。
3.评一评谁的口语交际能力强。(从劝人的态度、讲的道理、说话的技巧上评。)
四、说说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如:不能存侥幸心理,只有积极地努力地做,才能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做事情要灵活,不能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寓言故事,选其中的一则寓言,说说故事内容或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如: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班门弄斧、邯郸学步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设计〗

30 寓言两则
掩耳盗铃:
看到铃铛——很像偷走
捂住耳朵——自作聪明
刚碰铃铛——被人发现
自作聪明 自食其果
守株待兔:
偶遇野兔 触桩而死
毫不费力 得到野兔
守着树桩 空空等待
心存侥幸 不劳而获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