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人教版4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上人教版4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1-14 19: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课标与教学分析】 在乘法运算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是整数四则运算中内容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例题以两组乘法算式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 收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思路的引导非常清晰: (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2)归纳规律:结合广泛交流,畅说发现的规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普适性。 通过本例的教学,让学生体验规律探索的基本方法:研究具体问题──归纳发现规律──举例验证规律。与实验教材相比,这里的编排还给出了规律的文本表示,便于学生系统掌握规律。 德育渗透点:通过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相关的,收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 利用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特别是合情推理能力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任务。本单元不但在相关的练习设计中,编排了一些引导学生探索规律的内容,如练习八中的第12题,练习九中的第4、6题等等(这些题中虽然有些打上了“*”号,不作普遍要求,但却是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好素材),而且将探索“积的变化规律”作为例题专门加以研究。教学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到探寻运算规律的活动中去,通过观察数据特点,解释计算的合理性等,不但可使学生形成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利于培养学生数感和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于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规律。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索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6×2=??? 6×20=??? 6×200 8×4=??? 40×4=??? 20×4= 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二、研究问题,概括规律。 (1)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怎么变化。 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6×2=????????? 6×20=????? 6×200=??????? 组织小组交流。 归纳规律: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时,积也要乘几。 (2)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有怎么变化?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有发现了什么?根据每组算式的特点接下去再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 8×4=??????? 25×160= 40×4=?????? 25×40= 20×4=?????? 25×10= 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时,积也要除以几。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3、应用规律 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书上练习九的1、2、3。 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到原来的? ,宽扩大到原来的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五、总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第54页4、5,、6。 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 6×2=????????? 8×4=??? ? 6×20=???????? 40×4= ? 6×200=??????? 20×4= 两数相乘,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也乘或除以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