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案 5.1《质量守恒定律》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质量没有增减。
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意义。
二、自主预习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
2.质量守恒定律是指 __ _等于 __。
3.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原子的数目 ,原子的质量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21cnjy.com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_ _、 、 、 等等。
三、学习过程
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
提示:天平使用时应将药品放 ,若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在左右盘上各放大小相同的纸,若药品有腐蚀性或易潮解,则必须放在 里称量。
【实验探究】课本P92-93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课本中表格。
【结论】通过两个实验得出,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交流讨论】1.写出磷燃烧及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的符号表达式 、 ;
2.方案一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
3.你能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吗?
4.将5g食盐溶于10g水中,得到15g食盐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
5.ag碳与b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一定是(a+b)g,对吗,为什么?
强调:(1)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是 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而不是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思考】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活动探究】演示课本实验5-1和5-2,回答问题
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写出两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你能说说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原因吗?
前面红磷燃烧也是与氧气反应,反应前后为什么质量相等?
(5)质量守恒定律是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吗?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变化要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怎样的装置内进行?www.21-cn-jy.com
【交流讨论】(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2)下图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请你通过变化过程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的变化情况
(3)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总结归纳】化学变化中:
一定改变的是: 、 、 、
一定不变的是: 、 、 、 、 、
可能改变的是: 、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答案】A
【解析】①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②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③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④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⑤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⑥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故选A。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6,完成以下问题:
化学方程式是 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①表示 ;表示 ;
你能说说C+O2CO2都能提供哪些信息?
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
⑴质: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
⑵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21·cn·jy·com
⑶粒子: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
【知识巩固】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
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每四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答案】D
【解析】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属于宏观描述,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微观粒子个数比是2:1:2,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质量比是2×2:16×2:18×2=4:32:36,故C正确;
D、“+”应该读作“和”,“=”应该读作“生成”,故D错误;
故选D。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带燃烧后,所得固体比镁带质量增加,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10g水完全汽化后,仍是1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在化学反应前后,由于分子质量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少,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试判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 )
A. 一定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只有碳元素
C. 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氧元素
4.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 . N2 B . NO2 C . NH3 D . SO2
5.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
A . 大于(a+b)克
B . 小于(a+b)克
C . 等于(a+b)克
D . 小于或等于(a+b)克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21教育网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克 34 2 5 5
反应后质量/克 0 x 5 2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x的值为18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丙一定是催化剂
7.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理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湿衣服在阳光上晒干
C.铁丝燃烧,其剩余的固体质量增加
D.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质量减少
8.关于2CO+O2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9.质量守恒原因--六个不变:
宏观上分析: 不变, 不变, 不变.
微观上分析: 不变, 不变, 不变。
10.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提供的信息有:
(1) 在 的条件下生成 ;
(2)每 个水分子反应生成 个氢分子和 个氧分子。
(3)每 份质量的H2O完全反应生成了 份质量的H2和 份质量的O2。2·1·c·n·j·y
11.(1)某同学按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 (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五、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2.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21·世纪*教育网
A. H2S B. SO2 C. N2 D. NO221*cnjy*com
3.某化工厂通过电解食盐(NaCl)水制取一些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此反应产物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来源:21cnj*y.co*m】
A.NaOH B.H2SO4 C.H2 D.Cl2
4.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 石墨制成金刚石
B. 2gH2完全燃烧生成36gH2O
C. 水变成汽油
D. 冰转化成干冰
5.现有a g A物质和b g B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C物质和n gD物质.对此,下列说法或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D.在该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存在如下关系:ag+bg═mg+ng
6.小明同学从S+O2 SO2中获得以下信息:
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7.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5.6g O2,同时只生成4.4g CO2和2.7g H2O,则该物质中(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8.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www-2-1-cnjy-com
A. 1:1 B. 2:1 C. 4:1 D. 5:12-1-c-n-j-y
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出处:21教育名师】
丁一定是化合物 【版权所有:21教育】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二、填空题
10.将15.8克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原高锰酸钾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推断的依据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1.反应方程式4P+5O22P2O5表示 个磷原子与 个氧分子反应就可生成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还可表示 份质量的P与 份质量的O2恰好完全反应。21*cnjy*com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锌粉充分接触生成氢气,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向 (填“a方向”、“b方向”或“O”),其原因是 。
实验题
13.如图所示,它是通过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
(1)白磷燃烧时可以观察到
(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
(3)白磷燃烧时,小气球迅速膨胀起来,燃烧结束后,过一会儿,小气球被吸得很瘪(比燃烧还瘪),请你解释小气球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4)实验完成后,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
(5)若取掉玻璃管、橡皮塞及小球,实验造成的影响是
(6)如果白磷燃烧前后,小气球没有变化,其原因可能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学案 5.1《质量守恒定律》
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质量没有增减。
3、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及意义。
二、自主预习
1.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 。
2.质量守恒定律是指_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_等于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 没有改变 ;原子的数目 没有增减 ,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_ 反应物和生成物___、 反应条件 、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等等。
三、学习过程
知识点 :质量守恒定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并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有没有变化呢?
【猜想】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 等于或大于或小于 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 。
提示:天平使用时应将药品放 左盘 ,若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在左右盘上各放大小相同的纸,若药品有腐蚀性或易潮解,则必须放在 玻璃器皿 里称量。
【实验探究】课本P92-93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填写课本中表格。
【结论】通过两个实验得出,反应前各物质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交流讨论】1.写出磷燃烧及铁与硫酸铜反应的的符号表达式 P+O2P2O5 、 Fe+CuSO4=FeSO4+Cu ;www.21-cn-jy.com
2.方案一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装置密闭 .
3.你能总结质量守恒定律吗?
质量守恒定律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4.将5g食盐溶于10g水中,得到15g食盐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食盐溶解为物理变化
5.ag碳与b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一定是(a+b)g,对吗,为什么?
不对,反应物不一定完全反应,若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一定是(a+b)g,若有一种物质剩余,则生成物小于(a+b)g【版权所有:21教育】
强调:(1)质量守恒定律必须是 化学 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而不是反应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思考】质量守恒定律是否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呢?
【活动探究】演示课本实验5-1和5-2,回答问题
(1)反应前后质量是否相等?
不相等
写出两个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Na2CO3+HCl=CaCl2+H2O+CO2;Mg+O2MgO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你能说说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原因吗?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所以反应后容器内质量减少;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镁的质量多
前面红磷燃烧也是与氧气反应,反应前后为什么质量相等?
所用装置为密闭
(5)质量守恒定律是对任何化学变化都适用吗?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变化要想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应在怎样的装置内进行?
是;密闭装置中
【交流讨论】(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2)下图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请你通过变化过程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的变化情况
氢原子、氧原子种类没有变化,个数没有变化
(3)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总结归纳】化学变化中:
一定改变的是:物质种类、分子种类、物质质量、分子质量
一定不变的是:物质质量总和、元素种类、元素质量、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
可能改变的是:分子个数、元素化合价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总质量 ⑤物质的种类 ⑥原子的种类
A.①③④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答案】A
【解析】①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②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③元素的种类一定不变;④物质的总质量一定不变;⑤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⑥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故选A。
知识点 :化学方程式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96,完成以下问题:
化学方程式是 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 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
①表示 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表示 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 ;
你能说说C+O2CO2都能提供哪些信息?
反应物为碳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反应条件为点燃
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32:44
4.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CO2为例)
⑴质:碳 和 氧气 在 点燃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 ;
⑵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44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⑶粒子: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
【知识巩固】
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的读法中不正确的是( )
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
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
每四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两个氢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水分子
【答案】D
【解析】A、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了水属于宏观描述,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微观粒子个数比是2:1:2,故B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质量比是2×2:16×2:18×2=4:32:36,故C正确;
D、“+”应该读作“和”,“=”应该读作“生成”,故D错误;
故选D。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镁带燃烧后,所得固体比镁带质量增加,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10g水完全汽化后,仍是1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在化学反应前后,由于分子质量不变,所以质量守恒
D、蜡烛燃烧后,越来越少,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试判断石蜡(蜡烛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有碳、氢两种元素
B. 只有碳元素
C. 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氧元素
4.硝酸铜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B )
A . N2 B . NO2 C . NH3 D . SO2
5.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D )
A . 大于(a+b)克
B . 小于(a+b)克
C . 等于(a+b)克
D . 小于或等于(a+b)克
6.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经过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21教育网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克 34 2 5 5
反应后质量/克 0 x 5 2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x的值为18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丙一定是催化剂
7.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理解释的是( B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湿衣服在阳光上晒干
C.铁丝燃烧,其剩余的固体质量增加
D.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质量减少
8.关于2CO+O22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g一氧化碳和1g氧气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9.质量守恒原因--六个不变:
宏观上分析:物质总质量 不变,元素种类 不变,元素质量 不变.
微观上分析: 原子种类 不变, 原子数目 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不变。
10.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提供的信息有:
(1) 水 在 通电 的条件下生成 氢气和氧气 ;
(2)每 两 个水分子反应生成 两 个氢分子和 一 个氧分子。
(3)每 36 份质量的H2O完全反应生成了 4 份质量的H2和 32 份质量的O2。
11.(1)某同学按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 遵守 (填“遵守”或“不遵守”).反应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质量守恒定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②⑤ (填序号)
①原子种类 ②原子数目 ③分子种类
④分子数目 ⑤元素种类 ⑥物质种类
五、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并且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 )
A.5g水受热变成5g水蒸气
B.5g食盐溶解在95g水中,成为100g食盐溶液
C.100mL水加入100mL酒精,成为体积小于200mL的溶液
D.木炭燃烧后质量减少
2.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D ) 21cnjy.com
A. H2S B. SO2 C. N2 D. NO221·cn·jy·com
3.某化工厂通过电解食盐(NaCl)水制取一些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此反应产物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B )2·1·c·n·j·y
A.NaOH B.H2SO4 C.H2 D.Cl2
4.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
A. 石墨制成金刚石
B. 2gH2完全燃烧生成36gH2O
C. 水变成汽油
D. 冰转化成干冰
5.现有a g A物质和b g B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 g C物质和n gD物质.对此,下列说法或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C )21·世纪*教育网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C.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D.在该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存在如下关系:ag+bg═mg+ng
6.小明同学从S+O2 SO2中获得以下信息:
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
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
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
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B )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 C.④⑤ D.①②③⑤
7.一定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了5.6g O2,同时只生成4.4g CO2和2.7g H2O,则该物质中( A )www-2-1-cnjy-com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无法确定
8.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D ) 2-1-c-n-j-y
A. 1:1 B. 2:1 C. 4:1 D. 5:1
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21*cnjy*com
丁一定是化合物 【来源:21cnj*y.co*m】
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 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
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二、填空题
10.将15.8克高锰酸钾放入试管中加热制取氧气,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 小于 原高锰酸钾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推断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出处:21教育名师】
11.反应方程式4P+5O22P2O5表示 4 个磷原子与 5 个氧分子反应就可生成 2 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还可表示 124 份质量的P与 160 份质量的O2恰好完全反应。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将锥形瓶倾斜,使稀盐酸与锌粉充分接触生成氢气,待充分反应后,发现天平指针向 b方向 (填“a方向”、“b方向”或“O”),其原因是 左盘上物质反应得到了氢气,能使气球鼓起,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左盘物质受到空气浮力大,所以质量轻一些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实验题
13.如图所示,它是通过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情况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试回答:
(1)白磷燃烧时可以观察到 生成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P+5O22P2O5 ,属于 化合 反应(填基本反应)
(3)白磷燃烧时,小气球迅速膨胀起来,燃烧结束后,过一会儿,小气球被吸得很瘪(比燃烧还瘪),请你解释小气球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白磷燃烧后,因为消耗了氧气,锥形瓶内压强比一开始还小com
(4)实验完成后,天平的指针 在分度盘中央 (填“偏左”、“偏右”或“在分度盘中央”)
(5)若取掉玻璃管、橡皮塞及小球,实验造成的影响是 天平不平衡
(6)如果白磷燃烧前后,小气球没有变化,其原因可能是 装置漏气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