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课件:抗日战争 (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课件:抗日战争 (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5 08:5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1、南昌起义时间、意义。
2、八七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3、秋收起义时间、地点及结果。
3、井冈山根据地创立时间。
4、毛泽东在井冈山做了哪些事?
(1)土地革命内容及意义?
(2)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意义。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
5、瑞金政权建立的时间及影响?
6、长征原因、起止时间、意义。
7、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意义。要点回顾抽查提问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背景:
二、全民族抗战史实:
三、全民族抗战胜利:——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
一、背景:
1、日本侵略一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
(1)局部侵华:
——全民族抗战大陆政策?四个代表性;上升?日本朝鲜满蒙中国台湾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制定的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抗日战争
一、背景:
1、日本侵略一步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
(1)局部侵华:
(2)全面侵华:
(3)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大陆政策?四个代表性;上升?开始标志;侵略地域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
(迁都;伪政权建立)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细菌战)罪行:(日本侵略手段)
军事侵略,残杀人民;经济掠夺;
政治扶植;思想奴化)启示:牢记历史,时刻警惕军国主义复活。是什么使日本侵略者从人性变为反人类的兽性? 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
一、背景
1、日本侵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
2、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旗帜?基础?形式?)
3、全民族意识觉醒。全民族抗战的主要原因标志: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宣告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中共改称谓?)
(一个战线,两个战场,两条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
一、背景
二、抗战史实:(旗帜、基础、形式)
1、两条路线:
2、两个战场:
(1)1937.7--1938.10:抗战防御阶段
?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
?中共敌后战场:配合主战场依靠力量;抗战形式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
二、抗战史实:(旗帜、基础、形式)
2、两个战场:
(1)1937.7--1938.10:抗战防御阶段
?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
?中共敌后战场:配合
(2)1938.10--1943年底抗战相持阶段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主战场主战场消极,坚持中流砥柱? 百团大战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
二、抗战史实:(旗帜、基础、形式)
2、两个战场:
(1)1937.7--1938.10:抗战防御阶段
(2)1938.10--1943年底:抗战相持阶段
(3)1944初-1945年8月:
局部反攻和抗战胜利阶段。 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
二、抗战史实:(旗帜、基础、形式)
1、两条路线:
2、两个战场: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这体现?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是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做出重大贡献。抗日战争中各大战场的地位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共敌后战场:坚持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前期配合正面战场,积极抗战,中后期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2、国民党正面战场:坚持主要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前期是抗日的主战场,中后期消极抗战,但未放弃,仍坚持抗战。
3、(国外战场)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部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8月15日
9月2日
9月9日
10月25日 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
二、抗战胜利:
1、关键事件:
2、原因:
?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3、意义:??
?壮大了中共等民主革命力量,为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
1、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因?
【日本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代表大事?犯的滔天罪行?】
2、全民族抗战的旗帜、基础、哪两条路线?全民族抗战开始标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路线、主要有哪几次会战?结果?淞沪会战意义?综述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地位?
4、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路线、地位?简述百团大战。
5、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时间、目的、地位。
6、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原因及意义?要点自查 抗日战争
一、全民族抗战背景:
二、全民族抗战史实:
三、全民族抗战胜利:——全民族抗战本课小结一、日本侵华史实及滔天罪行
1、日本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几个代表大事?
2、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
二、全民族抗战
1、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原因?
2、全民族抗战有哪三大典型战场?
3、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路线、抗战史实(大事)及地位?
4、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主要依靠政府和军队,其抗战的地位?
5、入缅作战的时间、目的、地位
6、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原因及意义?1、法国政体确立标志及其内容?
2、德国政体确立标志及其内容?
3、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历程、
特点及影响?
4、美国政体确立标志及其内容、评价?
快速回顾思考:这种艰难反映了什么问题?法国国旗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斗争激烈。政体不断轮换,但无根本区别。(资产阶级)政体试验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之后,各派政治力量就建立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展开了斗争,最终1875年宪法以共和派一票的微弱优势获取通过建立共和政体。
一票的优势说明了什么?
政体之争非常激烈,
法兰西共和政体的确立非常艰难。艰难的原因:
(1)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法国是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确立的原因:
(1)资本主义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斗争,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2)广大人民的支持。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空话和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 ……而是要用铁和血铁血宰相俾斯麦①皇帝掌握国家大权。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1871)(1)内容:A.确立了德国君主立宪政体②宰相(内阁首脑)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议会选举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
③议会是立法机构(包括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
B.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2)性质:保留封建残余的资产阶级宪法。分权与制衡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集行政和立法大权于一身,掌握国家实权,国家的权力中心。 在近代正常的君主立宪体制中,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
而德国宪法表明:议会无实权,没有能有效的制约君主;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皇帝集行政、立法于一身,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由此可见: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行政权与立法权没真正分开。(1)带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不彻底和不完善(1)进步性:(2)局限性: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 使德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使其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推动工业革命、工业化的完成)比较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相同点:1、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分权与制衡。2、都保留了君主,且君主都是世袭,终身制。权力中心在议会在皇帝君主权限统而不治,无实权。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集立法和行政大权于一身,掌握国家实权,国家的权力中心内阁(政府)产生的途径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皇帝任命,只对君主负责。君主任命的上院作用较小,普选产生的下院拥有实权,各邦君主任命的联邦议会(上院)拥有实权,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下院)作用较小。议会(两院)权限1、法国共和政体建立标志及其内容?
2、德国君主立宪制建立标志及其内容?
(德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及其评价;与英国不同)
3、美国总统共和制建立标志及其内容、评价
4、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历程、特点及影响?
5、美英法德四国政体异同?要点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美国:赢得民族独立后,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制共和政体。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1875年宪法,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政体。
德国:实现统一后,颁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不彻底的君主立宪制。 单元结构资产阶级代议制制度确立途径:
1、前提:
夺取政权;(方式:革命或改革)
2、标志:
颁布法律,分化权力,确立制度。
【各国走上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政体不同根源于各国国情不同,源于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英国被称为“议会之母”,但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和发展是在“( 光荣 )革命”后。英国经过反复的斗争,最终(1688)年革命成功后,通过《权利法案 》以明确条文限制的权力,并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议会的权力,最后英国确立( 君主立宪制 )制度。
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 1787年宪法》,确立自己的政体。这部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美国形成(总统)制、( 联邦)制、( 共和 )制混合的国家制度。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也历经帝制和共和制的多次反复,后来终于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确立(共和)制度。
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获得统一后,1871年建立的德意志帝国。并于同年通过《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为( 联邦 )制的( 君主)国家。( 皇帝 )拥有巨大的权力,议会,尤其是(帝国)议会权力有限,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国家
名称政体
名称确立
政体
文件国家
元首有无
实权政府
首脑首脑
如何
产生政府
对谁
负责国家
权力
中心英国德国美国法国君主
立宪君主
立宪总统
共和总统
共和权利
法案1871
宪法1787
宪法1875
宪法国王无皇帝总统总统有有有首相宰相总统总理议会
产生皇帝
任命民选议会
产生议会皇帝议会议会议会皇帝总统总统 【布置作业】
1、重新整理完善课本要点。
2、完成教材43页“本课测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