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倒幕运动和明治
政府的成立高杉晋作 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 ——明治维新背景之“前提”内忧外患幕府成为众矢之的,矛盾的焦点。思考:面对这些危机,日本的出路何在? 19世纪中期日本内忧外患。黑船事件后,日本民族矛盾加剧,有识之士要求改革,富国强兵。井伊直弼主张对内加强幕府专制,对外妥协。上台后不久就同美国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及其附件,出卖日本利益取得西方支持;对内,他罢免主张改革的官员,并大肆迫害反对派。前后共有一百多人入狱,死者达四分之一,史称“安政大狱”。 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大老(辅佐将军政务的最高官职)井伊直弼 安政大狱发生后。大老井伊直弼的强硬手段引起了尊攘激派(尤其是水户藩)的强烈不满。水户尊攘派志士金子孙二郎,高桥多一郎,关铁之介的等人便谋划刺杀井伊大老。安政七年三月三日,趁井伊大老登江户城致贺词的时候,以水户出身为首的十八名浪士在江户樱田门外刺杀了井伊大老。这就是著名的樱田门外之变。 十八浪士,即死一人,自尽五人,八人被刑死,二人伤死,只有二人得以善终。思考:武士为什么要刺杀井伊直弼?一、尊王攘夷
(一)原因:根源:黑船事件后,民族危机加深
直接原因: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二)标志:1860年,刺杀井伊直弼(三)口号:“尊王攘夷”(四)参与者:中下级武士、部分大名、富农、工场主和商人中心是“攘夷”,为“攘夷”而尊王笔记(六)局限:盲目攘夷;没有明确提出倒幕(七)结果:幕府发动政变,运动失败(五)内容:内刺卖国贼,外袭外国人 奇兵队 尊王攘夷倒幕派志士,长州藩士出身。1857年师事吉田松阴。1862年他到中国上海,目睹英法殖民主义者侵略暴行和太平天国的英勇事迹。1863年炮击下关外国军舰时,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任总督。1864年四国舰队炮击下关时,他作为藩正使出面签约和约,后因藩内保守势力抬头,遂逃往筑前。回藩后,高杉晋作在下关举兵,夺取藩政领导权,指挥藩兵与幕府军作战,曾大败幕府军。1867年4月在下关病死。笔记二、倒幕运动的兴起(一)原因 失败之后,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尊王攘夷运动幕府统治 (二)领导高杉晋作及维新三杰: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三)根据地西南强藩:长州、萨摩、土佐笔记思考: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和倒幕运动是由武士而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日本资产阶级还不成熟,相对软弱,没有领导政治和军事的经验。同时,他们大多数是商业和高利贷资产阶级,又同土地有联系,非常害怕农民运动。
武士是日本统治的基础,社会影响和活动能量较大。武士具有比较丰富的军事经验。由于封建经济的解体和欧美资本主义的侵略,下级武士的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日益下降,为了生存,他们与资产阶级联系。因而他们既反对幕府,又能够反映资产阶级的观点和利益。大政奉还图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等大城市在内的幕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四)大政奉还倒幕派实力壮大,与英国联系密切,获天皇支持幕府征长失败实力削弱,为保住实际权利以退为进,假意“大政奉还”1. 原因2.影响幕府统治形式上的结束
标志日本近代历史的开始笔记三、戊辰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 后, 实际上仍控制着国家大权。为了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必须推翻幕府大政奉还幕府(2)直接原因: 年,京都政变(王政复古)后,倒幕派强迫幕府“ ”1868辞官纳地笔记2.目的彻底打跨幕府,真正取得国家领导权3.过程鸟羽、伏见战役进攻江户,幕府不战而降4.结果彻底打败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迁都东京。三、戊辰战争1.原因笔记明治天皇(1852—1912)日本天皇(1867—1912),名睦仁,孝明天皇次子,1867年即位,次年改元明治,自京都迁都东京。当时,日本发生维新运动,1868年初明治天皇发出“王政复古”号令,推翻江户幕府统治;后实行一系列改革,并颁布《帝国宪法》,建立天皇专制政权。对外,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侵占中国台湾;1904—1904年进行日俄战争;1910年吞并朝鲜。明治天皇在位时,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走上军国主义、帝国主义道路。东京
(江户)1869年京都四、明治政府的成立1868年,改元“明治”,进入“明治时期”;
1869年迁都东京(江户)问题探讨(一)试分析倒幕运动胜利的原因?倒幕派走向联合,实力强大;
豪农富商及部分大名积极参加;
利用天皇名义,舆论倾向倒幕派一方;
政府军作战目标明确,士气旺盛,战斗力强。主观:客观:幕府统治腐朽,不得人心;
农民市民起义暴动,严重动摇幕府统治基础;
西方列强基本中立;
英国商人把大批武器卖给倒幕派。问题探讨(二)尊王攘夷与武装倒幕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民族危机加深,对幕府统治不满都希望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支持领导力量都是中下级武士根据地都是西南强藩不同前者重在攘夷,失败;
后者重在倒幕,胜利。尊王攘夷倒幕运动1868年戊辰战争失败内忧外患大政奉还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彻底结束幕府统治,建立明治政府课堂小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吉田松荫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受羁绊之大日本,一旦受人束缚,凡有血性之人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材料二 木户孝允指出“如果大权不迅速归于朝廷,则将来之天下,必将落入幕府与法国手中”。 (1)材料一中“血性之人”主要指哪些人?材料表达了“血性之人”怎样的决心?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幕府和法国在倒幕运动中是如何勾结的? (3)两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日本面临着怎样的时代任务?中下级武士幕府向法国贷款购买武器;
聘请法国教官改编训练幕府军队反对外来侵略,推翻幕府统治武装倒幕京都政变
德川庆喜袭位以后,面临西南雄藩的联合,接受了土佐藩主的建议,以退为进,于庆应三年(1867年)十月十四日宣布“大政奉还”,在名义上将权力归还给天皇,实际上是保留了自己手中的大部分权力。
倒幕派被德川庆喜这种先发制人的手段弄得措手不及,但是很快转守为攻,调集兵力前往京都,准备以武力推翻幕府。1868年1月3日(庆应三年十二月九日),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在诏书中宣布废除征夷大将军职位,当天就在京都成立了新政府。倒幕派还派遣浪人混入江户,在城中放火抢劫,制造紧张气氛,以此来激怒幕府发动决战。 1868年1月26日(庆应四年一月二日),幕府的两艘军舰开阳、蟠龙在兵库海面的阿波冲炮击了萨摩藩船春日丸和翔凤丸。未来的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在春日号上参加了这次海战。 鸟羽、伏见一战中的“春日”舰 鸟羽、伏见战役
同日,幕府军队和东北的会津、桑名两藩军队开始进攻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两街道。幕府军(东军)和效忠朝廷的西南各藩讨幕军队(西军)之间的内战终于爆发。一月六日,幕府军在鸟羽伏见败于装备、训练都西洋化的萨摩、长州精锐部队,当天夜里,坐镇大阪城的德川庆喜出逃,乘坐开阳号军舰东返,回到江户后便遁入宽永寺闭门反省。 鸟羽伏见之战胜利后,明治政府任命仁和寺宫嘉彰亲王为征讨大将军,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为东征大总督,西乡隆盛为参谋,号称五万军马,踏上了东征江户之途。东征大军借用了萨摩、佐贺和久留米三藩的藩船,将一部分讨伐军由海路运至关东,在横滨登陆。
此时幕府中有人主张接受法国援助,决一死战,但是当时担任幕府陆军总裁的胜海舟力排众议,说明了幕府众叛亲离、不得人心的情况,几经折冲樽俎,幕府官员以保全德川庆喜性命和保留德川家为条件,接受了讨幕军参谋西乡隆盛的要求。
四月十一日,江户开城,统治日本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落下了最后的帷幕。八月二十七日,睦仁天皇在京都皇宫紫宸殿举行即位大殿,九月八日,宣布改庆应四年为明治元年。日本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开始了。 新政府军队接管江户后,曾经大力支持幕府的会津藩被明治政府追讨,东北地方同情会津的三十余藩为其求情未果,于是结成了奥羽越列藩同盟,抵御朝廷的征讨大军。槺疚溲锾?秸飧鱿?ⅲ?诎嗽率?湃找辜渎柿炷桓?⒍又髁Γň?⒖?簟⒒靥臁Ⅲ戳?⑶Т?镄危辉耸浯?塘佟⒊ぞā⑸袼佟⒚篮乇#┐悠反??赝低蛋雾直鄙希?谑?露??呷照剂炝朔朗乜招榈谋焙5溃ㄓ纸邢阂牡兀?笔北蝗毡救耸游??闹?兀???汲闪⑾阂墓埠凸?? 槺疚溲锫柿斓哪桓?⒍? 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平定了东北诸藩之后,决心收复虾夷地,于1869年(明治二年)派遣海军舰队北上,临时停泊于陆中国宫古湾(今岩手县宫古市),预备协同陆军一同攻打虾夷共和国的大本营——箱馆。在舰队中,有一艘黑色外观的军舰特别引人注目,这就是当时亚洲国家的第一艘铁甲舰——甲铁号。 甲铁舰到手,明治政府顿感底气十足,于是以其为旗舰,率领各藩借给政府的大小战舰6艘,运输舰4艘,搭载军马粮秣北上。此时虾夷舰队的主力开阳舰已在北海道西南的江差港搁浅,形势对比对日军有利。虾夷舰队为此派遣回天、蟠龙、高雄三舰前往宫古湾,企图用登舰奇袭的方式夺取甲铁舰,扭转双方力量对比。
1869年5月6日,在宫古湾展开了戊辰战争中的第一场海战。虾夷海军三舰在南下途中遇到风暴,只有回天号冲入宫古湾,但是舰长被速射加农炮打死,跳舷夺船的新撰组突击队也被甲铁舰上的官兵用格林转膛枪击退,回天舰不得不逃出宫古湾,返回箱馆。5月20日,日军在虾夷岛西南的江差登陆,随后兵分三路向箱馆进攻。6月21日,日军发动总攻,虾夷军残存的蟠龙、回天、千代田形三舰早已在箱馆湾海战中损失殆尽。6月28日,虾夷共和国的领导人走出五棱郭向日军投降,虾夷共和国灭亡。 至此,日本终于实现统一,百废待兴。倒幕志士们终于可以按照王政复古诏书中“百事一新”的敕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抱负塑造日本,使其走上被称为“御一新”的维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