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鼎湖山听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文学感悟能力
2、掌握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线索
3、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背诵优美语段。
教学难点:本文语言优美隽永,引导学生自主体会赏析,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教具:小黑板
教前准备:
1、反复诵读,借助工具书掌握生字词。
2、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初步感知鼎湖山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3分钟)
上学年,我们通过“江山多娇”这一单元课文的阅读,一起游览了清幽的黄州小石潭,空明的月下承天寺,宝岛台湾的秀美,异域风光的绚丽都曾令我们流连忘返。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妙的文字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21cnjy.com
二、板题解题:
广东鼎湖山,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黄帝曾铸三鼎,象征天地人;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
三、预习汇报
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将预习中你借助工具书所解决的生字词里,你认为比较重要的五个生字词写在黑板上。共同认读。2·1·c·n·j·y
课前同学们都认真预习了课文,下面请用一句话说说读了文章后,你对鼎湖山之泉有怎样的认识。
三、范读课文
将你所喜欢的句子圈画下来,并注意老师是怎样朗读这些句子的。
四、自由诵读,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游记散文一般是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踪顺序来组织材料的。你认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文句加以简要阐述。
交流汇报
明确: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五、研读品析
1、老师在课前读书的时候有一个疑问,可以先请教大家吗?我们知道游历山水主要是靠眼睛观察感受,而泉水的百态千姿更是需要我们用心去描绘的,可是作者为什么单单从泉声来表现鼎湖山的泉水呢?
(黄昏进山烟雨迷蒙;泉声丰富多变,颇有情趣;前人多从形态表现泉水,作者这样写可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
2、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指名读这些描写泉水声的文句。
(泠泠淙淙的泉声;欢快清亮的泉声;柔曼、厚重、雄浑、轻重缓急的泉声)
3、鼎湖山的泉声,真是美妙奇幻呀。作者最初就是带着像我们现在这样喜悦激动的心情,来鼎湖山听泉的吗?
那么他是带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到鼎湖山游览的?在听到这泠泠淙淙的泉水声时,他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名读第一段。
(郁闷怅惘——顿生雀跃之心)
3、没见泉水,先闻泉声,心境随之改变,有了这一巧妙的过渡,入山寻泉也就自然而然了。作者入山寻泉又有了怎样的发现和感悟?
指名诵读2段。作者以娇儿来喻山泉,你觉得这一比喻恰当吗?
(既写出了山泉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也写出了鼎湖山的年轻充满活力,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泉的爱意萌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青山幽泉,置身其中你有了怎样的感受呢?作者是否体会到这其中的精神了?
(清澈透明的自然环境荡涤人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是人心宁静)
4、有了这样的领会越发使人对山泉充满了喜爱之情。一路寻声而来,此时泉声却不再单调了,暮色里,山寺钟声与山泉之声交融,创设了一个更奇妙的境界。文中是如何来描写这两种声音的呢?指名读文句。说说你对此处描写的理解。21·世纪*教育网
(钟声浑厚似老者,泉声清亮若孩童;钟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
六、小结:
此时作者所听泉声还只是初入山中的初步感知。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时分的听泉。我们下节课再去诵读品味。www-2-1-cnjy-com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选背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文段。
板书设计:
移步换景,按地点的转移和时间的先后来安排写作顺序:
游踪变化(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
时间变化(黄昏—晚饭后—夜间)
教后记:
一、鼎湖山听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帮助学生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体会作者由听泉而产生的对人生和历史的理解。
2.归纳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教学重点:
1.强化诵读,在诵读吟咏中,思考、体会、感悟,从而深刻理解文章精髓,体会文章要旨。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教学难点:
1.本文寓理于景,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词
2.选背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文句文段。
3.作者在鼎湖山听到的泉水的声音是怎样的?
导入:上节课,我们诵读品味了作者对初入山中所听泉声的描述,真正听得山泉声音精妙的是入夜作者借宿庆云寺时的听泉。我们这课就来诵读品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诵读品味5-7段。
思考:文章描写的对象是泉,可文中写寺前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这是否偏离了中心?
讨论后明确:
并没有偏离中心。作用:一是蓄势,为后文写听泉的独特感受作铺垫。二是为作品赋予了时代意义,突出此山名树之多,森林保护之好。
三、诵读品味第8段。思考:
1.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说说这别有一番滋味指的是什么?
(泉声格外清晰;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引发对人生对历史的领悟理解)
2.作者是怎样描写所听到的泉声?读读有关语句试加以赏析
3.仔细读读作者这一段听泉而产生的感悟,说一说你对此有何理解?泉声本是自然的天籁之音,为什么作者听泉却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
(百年古刹,千年古木,使鼎湖山显得古老而悠远。随着时间的变迁,世事的更迭,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夜听山泉那充满生命活力的变化多姿的声响,不觉使人感受到生命的永恒与美好。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进行对话,所以……)
4.探究:
课文末尾写道:“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你能体会作者的深意吗?
(这是由于作者听懂了鼎湖山小溪、清泉、激流、飞瀑那优美的歌声,山泉蕴育着生机,滋润着万物,净化人们的心灵,山泉也为他注入了一股生命的活力,因此作者发出由衷的祝愿“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常鸣。”)21教育网
四、再读全文。感受作者一路听泉的独特感受。读完全文后,老师仍觉得意犹未尽,鼎湖山的风景绝不仅仅限于这丰富的泉声。可作者为什么只写泉水呢?21·cn·jy·com
(滋养万木,是鼎湖山的灵魂。给人生命的感悟。)
五、总结:
1.中心:(略)
2.组材方式: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3.归纳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略)
六、作业:讨论课后习题
七、课外作业:
从学习这篇散文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写景散文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课后也学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简单的游记。www.21-cn-jy.com
板书设计
写景散文的写作技巧:
1.常用“移步换景”的手法。
2.恰当的运用修辞。
3.情景交融。
4.以记叙、描写、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