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20课《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5 18: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
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公开课
项目负责人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八年级(10)教室
活动主题
《湖心亭看雪》
主讲人
参加对象
备课组全体成员
申请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2、?品析雪后西湖的奇景。
3、?由景入情,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进入文本
(一)初读?感知文意
检查预习??(请两生各试读一段,请另一生点评,纠正文言读音,停顿)
?
注意字音:??祯?桡?毳?凇?沆?砀?毡?喃?痴
湖中/人鸟声/俱绝??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在此基础上?全班齐读。
(二)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读顺了文章,我们还要初步读懂文章的意思。
???学生结合在预习中的问题提出疑难,课堂上师生、生生交流解决疑难字词句。
?
检查重点字词
上下一白?(全:传一乡秀才观之;一个:一痕一点一芥)
三、??赏读课文
1、妙?景
师:张岱盘礴西湖四十余年,自称是?“西湖知己”,他前往湖心亭看到了一幅怎样的西湖景色?
??????(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出。)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湖中人两三粒而已。
朗读体会:将这句子自由朗读一遍,要求能初步读懂意思。
????????????第一句:指名学生翻译
说说你从哪些字词中读出了这是一幅怎样的雪景?
(学生结合具体词语赏析)
对比品读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朗读指导:语调(气势)。“天与云与山与水”一句,可利用气息拖音,读出悠远的意味。
第二句:指名学生翻译
说说你从哪些字词中又读出了这是一幅怎样的雪景?
对比品读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只、舟中人有两三个而已。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去湖心亭看雪,张岱的心醉了,他早已经将自己融入了这苍茫之中,仿佛灵魂飞到了空中,成为沆砀雪雾中的一片冰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此刻请闭上眼睛,用心来感受这西湖美景,老师诗意化描绘。
一个雪冬的傍晚,我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只见西湖一切朦胧,冰花弥漫,远望天边,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
(不。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谓白描)
补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展示图画)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联系《背影》中的白描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师:让我们再一次大声读读文中写景的句子,并把它珍藏在心头。
那请一位同学来试背一下。用声音来传达画面、形象、情意。
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把这美妙的景物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让我们随时感受张岱笔下的景是那么美妙,齐背。
2、痴人
能欣赏到如此美景的张岱,舟子却是如何评价张岱的?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字概括呢?(“痴”)
一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
追问:“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突出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会独自一人。(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念。)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二、寻找“痴似相公者”。
(1)?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有,湖心亭上比他早来的两个金陵人懂。)
(2)生齐读第二段
3)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
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 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
文章中有一处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写“问其姓氏”,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答非所问呀,作者写错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这个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②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
(“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
?
穿插作者介绍
??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① 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②“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③ 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是一篇追忆西湖雪夜景色的散文,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抒发了作者深挚的湖山隐逸之思。
教师补充:张岱,字宗子,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仕宦世家,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入山隐居、著书,作品中时时流露出明亡之后怀旧的伤感情绪。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教师小结: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反映出作者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情怀。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他们在现实中被压弯了腰,透不过气来,于是,只有在大自然中来舒展自己。他们宁愿自己是山是水是树是花是草是一朵云是一片冰。他们寄情于山水,在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依托。雪是其节,冰是其志,苍茫天地是其归宿,凌寒独立是其人格。
??3、还有张岱这样的“痴人”吗?
古往今来,这样的文人比比皆是。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李白,自斟自饮:??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周敦颐,情有独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陈子昂,临台长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五)背读,文意入心
???我们读懂了张岱其人,再来齐读其文。
?
媒体显示:?孤舟一寒士,
独品满湖冰。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活动反思
与建议
?活动反思与建议
语文素质的核心是语感素质,语感论把培养语感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语感教学应该真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和核心。特别是像《湖心亭看雪》这样的经典文学作品课例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文学作品是一个生命“活体”,应注重整体感悟和深入体验。
阅读的基本程序是整体感悟—深入揣摩—内化言语,阅读教学崇尚大量阅读、整体感悟,进而潜心涵咏、深入揣摩,“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将下去”,最终达到内化言语、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的目的。为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品味言语情味,体悟作者痴情雅致,发掘故国之思,对话张岱灵魂。教学重点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品味、内化实现三个层面的穿越“语言——文学——文化”,言文合一,触摸文章作者的灵魂。
?
过程确认
?
?????????????????????????????负责人签字:(学科教研组长) 叶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