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第7课 诗三首(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第7课 诗三首(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5 10:43:20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
“综合提能训练”见“课时跟踪检测(七)”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第7课诗三首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封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统一全国,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诗风慷慨悲凉。
主要作品
《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后人辑有《曹操集》。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评价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生平经历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加之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度不满,毅然辞官归隐。长于诗文辞赋,开创了田园诗,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主要作品
诗歌:《归园田居》5首、《饮酒》20首、《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等。
辞赋、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评价
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二)人物轶事
装糊涂
官渡之战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下属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背叛的证据,应该把它拿出来,一个一个按图索骥,把那些有二心的分子都揪出来。而曹操发现这些书信之后,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做得很漂亮,因为曹操很清楚,他是以弱胜强,老实说,能否取胜,当初自己心里都没底,何况大家呢?这勾结袁绍者又不是一个二个,三个五个,可能是几十个,上百个,这都清算不过来,何必要清算呢?这个人情,曹操送得很好。他装糊涂,宽容人,得到了人心;得人心,方能得天下。
(一)背景链接
1.《涉江采芙蓉》
东汉末年,一些中下层文人为了寻求出路,往往要背井离乡,外出游学或游宦。他们或游京师,上太学;或奔走权门,进谒州郡,请求举荐,以便获得一官半职。他们长时间远离家乡,过着坎坷辛苦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沉重的乡愁。外有游子,内有思妇。因此,《古诗十九首》中有的作品就反映了当时游子思乡、闺妇怨别的痛苦。这些作品感情真挚,艺术成就较高。《涉江采芙蓉》就属此类作品。
2.《短歌行》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而动。
曹操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使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3.《归园田居(其一)》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天,便声称“岂能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陶渊明归隐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了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二)常识整理
1.古体诗
文学史习惯上把唐以前出现的所有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最古远的,当属创作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后经孔子编修成集的《诗经》;然后是战国末年屈原等楚地诗人创作的带“兮”字的“骚体诗”(又名“楚辞”),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汉代出现了朝廷官署采集整理的“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以及诗人仿乐府民歌而创作的“乐府诗”(分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类),如《短歌行》(曹操)、《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汉、魏、晋、南北朝诗人们还创作有大量的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等诗,如《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等。
2.建安风骨
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魏国统治者曹氏父子都爱好文学,招揽文士,在他们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掀起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高潮。
《涉江采芙蓉》

[芙蓉:荷花的别名,又名“菡萏”(hàn dàn)。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还顾:回顾,回头看。远道:意指远方。同心:指感情深厚。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终老:指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短歌行》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有感叹人生短暂之意。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
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子,对对方的尊称。衿,古式的衣领。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呦呦:鹿叫的声音。苹:艾蒿。]
[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采取。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
错的小路。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间小路。枉用相存:屈驾来访。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存,问候、怀
念。契阔谈?: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契阔,久别重逢。?,通“宴”。]
[乌鹊:乌鸦。三匝:三周。匝,周、圈。山不厌高,海不厌深: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
载,周公说他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唯恐因接待贤才迟慢而失掉人才。这里借用这个典故,是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吐哺,吐出嘴里含着的食物。归心,人心归顺。]
《归园田居(其一)》
[少(shào):指少年时代。适:迎合。俗:世俗。韵:本性、气质。性:天性、本性。本:本来。爱:喜爱。丘山:这里泛指山林。]
[误:错误。尘:尘世。网:罗网,意指庸俗污浊的官场犹如罗网。三十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393)初做江州祭酒,到义煕元年(405)辞去彭泽令归田,共十三个年头,这里的“三十年”是夸大的说法。]
[羁(jī)鸟:笼中鸟。旧:旧时的,过去的。池鱼:池中鱼。渊:深潭。]
[际:中间,里边。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归:回,返回。]
[方:四旁,周围。宅:住宅。余:多。草屋:苫草的土屋。][荫(yīn):遮蔽。罗:排列,罗列。—
[暧暧(ài ài):昏暗,模糊。远人村:远处的村庄。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深巷:幽深的小巷。鸣:鸣叫。颠:顶。]
[尘杂:指尘俗杂事。虚室:空室,清静的屋子。余闲:余暇。]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官场生活。复:又,重。返:返回。自然:指田园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



1.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人寄托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2.鉴赏诗歌中意象的描写手法。
3.鉴赏诗歌比喻、用典的艺术手法。
一、研习《涉江采芙蓉》一诗,思考并完成下面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1.涉江采芙蓉 涉:
2.涉江采芙蓉 芙蓉:
3.兰泽多芳草 泽:
4.采之欲遗谁 遗:
明确:1.渡 2.荷花的别名 3.沼泽地 4.给予,馈赠
环节二:把握文意
5.“芙蓉”在全诗意境的营造上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芙蓉,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之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6.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答: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7.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
明确: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做铺垫。
8.五、六句的“还顾”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答: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感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主人公孤独、忧愁、惆怅的形象和心情。可是,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二、研习《短歌行》一诗,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1.对酒当歌 当:
2.呦呦鹿鸣 呦呦:
3.食野之苹 苹:
4.何时可掇 掇:
5.越陌度阡 陌:
阡:
6.枉用相存 枉:
用:
存:
7.契阔谈? 契阔:
?:
8.绕树三匝 匝:
明确:1.对着 2.鹿叫的声音 3.艾蒿 4.拾取、采取 5.东西向田间小路 南北向田间小路 6.枉驾 以 问候、怀念 7.久别重逢 通“宴” 8.周、圈
环节二:把握文意
9.第1自然段中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两个字是什么?试分析这两个字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
答:
明确:“忧思”。作用:它是全诗之脉,全诗抒写的正是未能建功立业、统一中国的忧思;这“忧思”既解释了前面痛苦感叹的原因,又为后面求贤若渴埋下了伏笔。
10.本诗运用了引用、比喻、用典等表达技巧。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加深对这些表达技巧的理解。
表现手法
诗句
作用
引用

表达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表达招揽贤才的迫切心情。
用典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明确:①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②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③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④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⑤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⑥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况,表示自己也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三、研习《归园田居(其一)》一诗,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环节一:突破词句
1.少无适俗韵 俗:
韵:
2.池鱼思故渊 渊:
3.方宅十余亩 方:
4.桃李罗堂前 罗:
5.暧暧远人村 暧暧:
6.依依墟里烟 依依:
墟里:
明确:1.世俗 气质、本性 2.深潭 3.四边,周围 4.排列 5.昏暗,模糊 6.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村落
环节二:把握文意
7.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来展现田园景色?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诗人在描写田园景色时不事雕琢、不加渲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
明确:选择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意象。营造了一幅宁静、安详、自然的田园风光画卷。白描手法。
8.“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答:
明确:“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的技巧相对。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而是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中,“恋旧林”和“思故渊”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况?试加以赏析。
答:
明确:“恋旧林”“思故渊”表明了诗人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否定和唾弃。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自己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乡村的急迫心情和心恋田园的情怀,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1.从教材中积累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这八句话写出了曹操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曹操知道,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社会进步、国家繁荣的重要推动力量,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尊重人才,这是曹操的选择,也是自古至今千千万万明智的领导者成就事业的不二法门。
2.从历史中积累
(1)刘邦重用人才。刘邦得天下后说:“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可见,刘邦所以能夺取天下,成就统一大业,除有若干客观因素外,从其主观因素上看,主要是善用贤士良将。
(2)唐太宗珍惜人才。唐太宗李世民能成一代明君,确有其过人之处,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国家选拔人才上。他对人才高度重视,他的身边总是能人如云,做秦王时即有房玄龄、杜如晦,后来连太子建成的谋士魏征也成了他的股肱之臣,并成就了圣君贤臣的一段佳话。
3.从现实中积累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经过严格评审,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科学技术奖励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
4.从名言中积累
(1)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李世民
(2)得贤杰而天下治,失贤杰而天下乱。——范仲淹
(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4)人才者,求之者愈出,置之则愈匮。——魏源
(5)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孙中山
(6)人才难得又难知,就要爱惜人才,就要用人不疑。——周扬
(二)这样运用素材

尊重人才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短歌行》中的这句诗刻画出一幅主宾谐乐的美好画面,可以说是曹操尊重人才的最重要的体现。
曹操尊重人才,这使他能从一个逃难京官,从手下不过几个亲随,足下不曾有寸土,白手起家做到扫灭群雄拥有北方天下。而他手下的谋臣猛将如云,如程昱、许褚、郭嘉、荀彧、张辽、张郃、于禁、乐进等,举不胜举。试想曹操如果没有尊重人才的博大的胸襟,怎么能够引得众贤来归?
因为尊重人才,才会不顾众人反对,舍得放关羽回去;因为尊重人才,才会真诚录用曾经发檄文骂曹操祖宗的陈琳;因为尊重人才,才会在郭嘉病重时期百般照顾,怜惜他。
[领悟] 文章由《短歌行》诗句引入曹操尊重人才的论题,然后列举曹操白手起家一统北方和手下贤才众多的事实,论证尊重人才的重要性,最后再用排比句式加以总结,深化“尊重人才”的中心论点。作者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课文素材为生发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挖掘,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论证有力。

①作为晋大司马陶侃之后的陶渊明,步入仕途、承续家风乃是社会的通常要求,他却从繁华的官场抽身而退,谁能理解他的寂寞?
②且让我们想象一下陶夫子归家时的情景。宽袍大袖,迎着清爽的河风,立于船头的陶公,在这样的晨光熹微中,奔向温馨的家居。他的神态是那样的幸福、轻松、安详、超脱,这时的他实实在在像一只“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小鸟呢!
③将自我放逐,陶渊明走得这样的彻底,没有一点藕断丝连。是什么使得他意志如此坚决,再也不愿将自己置身官场?从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表白,以及“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倾诉,可以感受到他的孤洁高傲的人格理想与污浊昏朽的社会现实的背道而驰。正是经历了丑恶官场的历练,感到深深地厌倦之后,才有毅然背弃的举动。“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尝言五六月中,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是一个天性热爱自然,不喜逢迎的人,置身名利场,无异于笼中之鸟,有何快意可言?“世与我而相违”,“门虽设而常关”,从寂静的树木草丛中,从袒露的石头泥土中,从悠悠的空气和风中,从“农人”“亲戚”的“情话”中,陶渊明真正领受到了生命回复本性的快乐和幸福。
④弃绝浮华,返璞归真,在寂寞之中安放疲累的灵魂,陶渊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
⑤人说陶夫子是以虚张的诗意消解田园的艰辛,以蒙眬的醉眼忽略生活的重荷,或曰他在狭小的天地中与世无争,放弃自身的责任,泯灭生命的意志。我却要说,乱世中,当我们见多了沽名钓誉、贪饵吞钩、奴颜婢膝、背信弃义等卑劣无耻的行径之后,他这样安守寂寞,独善其身,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他并非对稼穑之艰、耕作之苦视而不见,从他归隐到去世,经历了丧妹、火灾、荒年等一系列打击,甚至以乞讨度日,他却仍然无怨无悔,“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萧统语),执着地坚守着他的精神家园,将种豆、采菊、饮酒、读书、睡眠、行路、乞食等日常生活和草木、飞鸟、片云、鸡鸣、狗吠等日常景物诗化,甚至于将死亡也诗化,“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有什么能够和这诗化人生相比的呢?
?佳作赏析
陶渊明是寂寞的,这寂寞就在一个真字,真性情,真言语,真行为。要做到这一个真字,还真需要一番勇气和智慧。在矢志不移和随波逐流之间,在现实利益和神圣价值发生冲突时,选择的天平最终将偏向哪一端?这是一个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的问题。“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人生是短暂的,人生需要旷达。现代人,守住内心的寂寞,别让心灵蒙尘,因为寂寞是一种美丽,寂寞使人诗意地安居!
?写作借鉴
1.学设问
设问开篇,激发读者兴趣,引人深思。作者根据文章的思想内容,提出引人探究“陶渊明的寂寞”的问题,开篇就摆在读者面前。这样,以引起读者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关注。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2.学白描
作者依照《归去来兮辞》的相关内容展开想象,运用白描手法写陶渊明辞官归家的情景,从衣着、动作、神态等方面入笔,刻画了一个像出笼小鸟自由自在的陶渊明。
3.学对比
将陶渊明高尚的寂寞与世俗卑劣的行径进行对比,赞美陶渊明独善其身的崇高境界,否定对陶渊明“与世无争,放弃自身的责任,泯灭生命的意志”的偏见。通过这一对比,使陶渊明的形象更鲜明,读者的感受更强烈。

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注释:①铄:渗入。
[翻译] 仁义礼智,不是由外面渗入到我内心的,是我本来就有的,只是未曾思考罢了。
[明理知义] 孟子认为,不仅人性本善,人性本来有“四心”,就连仁义礼智这四种品质道德,也都是“我固有之也”,只不过平时我们没有去想它因而不觉得罢了。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在自己的身上,自己的本性之中去发现仁义礼智,“尽其才”,充分发挥自己的天生资质。仁义礼智已经植根于我们的本性之中,就像手脚四肢已长在我们的身上一样,由于太自然,太习惯了,反倒使我们浑然不知,意识不到了。古往今来,多少人在寻求仁义礼智、世间公道,到头来却发现它们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因此,我们都应反省自身,从自己的本性中去寻求仁义礼智的善的根苗,并加以培养,使之茁壮成长。
运斤成风
成语释义:比喻手法纯熟,技艺高超。
成语原文:郢①人垩②漫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④斫⑤之。匠石运⑥斤⑦成风⑧,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⑨。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庄子·徐无鬼》
[注] ①郢:楚国的都城。②垩(è):白色粘土。③漫:通“墁”,不规则地涂抹。④匠石:名叫石的工匠。⑤斫(zhuó):用刀斧砍。⑥运:挥动。⑦斤:斧头。⑧成风:名词作状语,像风一样。⑨失容:改变神色。
翻译:楚国的郢都有一个人,鼻子尖上沾了一点白泥巴,这层白泥巴薄得像苍蝇的翅膀一样,请一个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它削去。工匠石挥动斧子,只听见一阵风响,手起斧落,白泥巴削得干干净净,鼻子却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那个被削的人神情自若,一点儿也不感到害怕。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后,就把工匠石叫了来,说:“你再削一次让我看看吧。”工匠石说:“我的确是会削的。但是,那个敢让我削的人已经死去很久了。”
你可能不知道张小龙,但一定不会不用他的微信。张小龙从一个腼腆失落的程序员,变成了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互联网产品中的“微信之父”。
张小龙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七年求学经历中,个性比较沉默,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1997年张小龙编程的Foxmail面世,并迅速凭借口碑达到400万用户,他因此成为全国“十佳程序员”。可是接下来,与他齐名的求伯君、雷军、王江民等程序员纷纷创业,成为企业家、商人,而张小龙依然是靠给别人写程序为生。一位《人民日报》的记者担心张小龙做免费软件会饿死。
后来张小龙进了腾讯,虽然当了经理,可是他感兴趣的依然是编程序。他把美国纳斯达克的2 000多家公司都浏览过一遍,发现里面的互联网企业,美国是主导,他发现了美国一款手机即时通讯软件,受到它免费发短信的手机应用Kik Messager的启发,张小龙向马化腾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写道,每个时代都有划时代的产品,顺应移动上网的趋势,腾讯也应该推出自己的拿手产品。马化腾当晚便回复同意。2010年11月,微信立项,张小龙带领广州研发中心的几十个人开始尝试做中国的Kik。
做微信时,张小龙和团队十几个成员就在一间几十平米的房间,同十几台计算机为伴,白天靠零食度日,夜晚叫外卖果腹。人人一张行军床,累了苦了躺一会。张小龙有个外号叫“矿工”——因为他养成在夜里通宵开发产品的习惯。张小龙不喜欢别人喊他“张总”, “小龙”是上下内外一致的称呼,他也几乎从不给同事下什么“指示”,而是习惯于谈想法。
张小龙提出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他觉得了解人的需求点在哪里,知道了这个需求点再决定怎么样满足他们。同样是沟通,可能还要说话,但是不用手去按住了,这样就轻松很多。如果眨眨眼睛对方就知道一个表情代表什么,就更轻松了。他很希望把微信做到类似于Google眼镜这样的镜片里去。
很多人说张小龙没有野心,其实他是有野心的,但他的野心不在职位而在产品,不在荣誉而在技术。张小龙是乔布斯的崇拜者,他问自己:“乔布斯的成功说明了什么?”“说明纯粹也能成功。”于是张小龙就做一个纯粹的人,他异常低调,几乎没对外参加过任何一场会议,作为总经理的张小龙每周要去总部参加例会,可是他总是以“起不来”为由不去,马化腾说,“以后让我的秘书叫你起来”。后来张小龙又说“路上太堵,怕赶不上”。他是想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研发上,在微信中他也无时无刻不透露出乔布斯大道至简的风格。
一天,他想人们每天在遵守常规、按部就班地上班,就觉得如果什么都满意了、满足了,那已经变成很平常、平庸的状态了,这就失去了活力。他突然就有了一个灵感,在微信里安置汪峰的歌,刺激一下大家。因为汪峰的歌是摇滚风格,最有生命力。
功到自然成,就这样张小龙的微信横空出世了。此前有三个团队都在做微信,但条件最差的张小龙却胜出了。
但微信运作后,张小龙每天要花费6~8个小时,亲自上网逐条浏览用户关于产品使用的帖子。有人说,你一个大领导干这太浪费时间,让下属去做这琐碎的事,你只需听汇报。但他拒绝使用“二手货”,他说从被别人提炼过的内容中无法体悟出用户的真实感受,无法掌握用户具体细致的需求。就这样,微信越来越完善和简单,越来越好用。
微信让沟通零距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过去两年,微信用户从5 000万猛增为4亿多,腾讯控股则因微信市值破千亿美元。张小龙被媒体认为是最有可能成为乔布斯中国接班人的风云人物,他为此入选了“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
有人感叹张小龙“做了三次,就成功了三次”,但他其实始终在做一件事,坚持做喜欢做的——程序员。
[人生教益]
一个人做好一天的事很容易,但要用一辈子去做好一件事却是不容易的,这需要一个人一生的坚持和坚守。就如张小龙始终在做一件事,坚持做喜欢做的——程序员。所以说坚持登一座山峰的人,一定会到达顶峰,一辈子坚持只做一件事的人,一定会成功,并且会成为一个强者,一个佼佼者。因为有了坚持,小草才能破土而出,以见天日;因为有了坚持,雏鹰才能学会飞翔,搏击长空;因为有了坚持,人们才能挑战极限,创造奇迹……只有不断地坚持,才能克服艰难险阻,才能走向成功的殿堂,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才能挥洒美丽,收获璀璨的人生。
一、文言基础专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留,保存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本性,气质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昏暗,模糊
解析:选B B项,存:问候,怀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C C项,“绝”都当“断绝”讲。A项,对着/方,值;B项,缘故/所以;D项,回顾,回头看/拜访。
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同心而离居 B.人生几何
C.忧伤以终老 D.依依墟里烟
解析:选C A项,“同心”,古义为感情深厚;今义为齐心。B项,“几何”,古义为多少;今义为几何学的简称。D项,“依依”,古义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今义为留恋,不忍离开。
4.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了《诗经》诗句,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解析:选A A项,“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错误,这是诗人生逢乱世,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解析:选C “山水田园”应该为“田园”。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的诗句是 “ , ”。
(2)曹操在《短歌行》中“ , ”两句,借用典故,说明自己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归园田居》中“ , ”两句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达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4)《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答案:(1)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2)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4)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杂诗(其四)
曹 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
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举止。
C.五、六句说世俗之人接近佳人时显得有些轻薄,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
D.七、八句用“俯仰”一词形象地写出时光飞逝,随后写佳人容颜难以持久也就水到渠成。
E.前人认为此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于悲慨之中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寻味。
解析:选BC B项,三、四句是说“佳人”的迁徙不定,境遇不好,不是表现她的举止不凡。C项,“薄”作动词用,鄙薄、不看重的意思,而不是轻薄。“佳人”虽艳若桃李,但世俗不看重红颜美貌,她又能为谁去启齿歌唱呢?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佳人的居无定所、不为世俗赏识等遭遇和青春盛颜难以久持的悲叹,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抱负不得施展的深沉慨叹。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青青河畔草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9.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中使用了六个叠音词,“青青”“郁郁”是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
B.青青草色、郁郁翠柳的生机盎然与少妇内心的孤寂、哀怨形成了鲜明对比。
C.少妇外表装束的艳丽与内心的苦闷和精神的抑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D.景物色彩的自然生成与少妇外貌色彩的有意粉饰形成了鲜明对比。
E.这首诗主要抓住了昔日倡家女的动作细节来刻画她。
解析:选AE A项,“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错,“郁郁”是形容植物生机茂盛;E项,“动作细节来刻画”错,应该是主要抓住独特的心理来刻画她。
10.“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王昌龄题为《闺怨》的绝句。请将此诗与《青青河畔草》比较,自选角度说出它们的两个不同点。
答:



参考答案:(1)构思不同。《青青河畔草》先写景,后让人物出场,再写人物的身世和心中愁绪;《闺怨》让人物先出场,后写景,再写人物因观景而产生后悔之情。
(2)人物心情不同。《青青河畔草》中女主人公的心情始终没有变化,“悲”贯穿始终;《闺怨》中女主人公的心情由无忧无虑,到见到“杨柳色”而产生怨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饮酒(其四)
[东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②下,聊复得此生。
[注] ①裛(yì):古同“浥”,沾湿。②轩:窗。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写带露采菊,时间在清晨;七、八句写倦鸟归林,时间在傍晚。
B.“忘忧物”指酒,“泛”是纵情饮酒的意思,透出作者胸中的愉悦之情。
C.“壶自倾”有斟酒之意,还有酒壶倾尽之意,写出诗人独酌时间之长。
D.末尾两句既有对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也体现了归隐后的悠然自得。
E.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唯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
解析:选BD B项,应为“透出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D项,“悠然自得”错误,“聊复”(姑且算是)一词,上承“忘忧”“遗世”,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憾恨,并非一味悠然陶然。
12.作为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秋菊、归鸟有何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参考答案:秋菊象征高洁,表达了诗人对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人性的追求;相关诗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悠闲采菊,抬头见山,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菊寓高洁,采菊更突出了作者的追求和向往。
三、语言表达专练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答: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注意几个要求:描写景物,生动,表达悠然之情,100字内。注意写出已有的景物并描摹出一个意境。
参考答案:抬眼望去,没有庐山的秀丽,也没有巫山的迷幻,只是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
14.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诈、阴险、嫉妒心很强的人,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读过《短歌行》后,你又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曹公,我想对你说无论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能尊贤重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诵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
课时跟踪检测(七) 诗三首
一、文言基础专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掇:拾取,采取
B.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留,保存
C.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本性,气质
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暧暧:昏暗,模糊
解析:选B B项,存:问候,怀念。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C C项,“绝”都当“断绝”讲。A项,对着/方,值;B项,缘故/所以;D项,回顾,回头看/拜访。
3.下列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同心而离居 B.人生几何
C.忧伤以终老 D.依依墟里烟
解析:选C A项,“同心”,古义为感情深厚;今义为齐心。B项,“几何”,古义为多少;今义为几何学的简称。D项,“依依”,古义为轻柔而缓慢地飘升;今义为留恋,不忍离开。
4.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引用了《诗经》诗句,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解析:选A A项,“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错误,这是诗人生逢乱世,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5.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独特的抒情艺术风格,使这些作品成为我国文学史上早期抒情诗的典范。
B.《短歌行》是曹操的作品,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气魄雄伟,情调苍凉悲壮。
C.《归园田居》的作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时期著名诗人,我国诗歌史上“山水田园”诗风的开创者。
D.建安时代的诗文内容充实,感情充沛,被后人尊为典范,称“建安风骨”。
解析:选C “山水田园”应该为“田园”。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短歌行》中运用比喻感叹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的诗句是 “      ,      ”。
(2)曹操在《短歌行》中“      ,      ”两句,借用典故,说明自己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归园田居》中“      ,      ”两句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达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4)《归园田居》中“      ,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答案:(1)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2)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3)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4)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7~8题。
杂诗(其四)
曹 植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持。
7.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描写“南国佳人”的美貌,如桃李花开灿烂,耀人眼目。
B.三、四句写佳人的行踪,朝游长江之北,夕宿潇湘之滨,表现出其不同凡响的举止。
C.五、六句说世俗之人接近佳人时显得有些轻薄,佳人会为谁轻启朱唇一展歌喉呢?
D.七、八句用“俯仰”一词形象地写出时光飞逝,随后写佳人容颜难以持久也就水到渠成。
E.前人认为此诗构思巧妙,语短情长,于悲慨之中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耐人寻味。
解析:选BC B项,三、四句是说“佳人”的迁徙不定,境遇不好,不是表现她的举止不凡。C项,“薄”作动词用,鄙薄、不看重的意思,而不是轻薄。“佳人”虽艳若桃李,但世俗不看重红颜美貌,她又能为谁去启齿歌唱呢?
8.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这首诗通过佳人的居无定所、不为世俗赏识等遭遇和青春盛颜难以久持的悲叹,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抱负不得施展的深沉慨叹。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青青河畔草
《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9.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中使用了六个叠音词,“青青”“郁郁”是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
B.青青草色、郁郁翠柳的生机盎然与少妇内心的孤寂、哀怨形成了鲜明对比。
C.少妇外表装束的艳丽与内心的苦闷和精神的抑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D.景物色彩的自然生成与少妇外貌色彩的有意粉饰形成了鲜明对比。
E.这首诗主要抓住了昔日倡家女的动作细节来刻画她。
解析:选AE A项,“形容人的丰姿和美貌”错,“郁郁”是形容植物生机茂盛;E项,“动作细节来刻画”错,应该是主要抓住独特的心理来刻画她。
10.“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是王昌龄题为《闺怨》的绝句。请将此诗与《青青河畔草》比较,自选角度说出它们的两个不同点。
答:   

 
 
参考答案:(1)构思不同。《青青河畔草》先写景,后让人物出场,再写人物的身世和心中愁绪;《闺怨》让人物先出场,后写景,再写人物因观景而产生后悔之情。
(2)人物心情不同。《青青河畔草》中女主人公的心情始终没有变化,“悲”贯穿始终;《闺怨》中女主人公的心情由无忧无虑,到见到“杨柳色”而产生怨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饮酒(其四)
[东晋]陶渊明
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②下,聊复得此生。
[注] ①裛(yì):古同“浥”,沾湿。②轩:窗。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写带露采菊,时间在清晨;七、八句写倦鸟归林,时间在傍晚。
B.“忘忧物”指酒,“泛”是纵情饮酒的意思,透出作者胸中的愉悦之情。
C.“壶自倾”有斟酒之意,还有酒壶倾尽之意,写出诗人独酌时间之长。
D.末尾两句既有对隐居悠闲之乐的形象描绘,也体现了归隐后的悠然自得。
E.此诗写对菊饮酒的悠然自得,实际蕴藏着深沉的感伤。秋天是菊花的季节。在百花早已凋谢的秋日,唯独菊花不畏严霜,粲然独放,表现出坚贞高洁的品格。
解析:选BD B项,应为“透出作者胸中的郁愤之情”;D项,“悠然自得”错误,“聊复”(姑且算是)一词,上承“忘忧”“遗世”,表现出壮志难酬的憾恨,并非一味悠然陶然。
12.作为陶渊明诗歌的常见意象,秋菊、归鸟有何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   

 
 
参考答案:秋菊象征高洁,表达了诗人对未经世俗污染的自然人性的追求;相关诗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悠闲采菊,抬头见山,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菊寓高洁,采菊更突出了作者的追求和向往。
三、语言表达专练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悠然”之情。(100字内)
答:  

 
 
解析:本题考查扩展语句。注意几个要求:描写景物,生动,表达悠然之情,100字内。注意写出已有的景物并描摹出一个意境。
参考答案:抬眼望去,没有庐山的秀丽,也没有巫山的迷幻,只是朴素简单。墨绿中交织着枯黄,黑灰里透露着淡彩。暮色渐临,南山只是隐隐地把轮廓显现,泰然叹出古朴,描摹出这脉悠然。
14.在《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个奸诈、阴险、嫉妒心很强的人,所以后人觉得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读过《短歌行》后,你又有什么看法?请以“曹公,我想对你说……”为话题写一段真情告白,100字左右。
答:  

 
 
参考答案:曹公,我想对你说无论你是治世之能臣也好,还是乱世之奸雄也罢,历史自有公论。你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你登高必赋,且多慷慨悲凉之句。景仰你,是因为你有一位英雄主义者的豪情壮志;敬佩你,更是因为你能尊贤重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吟诵你的诗句,磨砺着我万千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