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一课时
直直一条小红河
河水从来无波浪
天热水位就上涨
天冷必定往下落
猜谜语
℃
40
30
20
10
0
-10
-20
课堂导入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
概念:
一、气温
单位:
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气温及其测定
公众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植有草皮的观测场中离地面1.5米高的百叶箱中的温度表上测得的,由于温度表保持了良好的通风性并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气温的观测
气温及其测定
8时
14时
20时
2时
℃
40
30
20
10
0
-10
-20
℃
40
30
20
10
0
-10
-20
℃
40
30
20
10
0
-10
-20
℃
40
30
20
10
0
-10
-20
15
℃
4
℃
9℃
12
℃
+
+
+
(
)
/
4
=
10℃
10
℃
日平均气温
平均气温
1、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一般一天观测4次,分别为02、08、14、20四个时次。
气温及其测定
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就是月平均气温,如下表为长春月平均气温。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就是年平均气温。长春的年平均气温为________℃。
长春各月平均气温
2、月平均气温
3、年平均气温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气温/℃
-16
-13
-4
7
15
20
月份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
十二
气温/℃
23
21
15
7
-4
-13
4.8
气温及其测定
气温日较差
1.气温最高值是多少?
出现在什么时间?
2.气温最低值是多少?
出现在什么时间?
3.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的差值是多少?
=
7℃
24℃(最低值)
31℃(最高值)
_
二、气温的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日变化曲线图
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5℃
(最高值)
3℃
(最低值)
22℃
14时
日出前后
明显
日出前后
14时
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气温日较差越大,这一天的气温变化就越_______
。
气温的变化
1.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
出现在几月?
2.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
出现在几月?
3.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
的差值是多少?
4.一年中,该地气温的特点是什么?
-(
)=34.1℃
气温年较差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年较差大。
28.6℃
﹣5.5℃
三、气温的年变化
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变化
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7月
气温最低月份:1月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8月
气温最低月份:2月
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1月
气温最低月份:7月
海洋:气温最高月份:2月
气温最低月份:8月
气温的年变化规律
气温的变化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气温/℃
-16
-13
-4
7
15
20
月份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
十二
气温/℃
23
21
15
7
-4
-13
长春各月平均气温
长春的气温年较差为
℃
39
1、气温的日较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的日较差。
2、气温的年较差
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气温的年较差。
四、气温的较差
气温的变化
1、气温曲线图的制作方法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四、气温曲线图
气温的变化
某地常年月平均气温
单位:℃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气温
-5.5
-3.5
5.3
13.5
19.7
25
28.6
25.5
16.4
11.3
3.6
-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
-10
0
10
20
30
气温/℃
某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一横月
二纵温
三定点
四连线
五写名
2、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时间段
日变化
年变化
变化规律
最高温出现在
,
最低温出现在
。
热带气温年变化
,
温带寒带气温年变化
。
北半球陆地
月平均气温最高,
月平均气温最低。
午后2时
日出前后
小
大
七
一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课堂小结
下图是某校气象观察兴趣小组观测到的一天的气温状况,请读图分析记录。
(1) 兴趣小组的气温观测,一天进行______次,分别是北京时间________时、________时、________时和_______时。
(2) 14时气温是______________
℃,2时气温是__________
℃。
(3) 这天的日平均气温是________
℃。
4
8
14
20
2
15
5
10
随堂练习
第二课时
同样的夏季,不一样的感觉
课堂导入
1、特点
(1)同线等温;
(2)等温线是平滑的曲线;
(3)等温线不能交叉;
(4)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差相同,即等温差。
一、等温线
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点气温相同)。
气温的分布
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单位:℃)
2、等温线的绘制
气温的分布
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
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
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3、等温线图的一般规律
气温的分布
8℃
12℃
20℃
24℃
16℃
4℃
28℃
高温中心
4、等高线图与等温线图的对比
气温差别大
低温中心
气温差别小
1280米
▲
1200米
1000米
800米
600米
400米
200米
山峰
盆地
缓坡
陡坡
等高线地形图
等温线图
气温的分布
1.找极值
即找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2.看弯曲
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
3.析变化
即分析气温的变化。在气温日变化图中,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气温的日变化越大。位于热带判断的依据是各月均温都高,都在15℃以上,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很小;位于温带判断的依据是各月均温高低变化明显,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气温曲线弯曲程度也大;位于寒带判断的依据是各月均温都很低,大多在0℃以下,只不过各月的寒冷程度不同。
5、气温曲线图的判读
气温的分布
二、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1、纬度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
。
2、海陆分布
同纬度地区夏季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低;冬季海洋气温高,陆地低。
3、地形
同纬度陆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增高一千米气温下降大概6℃)
降低
00
900s
900N
陆地
海洋
气温高
气温低
海拔增高
气温
。
降低
气温的分布
20
10
0
-10
20
10
-10
0
0
66.5°N
66.5°S
23.5°N
23.5°S
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数值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
0°
纬度因素
气温的分布
同纬度
夏季
冬季
低
高
高
低
陆地
海洋
A
B
0
10
A
B
10
20
海陆分布
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
20
10
0
-10
20
10
-10
0
0
66.5°N
66.5°S
23.5°N
23.5°S
地形因素
气温的分布
世界、中国气温的极值
最热的地方
最冷的地方
世界
伊拉克巴士拉
58.8℃
南极东方站
﹣89.3℃
中国
新疆吐鲁番
49.6℃
黑龙江漠河
﹣52.3℃
气温的分布
1.不同纬度
低纬度----气温___
高纬度----气温___
2.同一纬度
3.同一陆地
海拔低----气温____
海拔高----气温___
气温分布
高
低
高
低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影响因素
海洋
陆地
---气温____
不同
课堂小结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
向
逐渐降低。这是因为纬度低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接受的太阳光热
(“多”或“少”)。
(2)以等温线的形状观察,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 (“平直”或“弯曲”),这是因为南半球大部分为 。(“海洋”或“陆地”)
(3)在①②③④地中,四季变化最明显的是 ,气温最高的是 ,气温最低的是 。
(4)图中青藏高原⑤气温比同纬度地区明显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5)根据图中①处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知其气候特征是 。
低纬度
高纬度
多
平直
海洋
②
①
③
C
终年炎热干燥
(全年高温少雨)
随课练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上一节刚学过的天气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知识的基础,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可逐步深入学习气温的知识。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的空间分布三方面。本节教材与下一节教材一起,是对第一节有关天气知识的引申,更重要的是作为第四节气候知识的基础。教材讲述气温,内容上更多是指向气候而非天气。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更好地树立人文地理观。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
2、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
2、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家乡气温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并会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等温线图的判读、分析。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气温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猜谜语
直直一条小红河
河水从来无波浪
天热水位就上涨
天冷必定往下落
板书: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气温
【讲授新课】
师:大家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气温?
(2)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的是什么气温?
(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知道什么气温?
生:学生回答。
师:教师点评,展示课件总结。
师:那么气象观测用到哪些工具呢?
生:百叶箱。
师:(展示课件)简单介绍百叶箱、气温单位、气象站等基础知识。
教师出示气温计,告诉学生气温的测量方法及其单位,让学生看气温计说出当时教室内的气温。
师:如何描述当地的气温?请一两位同学尝试描述当地的气温,由同学们在描述中遇到的问题引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概念。
师:同学们读图3.10,读出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
生:思考回答。
师:那么日平均气温是多少?如何计算?
生:思考回答。
师:讲解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展示课件)讲解如何计算出年平均气温。
板书:1、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2、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3、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师:同学们阅读P54阅读材料,了解气温的观测。
板书:4、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师: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思考并举例说明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生:思考回答。
师:(过渡)气温是否固定不变的呢?
板书:二、气温的变化
板书:1、气温日变化
师: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变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件展示日变化曲线图讲解。通常情况下,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越大,这一天的气温变化就越明显。
板书:2、气温年变化
师: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年变化。课件展示日变化曲线图讲解并总结年变化规律。
板书:3、气温的较差
(1)气温的日较差
(2)气温的年较差
师: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较差。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气温的年较差。课件展示长春各月平均气温引导学生加深对气温较差的理解。
师:我们通常是通过气温变化曲线图来了解气温变化的。那么,如何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呢?气温曲线图的制作方法: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4)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总结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课堂小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气温的概念、观测,气温的变化,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这是气候部分的基础。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夏季北极景观图和海南景观图。气温分布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分布。
板书:二、气温的分布
【讲授新课】
师: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板书:1、等温线图
师:气温相等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即:同一条等温线上的点气温相同)。
它的特点:
①同线等温;
②等温线是平滑的曲线;
③等温线不能交叉;
④两条相邻的等温线的温差相同,即等温差。
等温线如何绘制呢?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课件展示绘制过程。等温线图的一般规律:
①等温线密集,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别小。
②等温线向高纬突出,说明高温地区广;等温线向低纬突出,说明低温地区广。
③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受纬度影响突出。
④等温线与海岸平行,说明受海洋影响显著。
⑤等温线与山脉走向平行或高原边缘平行,说明受地形影响明显,或垂直变化大。
⑥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等高线图与等温线图的对比(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阅读图3.16等温线模式图思考以下问题。
(1)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2)等温线的疏密程度与气温差有什么关系?
(3)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4)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什么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生: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师: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找极值,即找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看弯曲,即看气温曲线的弯曲程度的大小;析变化,即分析气温的变化。在气温日变化图中,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气温的日变化越大。位于热带判断的依据是各月均温都高,都在15℃以上,气温曲线弯曲程度很小;位于温带判断的依据是各月均温高低变化明显,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气温曲线弯曲程度也大;位于寒带判断的依据是各月均温都很低,大多在0℃以下,只不过各月的寒冷程度不同。
师:(承转)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板书: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的水平分布(不同纬度)
师:气温的分布受纬度、海陆、地形的影响。(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读图3.17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①从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②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地区的主要纬度范围。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那么气温的海陆分布是否有什么规律呢?
板书:(2)气温的海陆分布
师:指导学生读图3.19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和图3.20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①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②南、北半球哪个半球等温线更平直?为什么?
③根据等温线的弯曲判断所在地的(南、北)半球及其季节。
INCLUDEPICTURE
"../../../R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R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水印\\word\\R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水印\\word\\R15.TIF"
\
MERGEFORMATINET
生: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①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②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受海陆位置影响可概括为:南、北半球一月陆地等温线南凸(可简记为“一陆南”),七月陆地等温线北凸。
师:夏季,很多人上庐山避暑,为什么?
生:因为山上凉快。
师:为什么山上比山下凉快呢?我们来学习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板书:(3)气温的垂直分布
师: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知识拓展:
世界、中国气温的极值
( http: / / www.21cnjy.com / )
【课堂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
本节主要介绍了等温线图的判读及气温分布规律,这是气候的基础内容,为后面气候类型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