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上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八上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2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5 14:1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 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革命家吴玉章(1878-1966)的回忆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第6课 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l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失败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1858年-1927年)(1873年-1929年)(1865年-1898年)(1854年-1921年)“维新派”: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文化、教育。维新派的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洋务派的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和练兵方法区别联系比较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函》
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宣传思想的活动有哪些?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创办学堂
培养人才
《万国公报》
(《中外纪闻》前身)维新思潮的传播维新思潮的传播 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物,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中国西学第一影响: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祖宗之法不可变。
变法就是祸乱国家。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维新派:“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顽固派:通过论战,使得维新运动出现了什么局面? 吴玉章回忆说:“当我读到康、梁的痛快淋漓的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的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 影响: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成为许多人的信念,极大地促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百日维新”“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71—1908)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三、“百日维新”变法的背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明定国是”诏书1898年6月【戊戌年】1898年(戊戌年)6月11日-9月21日,103天变法的时间: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打击守旧的封建文人
训练新式陆海军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皇帝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囚禁光绪皇帝捕杀维新志士时间:1898.9.21中南海瀛台,后党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结果:最终失败,戊戌变法持续103天,又称“百日维新”废除维新诏令(保留京师大学堂)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因为他认为自己为变法图强、挽救国家命运而献出生命是光荣的、值得的,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希望用鲜血来唤醒世人。 新政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新政之初,慈禧虽然没有表示异议,但却提出三条“上谕”强迫光绪帝布告天下。同时做好了随时镇压的准备——
有人说:“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变法的人仍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应该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材料二:变法之初康有为向光绪帝提出“守旧不可,必当变法;缓变不可,必当速变;小变不可,必当全变” 材料一: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1、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2、清朝的大权掌握在顽固派手中,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3、政治经验不足,操之过急。4、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软弱性)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妥协性)。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1.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性质),具有进步和爱国的意义。
2. 虽然它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戊戌变法失败的教训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换我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兴起:发展高潮: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领导阶级和派别:领导人:变法的性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维新变法结果: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开办学堂 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但应该注意的是,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戊戌变法突破了洋务运动技术层面上的范畴,开始向制度层面迈进。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又上了一个台阶。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戊戌变法失败的这一年,却是中国民人心目中的一个吉利数字:1898年  这一年,孙中山32岁,他正在日本与菲律宾间穿梭,准备发动推翻清廷的武装起义,起义一次次失败,但他从来未曾气馁,清王朝终于在14年后被他领导的革命党人所推翻。   这一年,陈独秀19岁,他考取了杭州求是书院,从此开始接触西方思想文化,3年后东渡日本留学,23年后,他成了中共第一任总书记。   这一年,鲁迅17岁,他考取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初次接触西方近代科学,4年后赴日本仙台学医,又4年后弃医从文,并加入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光复会。   这一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成,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李大钊9岁,20年后的1918年,李大钊任这一间图书馆的馆长。   这一年,毛泽东5岁,在湖南乡下度过童年。20年后,经人介绍赴北京,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图书馆助理员,开始接触新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   这一年,周恩来在江苏淮安出生。20年后,在日本旅行,逐步接触马克思主义。   《少年中国说》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两年后,也就是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了一篇传世杂文《少年中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