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孔子拜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 孔子拜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5 16:0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语文
设计者:
单位(学校):
小学
授课班级:三(一)
章节名称
第17课
孔子拜师
学时
2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A.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B.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C.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不怕辛苦,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的崇敬之情。D.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E.结合语文学习,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所得。本节(课)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品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不怕辛苦,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的崇敬之情。
学生特征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能力和分析能力,但还很不完善,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都很强,可塑性也很强,而且活泼可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课堂氛围一定会很好。
学习
目标描述
知识点编

学习目标






17-117-217-317-417-5
知识和能力1知识和能力2知识和能力3知识和能力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能正确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图文结合,了解孔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不怕辛苦,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不怕辛苦,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图文结合,并展开讨论,在情景的创设中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编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
17-117-217-317-417-5
知识和能力1知识和能力2知识和能力3知识和能力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字图片教师范读图片课件文字展台
生字课件出示词语孔子图片孔子拜师课文内容小组内书写出的感受
A、DA、DB、E、HIB、I
FE、HH、GE、GJ
在阅读中认字;先观察再写字在范读中感受并模仿学习直观感受,帮助理解帮助理解、想象激发学生对大思想家孔子的崇敬之情
5分钟3分钟3分钟3分钟3分钟
自制下载下载再制作
下载下载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
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孔子(
)、(
),历经千辛万苦到(
)拜大思想家(
)为师,学知识,学做人,老子把知识(
)地(
)给他。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教学模式:探究型
教学过程结构:一、激情导入
二、预习反馈
三、再读了解四、拓展延伸
17-117-217-317-417-5
知识和能力1知识和能力2知识和能力3知识和能力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2、能正确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3、把孔子拜师的故事讲给父母听。4、把所搜集的资料与同学交流。5、向孔子学习,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不怕辛苦,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的好品德。
形成性评价
1、形成性练习题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2、部分孩子的故事讲的不够完整和流畅,但都能把课文大意表达出来。3、个别孩子条件有限,资料搜集不够丰富。
教学反思
学习这篇文章时,我重点让学生通过研读课文相关句子感悟孔子的品行。在汇报过程中,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谦虚好学,有的学生看出了孔子有礼有节。当学生说到“孔子是个有礼貌的人”时,我又通过读对话,结合“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这一句感悟。在孔子老子见面的一幕中,老子也是彬彬有礼的一位学者。这样,学生能从简单的语句中挖出深刻的道理,了解到孔子和老子知识丰富,还很有礼。就势总结到我们的学习与做人。一个人要想受到人们的尊敬,需要丰富的学问,但只有学问还不够,还要有好的品行。一、情境中理解词语,帮助体悟情感。字、词、句的理解我们提倡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不能脱离语言环境。这也是对学生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请学生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再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近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二、抓住主线来贯穿课堂。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在这堂课中我就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哪些言行中看出孔子什么品行。这样以一条线带到整个面上,就是教学现得清晰、连贯。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了解一个人。他是谁?你们了解他吗?
2、出示图片。
PPT孔子图片
学生简单说说对孔子的了解
谈话过度: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孔子的故事《孔子拜师》
小组内交流预习所得
再听范读,注意故事情节,然后自读。
听范读
组织交流
齐读课文
小老师领读生字
依次出示要求掌握的生字词,指导认识与理解。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怎样看待孔子和老子?
孔子老子图片
依次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和老师
再读课文,整体感受孔子拜师过程中孔子的表现。
说出自己的感想
根据课文编小故事
搜集相关材料
说明下节课任务:“我心中的孔子”读书交流会。
结束
结束



媒体的


教学内容和
教师的活动
教师进行逻辑判断
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