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大洲和大洋
课型:新授 来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地球上的海陆比例和海陆分布情况。
能力目标
过程与方法:
提高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教学
重难点
知道地球上的海陆比例和海陆分布情况。
教学
方法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
多媒体
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我们人类居住在哪一个星球上?(地球)中国第一个登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他们都说:在太空里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蓝色代表的是什么?(海洋) 如果你是一名宇航员,当你在太空中遨游的时候,你会发现地球上有什么?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板书)。
学生回答
激发兴趣
新课讲授
地球?水球?
称为地球的原因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1、教学内容:称为地球的原因
教学活动——创设情境:我们通常叫地球习惯,但是就有人偏偏认为叫“水球”才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活动: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踩的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结:通过看图可发现,地球总是以蓝色作为主色调,这说明,除了我们脚下所踩是陆地外,地球上面积更大的是海洋。
2、教学内容: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多媒体出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海洋陆地所占面积的比例图,总结海洋和陆地分布的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海陆面积比是7﹕3。指导学生看海陆面积比较图(饼状图)
教学活动:教学设疑——任意划分地球仪这两个半球,海陆分布的情况如何?
明确的海洋陆地的分布情况,我们了解一些古代一些杰出的人物对地貌认识的一些艰辛历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读图,分析卫星图片的颜色,思考并交流、讨论,小组发言。
学生回答
学生活动:多媒体出示任意两个半球,学生观察,讨论、总结海陆分布情况。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无论怎样平分地球,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小组合作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自主学习
引起学生兴趣,直观、形象。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指导学生据图总结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
提出疑问,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布置
作业
作业
分类
作业内容
难易程度(难中易)
适宜学生(优中困)
预计完成时(分钟)
必做题
《伴你学》
中
优中
15
选做题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中
普生
10
教后
小记
得:
在教学手段上,通过传统教学法与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师生通过画图、填图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头脑中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
失:
提问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
改: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还要不断更新,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面要更宽。
(2)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头脑,指导新课程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