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
高 一 语 文 期 中 试 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1.下列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他有超世之才,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
C.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
D.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B.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的爱国者。
C.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
D.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
3.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B.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
C.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
D.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七岔犄角的公鹿
(鄂温克族【注】)乌热尔图
①“你,你别打啦!”我两眼盯着他,一串泪珠滚出眼窝。
②“喊啥,小崽子?你像只猫,整天待在帐篷里,靠我养活!”他吼着,举起熊掌似的大手,又朝我打来。
③“我去打猎,给我枪——我爸爸留给我的猎枪。”
④他愣了一下,那双醉红的眼睛像打量陌生人似的瞅着我。我不哭了,再也不想哭了,挺着胸脯站在他面前,我感到一下子长大了。我爸爸早死了,妈妈为了过活跟了他,没过几年,妈妈也病死了,我就只好和他在一起熬日子。我从未叫过这位继父一声“爸爸”,只在心里喊他的名字:特吉——部落里的人都这样叫他。
⑤“给,小崽子。明天,你上山,见啥打啥。你有这个胆子吗?”
⑥几乎和我一般高的猎枪,差点把我撞个跟头。我紧紧攥住枪筒,毫不示弱地说:“我不怕,你能打,我也能打。”
⑦“先别吹。打猎可不像往嘴里灌酒那么容易。”说完,他又抓起酒瓶,咕嘟咕嘟地喝起来。
⑧这天早晨,我起得比往常都早。我脚上穿的软靴是妈妈留给我的,子弹袋和猎刀是爸爸用过的。我要靠这些,再加上我自己的勇敢,成为一个猎手,一个让全部落人都服气的猎手。
⑨我慢慢地攀上山顶。这是一个漂亮的山峰,它的背上长满松树和桦树,前胸盖着白雪,侧面是片凹下去的向阳坡。这里准有野兽。等了大半天,果然没叫我失望,桦树林里有什么的影子在晃动。我咬紧牙,瞄准黑影,端平猎枪。枪响了,野兽晃了晃,踉跄着奔出树林。是一头健壮的公鹿,它头上顶着光闪闪的犄角,犄角分成了七个支岔,很有气势。鹿一眼瞥见我,扭头叫了一声。顿时,又从树林里跑出五只受惊的野鹿,有母鹿,有小鹿。公鹿一瘸一拐地跟在最后面,不时扭头戒备而憎恶地瞅着我。看得出来,它在保卫鹿群。转眼间,他们爬过山岗,消失在密林里。这时,太阳已经溜到山尖,树林变得黑森森的,我想今天是撵不上它了。
⑩晚上,坐在火堆旁,我心里也有一个不安的火苗在上下乱蹿。“今天,我打了个鹿。是七岔犄角的公鹿,可大啦!它流的血真多,要不是天晚了,我真……”我对特吉说。他不喝酒的时候,脸上没有凶相,但总是阴沉沉的。
?“嘿,傻小子。流点血,这能算你打了鹿?打鹿的人,剥了鹿皮,先把鹿腰子拿回来,让大家尝尝……鹿可不像你,碰一下就哭。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懂吗?”
?我好像被灌了一脖子雪,心里又气又恼:“明天,我会拿鹿腰子让你尝的。”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赶到昨天打猎的山坡,沿着伤鹿留在雪地上的蹄印追着。不知什么时候,雪地上多了一行奇怪的蹄印。突然,从左侧山脚的桦树林里传来咔嚓咔嚓的响声,六只野鹿在那里惊慌奔逃。我认出那头被我打伤的公鹿,它瘸了一条腿,跑在鹿群后面。一只狼在后面拼命地追赶,并且越追越近。公鹿扭头瞅瞅,撇开鹿群,一瘸一拐地直奔山坡跑来,它跑上山顶,到石崖前放慢脚步,一步一步蹬着石崖。看起来它很费力,忍着痛。
?快点,狼追上来啦!我被这头危难中的受伤的鹿吸引了,忘记了自己狩猎的使命。
?猛冲过去的狼一口咬住鹿的后腿,几乎就在同时,鹿猛地一蹬,狼怪叫一声,滚了下来。我看见鹿的后腿连皮带肉撕下一块。啊,真有一手。为了弄死这家伙,甘心让它咬去一块肉。可惜那一蹄没踢在狼的脑壳上。
?狼在地上打了个滚,弓着腰,咧着嘴,发疯似的朝石崖冲去。鹿低下头,把粗壮、尖利的犄角贴在脚下的石头上,沉着地等待着。
?啊,这只狼真坏。它借助跑的冲力腾空朝鹿扑去。我的心一下子揪紧了。
?就在狼对准鹿的脖子下口的一刹那,鹿猛地扬起低垂的犄角,狼像被叉子叉中似的,从鹿的头顶上像块石头被甩过石崖,跌进山谷。
?鹿胜利了。它骄傲地扬起头,把漂亮的犄角竖在空中。“呦-------”七岔犄角的公鹿站在崖顶呼唤同伴,山谷里传来鹿群的回音。
?我躲在它的下风,着迷地瞅着它。它那一岔一岔支立着的犄角,显得那么刚硬;它那细长的脖子挺立着,象征着不屈;四条直立的腿,似乎聚集了全身的力量。我想起特吉的话:“公鹿,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它就是死也不会屈服。”
公鹿疲倦地走过我的眼前,还是那么骄傲。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似乎觉察出什么,停下步来。我觉得自己的心被撞击了一下,我想起了自己。我不是看热闹的孩子,而是一个猎手。我的眼睛转向鹿腿上的伤口:一处是我的猎枪打的,看来没有伤到骨头,但也穿了窟窿;另一处是狼咬的,血淋淋的。在这个时候想补它一枪真是太容易了,我下意识地摸了摸枪栓,看着它一瘸一拐的身影.......
【注】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和黑龙江讷河等地,传统上多从事农牧业和狩猎业。
4.本文以“我”与特吉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本文第13-18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6.请简要概括七岔犄角公鹿的形象特征。(4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汉语“潜力股”走俏澳新
高 炳
①8月26日,澳大利亚研究咨询委员会发布的最新人口报告显示,澳国内使用汉语普通话的人数占总人口的1.5%以上,普通话成澳大利亚第一通用外语。
②报道显示,澳大利亚人口目前已超过2 150万人,其中24.6%出生在海外。近年来,来自印度、中国和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移民人数大幅上升,其中中国移民近32万人。普通话已成为澳国内除英语之外最常见的语种;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粤语、希腊语及越南语紧随其后,但这些语言的使用人数总和仅占总比的1%。
③敏锐的商家发现,日渐增多的华人蕴含着不小的商机。近日,澳大利亚一家地图测绘公司发布了该国首份中文版澳洲地图,想以此举吸引更多中国游客赴澳旅游、投资。
④刮起“汉语小旋风”的不只是澳大利亚。据大洋洲唯一的华媒新闻通讯社——NZ华新社报道,依照2013年3月的统计数据,新西兰共有300个不同族裔,其中华人以17万的人数位列第4位,占总人口的4.3%。
⑤面对不断壮大的华人社区,新西兰政府近日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1 000万用于创办新的中文、日语、韩语等亚洲语言的教学项目。由于中国与新西兰有着紧密的贸易往来,汉语教学成为外语教学的重点。
⑥如果说高企的移民人数与热络的商贸往来是中澳间交流的宏观投影,那么,双方在学校层面日益紧密的互动则成为“汉语热”最生动的注脚。
⑦谈起“汉语热”进课堂,拥有1 500多所公立学校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可称作“先锋”。在一篇名为《维州140公校与中国学校“攀亲”》的文章中,澳洲网报道称,通过与中国学校建立“姊妹关系”,中澳学生之间可加深对彼此语言文化的理解。“这种文化交流十分必要,这也是对建立汉语学习小组的有益尝试。”墨尔本西里士满小学校长理德维奇如是表示。日前,该校与中国南京市长江路小学结成“姊妹学校”。
⑧据澳华媒新快网报道,维州将在5年内先后派出1 500名高中生到中国进行为期6周的学习。今年4月,阿克依拉中学的9名学生顺利结束了第一批学习,在评价学生赴中国学习的效果时,校长麦克肯兹幽默地说:“他们回来时显得很成熟,雄心壮志都冲破了天花板。”
⑨与此同时,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尝试“双语教学”。新快网日前援引澳大利亚主流媒体《西澳人报》的报道称,一些学校通过双语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中文教学风靡校园”。另据华媒报道,南澳州阿德莱德小学的数学、地理等科目或将使用普通话教学,当地政府希望在2016年开始试行这一双语教学项目。
⑩在新西兰,“汉语”“中国”等元素也逐渐在教学中受到重视,现已有学校开始讲授140年前华人在新西兰淘金的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
?随着“汉语热”的升温,越来越多澳洲人也对中文抱有浓厚的兴趣。
?“中国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当地学校对汉语教学有着巨大的需求。”墨尔本新金山中文学校课后中文班项目负责人祃洁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向当地学生开设的课后中文班颇受欢迎,很多校长主动要求在学校开设中文课程。
?祃洁华告诉记者,目前这一项目在墨尔本已开设了19个中文班,有近300名澳大利亚学生。“一些家长将孩子送进教室,自己也坐在后面一起学中文。有的校长对汉语饶有兴致,跟着学生一节节地听课。”
?与此同时,商界也在行动。在中新往来日益紧密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新西兰企业需要能够使用普通话的员工。据新西兰中华新闻网报道,39岁的西蒙负责经营一家咨询公司,4年前从奥克兰到上海工作。在其新浪微博简介里,西蒙写道:“我是正在学习中文的新西兰人。”现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他学习中文的新阵地。
?澳大利亚也有相似的趋势。澳洲网报道称,南澳著名的芬莱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巴特勒日前表示,南澳企业若想获得中国市场的青睐,就需花时间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而不应该守株待兔地等着投资方主动送上门”。
7.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潜力股”指存在上涨潜力的股票或具有潜在投资预期的股票,标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介绍了汉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现状和前景。
B.近些年,随着中国移民人数的大幅上升,汉语已成为澳大利亚国内最常见的语种,普通话成为澳大利亚第一通用外语。
C.面对不断壮大的华人社区,新西兰政府近日宣布,将在5年内投资1 000万用于创办新的汉语教学项目。
D.随着“汉语热”的升温,澳洲的一些学校跟中国学校“攀亲”,派出学生到中国学习。最近5年,维州就已经先后派出1 500名高中生到中国进行为期6周的学习。
E.这则新闻从商贸往来、政府举措、学校层面等多个角度介绍了汉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受欢迎的状况,列举了大量例子,有力地论证了标题。
8.从学校层面来看,汉语“走俏澳新”的表现主要有哪些?(4分)
9.请结合材料和现实,探究时下全球“汉语热”的原因。(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2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萧何,沛人也。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汉王怒,欲谋攻项羽。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汉王曰:“善。”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曰:“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祖为布衣时 布衣:一般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与从事辨之 从事:处置;也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去做
C.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指示:即“指而示之”,就是指出来给人看
D. 何顿首曰 顿首:磕头。古代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12.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暗中封秦的降将为王抗汉,刘邦很生气,想攻打项羽。他手下的大将都反对,萧何更是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
C.刘邦十分信任萧何。刘邦即位后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他为酂侯。功臣们不满,刘邦采用比喻说服了功臣们。
D.萧何先后辅助过汉朝两代皇帝。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2)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
14古诗文背诵:(6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描写山间春夏,两季景色的句子是( ),( )
2、黑云压城城欲摧,( )
3( ),思而不学则殆。
4《爱莲说》中,作者使以菊花与莲对比,指出莲是花中君子,描写菊花的句子是:
菊,( )。
5每至晴初霜旦,( )常有高猿长啸。
第II卷 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 15-24题,每题3分,共30分)
15下列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昨天是六一儿童节,孩子们享受了一个阳光明媚的节日,但就是这一天,北京正式进入汛期。
B.“姚伯齐焦墨山水展”中,一幅长达70米的山水画《三峡魂》因气势恢宏而格外引人注目。
C.活动现场,展板上一幅幅图片吸引着广大职工,吸烟的严重危害令他们难以相信,手足无措。
D.天寒地冻,遇到陌生老人不慎落水,你会不假思索地跳下去救人吗?青阳县就有这么一位无名英雄。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岗村村委会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
B.十一长假期间,各地旅游出行人数大幅上涨,各地铁路、公路、交通、民航等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保障游客出行安全畅通。
C.近年来,以择校热等为表象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机会欠公平的现象正日益演变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D.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17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在下面几种情境讲话时,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李明的同学张强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 “‘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行李之往来
C.沛公居山东时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19.与“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是寡人之过也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夫晋,何厌之有
2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夜缒而出。
A.越国以鄙远 B.晋军函陵 C.今太子迟之 D.发尽上指冠
21.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常以身翼蔽沛公 B.皆白衣冠以送之
C.以乱易整,不武 D.敢以烦执事
2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 B.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
C.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考虑 D.而右手揕其胸 揕:刺
23.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③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④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⑤箕踞以骂曰 ⑥常以身翼蔽沛公
⑦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⑧范增数目项王
⑨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⑩项伯杀人,臣活之
A.①/②⑤⑥/③⑩/④⑧/⑦/⑨
B.①/②⑤⑥/③⑩/④⑦/⑧⑨
C.①④⑦/②③/⑤⑥/⑧⑨⑩
D.①⑦/②⑥/③⑩/④⑨/⑤⑧
2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在古汉语中,用作敬称的还有“君”
“公”“阁下”“卿”“足下”等。
B.周代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
C.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慷慨激昂。
D.大夫,官职等级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
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
25 作文(60分)
生活中,每个人对幸福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忙是幸福,有人认为吃亏是福,有人认为亲情是福,有人认为经历磨难是福……你又是如何看的年呢?
请将“ 是福”这一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 (2)有议论或抒情 (3)结合自身体验,(4)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答案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题中,烛之武的牢骚是有条件、有资本的,如果无才一味牢骚满腹,只能让人生厌。
文学阅读
4.①通过紧张的冲突,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把读者迅速带入小说情境;②引出下文“我”去打猎的故事;③交代“我”的孤儿身份、与继父的情感隔阂,以及“我”对亲情的渴望;④初步刻画“我”性格的倔强和好强。
5.?动作描写,从正面对公鹿与狼恶斗的过程作了细致描写,如公鹿忍者剧痛攀爬石崖的姿势,恶狼弓腰、咧嘴、凶残的发起进攻的动作细节等,生动传神。?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鹿角叉起的狼比喻成石头,表现公鹿的勇猛。?侧面烘托。通过“我”的心理描写,烘托出狼鹿恶战的紧张气氛,表达“我”对公鹿形象的塑造。(或:通过写狼的凶残,侧面烘托出公鹿的勇猛和机智)
6.?体格健壮,长有漂亮的犄角。?刚猛傲然,斗志高昂。?沉稳而有智慧?有头领气质和牺牲精神,时时保护弱小。
7解析:选AE B项,“汉语已成为澳大利亚国内最常见的语种”说法有误,原文说的是“普通话已成为澳国内除英语之外最常见的语种”。C项,“投资1 000万用于创办新的汉语教学项目”说法不准确,根据原文,这1 000万还用于日语、韩语等亚洲语言的教学项目。D项,“已经先后派出1 500名高中生到中国”的说法与原文不符,根据原文,这是维州最近5年的计划,并不是已经完成的事情。
8解析:整篇文章从多个层面说明了“汉语走俏澳新”,学校层面是其中一部分。答题前要找准有关信息区间,再分层概括。本题的答题区间为第⑦~?段,对其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①澳大利亚许多学校与中国学校建立“姊妹关系”,派学生到中国学习,且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尝试“双语教学”;②在新西兰,“汉语”“中国”等元素在教学中受到重视,已有学校开始讲授140年前华人在新西兰淘金的历史,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③澳洲很多校长主动要求在学校开设中文课程,中文班增多,且有些家长和校长跟着学生上汉语课。(答出两点即可)
9解析:这篇文章的大背景是全球“汉语热”,本篇新闻报道了澳新“汉语热”的情况,其中涉及了“汉语热”的原因。探究时,可以结合文本及中国的现状,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移民人数的增加及汉语的魅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①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为“汉语热”奠定了基础;②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紧密,这些国家的企业为了获得中国市场的青睐,就去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③中国移民人数不断增加,对于汉语的传播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④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至今仍通用的使用时间最长、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许多人来学习。(言之
10解析:选B 从事:一般的属官。
11解析:选D 依据“多者……少者……”的句式特点,排除A、B项;“徒持文墨”句意不完整,排除C项
12解析:选B 从“独何谏之”可知“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中的“劝”为勉励、鼓励之意。
13答案:(1)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
(1)用匣子封好,燕王在朝廷行跪拜之礼,派遣使者来禀告大王。
参考译文:
萧何,沛地人。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监郡的秦御史,和属官一起考察他,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核成绩第一。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起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唯独萧何劝谏说:“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为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汉王说:“好。”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五年,刘邦登上帝位,按功劳封赐。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们都说:“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皇上说:“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现踪迹,指出野兽处所的是人。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操纵指挥,功劳与猎人一样。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高祖驾崩后,萧何事奉惠帝。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回答说:“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磕头下拜说:“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孝惠二年,萧何去世,谥号文终侯。
填空:略
15.C
【解析】A项,阳光明媚:形容天气晴朗。B项,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C项,手足无措:手和脚不知放在哪里好,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用于此处不合语境。D项,不假思索:不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言行敏捷。
16.C
17引用得体D
18.与“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答案】C
19 C
2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夜缒而出。
【答案】D
21.下列句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答案】B
22.【答案】C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 B.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
23选B
24 C 变徵之声音调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