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主备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总课时数
23
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知识点。
2.通过对江南地区开发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3.认识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是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东晋的兴亡、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札记
自主学习、课前诊断
(一)温故知新
1.西晋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及都城分别是什么?
2.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是什么?
(二)设问导读
1.东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
2.南朝更替朝代的顺序是什么?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时间、原因、表现分别是什么?
二、学用结合、提高能力
(一)巩固训练
1.“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西汉 B.东汉C.西晋 D.东晋
2.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
A.八王之乱 B.祖逖北伐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4.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二)当堂检测
1.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C.扬州 D.荆州
2.下列关于东晋统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依靠王导建政权 B.不思进取收中原
C.北人南迁促发展 D.篡夺皇位是萧衍
3.今浙江省的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有着“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在东晋、南朝时期,该镇及其周围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是( )
A.以种植水稻为主 B.以种植玉米为主
C.以种植小麦为主 D.以种植棉花为主
4.(海南中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 B.社会动荡不安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丝绸之路开辟
三、课堂小结、形成网络
(一)小结与网络(写于书中)
(二)延伸与反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
材料二:《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1)《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西汉时期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能谈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一变化的原因吗?
教·学课题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
主备人
修佰艳、
包乌日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
总课时数
19
上课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层层设问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现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重难点。3.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北魏考文帝的改革措施。
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课前诊断
(一)温故知新
1.东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
2.南朝更替朝代的顺序是什么?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时间、原因、表现分别是什么?
(二)设问导读
1.淝水之战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分别是什么?
2.北魏建立时间、少数民族及统一北方时间分别是什么?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4.北方民族融合出现的时间、表现及意义分别是什么?
二、学用结合、提高能力
(一)巩固训练
1.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分别是( )
A.东晋——前秦B.西晋——东晋C.前秦——西晋D.前秦——北魏
2.许多的成语故事都有它的历史渊源。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③草木皆兵 ④风声鹤唳
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③④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下列政权曾经统一过北方的是(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4.当你重回498年的北魏的时候,下面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在洛阳的街头,人们都穿着汉朝的服装B.在朝廷中大臣在用鲜卑语向皇帝汇报C.一家人正在举办婚礼,新郎是鲜卑人,新娘是汉族人D.一个老师正在提问一个叫元拓的学生
(二)当堂检测
1.淝水之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在这次战役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前秦首领苻坚骄傲轻敌B.东晋的士兵战斗力强,战术正确
C.士兵不愿意为前秦卖命D.前秦士兵大约80多万,人数众多
2.学者晁福林说,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把民族融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下列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让鲜卑贵族改用汉姓②将都城迁往咸阳③鲜卑贵族必须说汉话④鼓励鲜卑人穿汉服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①④
3.(株洲中考)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
4.(泸州中考)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既是原因又是结果的是( )
A.迁都洛阳B.军队战斗力提高C.社会矛盾激化D.北方民族大融合
三、课堂小结、形成网络
(一)小结与网络
(二)延伸与反思
分析下列情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拔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史记》
材料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
材料三: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
(1)材料一中辅佐“桓公”称霸的贤相是谁?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哪次变法的措施?
(3)材料三中的“帝”指谁?“北语”是指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语言?
(4)让历史照亮未来,上述改革者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