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7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5 21:2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成立:
准备: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元旦);
地点:南京
事件: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黎元洪任为副总统,成立参议院,选举产生参义员;
   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国旗:五色旗
意义: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
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过程:1、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统皇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辞职。
3、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5、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1、临时政府设在南京;2、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但都有得到实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外因:1、袁世凯掌握清政府军事政治大权;
     2、袁世凯得到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内因: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
根本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约法: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主要内容:
(主权在民)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实质意义: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平等自由)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以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21教育网
(三权分立)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3、意义(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的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