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含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5 21:2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辛亥革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1教育网
(2)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
(1)、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2·1·c·n·j·y
(2)、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
(3)、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www.21-cn-jy.com
(2).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孙中山少年时代说起,结合当时背景,促使他最后决定走上革命道路,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引出课题。21·世纪*教育网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清朝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为了推动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孙中山把各个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这就是中国同盟会。
思考: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统一的机构、纲领、领导、共同的章程)
在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二)、辛亥革命的进程
1、武昌起义
(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以视频概述起义过程。
(2)演示动态示意图,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概况。
2、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地点、临时总统)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出示《临时约法》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其内容、特点、性质及影响。
4、袁世凯夺取革命果实
出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后的形势”图,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分析孙中山让位的原因。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根据材料,让学生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并通过演示加以归纳。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及评价辛亥革命重大历史意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课堂小结:
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的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认为辛亥革命的成败如何?21·cn·jy·com
成功之处:历史功绩 推翻 清朝 封建帝制…….
失败之处: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失败的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本课重新整合了教材,理清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以凸显中学历史课程体现公民教育的本质。同时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真正贯彻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