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战争 教案
教学
目标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
重点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马关条约》的危害。
教学
难点
《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
导入(情境式导入)日本近来在南海问题上异常活跃,日本海上自卫队最大战舰“出云”号造访南海,日本租借给菲律宾海军的2架海上自卫队教练机TC-90也起飞前往菲律宾。日本此举欲彰显其在南海的作为,替美国出头,并将南海问题作为扰乱中国和平建设、破坏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抓手”。在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曾不断遭受日本的侵略。今天我们穿越历史,探究1894年爆发的 甲午战争。
课堂探究
板块一、海战和陆战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1)甲午中日战争哪年爆发?为什么称为甲午战争?
答案:1894年。因为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史称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为什么要挑起甲午战争?、
答案:日本对外扩张政策;日本国力的增强;中国和日本的地缘关系。
甲午中日战争哪一年结束?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答案: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讲述邓世昌的有关事迹,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邓世昌的有关事迹: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邓世昌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感受:在面对侵略者的炮轰时,他奋起反抗,不怕牺牲,体现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3.一封沉痛的日本“劝降书”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隆)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你们选拔官吏要通过考试,考试必考文艺,文章写得好的就会升官,文艺优劣是你们升迁的依据,可是你们从来不看实际效果。现在还在孤傲自大,怎么可以立足于当今世界呢?想想30年前,我们日本,国事沉沦,遭遇何其心酸,任人宰割,可是最终我们日本能砸碎西方的枷锁,免除被殖民的命运,想必你是知道原因的?在危难之时,我们日本因时制宜,实行新政,变革旧法,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国家富强独立于世界才是第一要务。今天你们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当务之急,只有改革旧制,谋行新政,国家才可相安,否则必然败亡呀!这次战争的胜败早就决定于两国的立国精神之中了……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
答案:主题观点:落后的社会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社会制度(深层观点),一个国家和民族不能墨守成规,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创新,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分论点:①落后就要挨打,改革才能使国家富强;
②清朝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说明“政治体制的改革”远比“科技改革”重要;
③“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④明清科举制呆板的标准化和程式化的考试形式及考试内容,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抑了人们的创新。是导致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科技落后、中外差距拉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⑤要学以致用,知识只有转化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才有意义。
过渡语:北洋舰队覆灭后,清政府无心再战,向日本求和,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板块二、《马关条约》?1.探究问题:(1)《马关条约》是哪一年签订的?清政府派谁签订的?
答案: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去日本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案:①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② 赔款:白银2亿两;
③ 开商埠:沙市、重庆、苏州、杭州;④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马关条约》对我国有哪些危害?
答案:条约签订后,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加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掠夺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过渡语:中国被远东小国日本打败,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帝国主义列强经济侵略加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板块三、瓜分危机
观察《时局图》。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存亡危急,这些启示我们被动就要挨打。因此,要努力使国家强大。
结束语: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发生的一场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战争。这次战争的结果,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而且也使列强在中国的力量对比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板书
设计
第5课 甲午战争
海战和陆战
《马关条约》
三、瓜分危机
当堂
达标
1.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A)
A.黄海大战 B.辽东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廊坊之战
2..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以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C.印度棉纱质优价廉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3.《马关条约》签订后,军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这一危害的条款是(D)
A.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C.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工厂
4.在近代,开放杭州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A)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5.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引文中的“亡国条约”指的是(C)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