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5 21:4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总结康、梁的主要活动;通过讨论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过程与方法
? (1)通过比较理解维新变法的前后内容,使学生学会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
? (2)通过评价维新变法运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和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由难到易,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21教育网
2、结合课前准备的图片或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有关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哪些努力?其结果如何?
  创设情境:假如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学生1:必须进行改革。
  学生2::要发展科学技术,走资本主义道路。
  学生3:必须进行革命。
讲授新课:
一、公车上书
教师: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1300多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事件史称“公车上书”。21·cn·jy·com
教师让学生看,了解以下内容: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后来又阅读了大量外国书籍,了解到俄国和日本都靠变法迅速强盛起来,感到发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开始宣传变法维新的道理。梁启超是广东新会人,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于是他诚恳地拜康有为做老师。21·世纪*教育网
时间:
人物:
意义:
二、百日维新
  教师: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又三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惟一途径就是变法。但顽固派大臣竭力阻挠,康有为与顽固派进行了论战。21cnjy.com
学生:阅读教材。
1、让学生合作学习填写下表:
时间
人物
内容
结果
影响
2、想一想: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合作探究: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思考一下,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何“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www.21-cn-jy.com
课堂小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