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秦统一中国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5 21:4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课程内容:
秦通过连年征战,相继灭掉其他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开辟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身。为巩固秦朝的统治,相继出台统一文字、度量衡、修筑长城等措施。21cnjy.com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具备了统一其他六国的实力,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统一六国的战争。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并对边疆地区(匈奴、南越、象郡、桂林郡等地)进行开拓和经营,秦国的管辖范围大为拓展。第二部分秦为了加强统治,对中央集权制度进行强化,主要体现在中央王权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并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三公”。地方上设置郡县制。行政机构不断完善的同时,秦朝对文字、货币、度量衡进行改统,并北击匈奴,修筑长城。21·cn·jy·com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八课的铺垫,学生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方面有所提高,因此,整个历史教学明显进入良性循环阶段,第八课的知识略显枯燥,课本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针对学生实际,要善于挖掘出历史趣味知识,有效吸引学生。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秦国统一战争、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和地方分别设置相应机构、秦朝“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秦朝对边疆地区的拓展和控制。www.21-cn-jy.com
过程与方法:秦通过将近十年的统一战争,完成统一大业,中国正式进入大一统时期,从疆土上,秦完成统一,但是必然要有相应的政治制度来维系,秦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变革。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的王朝开辟了先河,在后来的历史长河里,虽然也有短暂的分裂局面,但大一统的局面和趋势始终是主流,汉唐等朝代也正是由于延续秦王朝的政治制度而得以发展、壮大,形成广阔的疆土,并将封建制度推到巅峰。本节课主要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片展示法
教具准备:
图片材料
教学过程:
在商鞅变法的打造下,秦国的实力大增,初步具备了统一六国的实力,从以前仅仅26万平方公里、人口270万的小国中崭露头角,成为七国中的领袖,通过与赵国的长平之战,大大削弱了能与秦国在北方抗衡的赵国实力,秦国的统一已是大势所趋。2·1·c·n·j·y
一、六王毕,四海一
1.秦国一家独大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十年后,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秦王嬴政
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驾崩,13岁的秦始皇被立为秦王。这时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独擅大权。即位时由于年少,国政皆由相邦吕不韦把持,并尊吕不韦为仲父。前239年,秦王政年已21岁将亲政,开始积极策划统一大计。【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秦灭六国及意义
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的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和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的混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开创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到秦王朝建立之后,为避免周朝时诸侯林立的局面,秦朝将政治权利牢牢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中,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这种中央集权制度延续直至清朝。www-2-1-cnjy-com
2.秦始皇及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秦王嬴政实现大一统后,由丞相李斯亲自用和氏璧制作“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为彰显自己的武功和权威,结合“三皇五帝”的传说,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中央设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地方上设置郡县制。全国从36个郡后来发展到40多个郡,其中南方设置有黔中郡、桂林郡、象郡等。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书同文、车同轨
1.文字的统一
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即把统一文字作为当务之急,令丞相李斯,对文字进行整理。李斯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创造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笔画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2-1-c-n-j-y
2.货币
商鞅变法时,秦有“金”为货币。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如铲币、刀币、环钱等,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21·世纪*教育网
3.度量衡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 ,书同文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颁发统一度(寸、咫、尺、丈、寻、常、仞)量(铢、两、斤、钧、石)衡(升、斗、斛、豆、区、釜、钟以及溢、掬)诏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21*cnjy*com
4.交通
国家统一了,车辆还要在不同的车道上行走,多不方便。从那时候起,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使车轮的距离相同。这样,全国各地车辆往来就方便了。这叫做"车同轨"。21教育网
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湘桂运河,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来源:21cnj*y.co*m】
5.边塞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毛笔的创始人)北逐匈奴,又西起甘肃临洮(今临洮新添镇三十墩村望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在固原地区境内,实际是在原先战国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东西横贯西吉、固原、彭阳三县。在固阳县城北7公里处的色尔腾山上,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远远望去,雄伟壮观,气势非凡。这就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秦长城。【出处:21教育名师】
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辽东,南到南海,北达长城一带。
作业:
1.秦灭六国的时间及统一的意义。
2.秦为了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国防方面来回答)。
3.秦朝的疆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