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
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
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
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秦末农民大起义
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秦末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秦的暴政)
1、酷刑
秦朝有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光死刑就有腰斩(是将犯罪的人拦腰
斩断的酷刑)、枭首、弃市(是在闹市之中将犯罪的人当众处死的刑罚)、
车裂、凌迟等名目。
族诛连坐,秦朝时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乱
跑一定会遭到盘问,甚至扭送。如果看到一个可疑的犯罪分子而不告
发,是要被连坐的。若被盘问时神色可疑,多半就要抓去修长城或阿
房宫。当时有人曾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说道
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2、重役
组织学生讨论:繁重的徭役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危害?
过渡语:繁重的徭役后,家里还要不要交税(粮食)呢?
3、苛税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
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教师点拨:苛政猛于虎、急敛暴征,已超过人民能负担的极限。
4、秦二世(胡亥)的统治有过之而无不极
教师总结:秦残暴统治更深层次的问题:一是封建帝制只能培养
出这样专制独裁的领导人。二是秦灭六国后经济迅速发展,统治阶级
腐朽的结果。三是权力过分集中于皇帝一人的结果。
二、陈胜、吴广起义
教师提问: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守的途中没遇雨,秦末
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学生1:不会。按期到达就没有违反秦律,不会被斩首。
学生2:会。陈胜吴广的队伍不起义,还可能有其他的队伍起义,
因为秦朝施行暴政。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声势浩大,但由于力量分散,再加上秦军十分强
大,起义很快就失败了,吴广、陈胜也先后被杀。陈胜、吴广虽然失败了,
但唤醒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其他的起义军继续接过推翻秦朝的大旗,继续
开展着倒秦的战争。
三、楚汉之争
秦朝灭亡了,国不可一日无主,那么,推翻秦朝刘邦项羽都有功劳,
该由谁来当皇帝呢?我们来看看历史的选择吧!
之所以叫“楚汉之争”,是由于项羽原来就是楚国名将的后代,加上
巨鹿之战后,他的威望和实力大增,不但自封为西楚霸王,还封刘邦为汉
王。因此,人们就把他们争夺天下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虽然战争初期项
羽无论在实力还是威望上都占据优势,但公元前202年却被刘邦在垓下之
战中打败了。项羽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刘邦则建立了西汉王朝,定都长
安。刘邦即汉高祖。
组织学生讨论: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与刘邦
争夺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邦打败,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结论:不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比说明项羽败给刘邦的原因:
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
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20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
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
(3)刘邦有关中做根据地,无后顾之忧;项羽没有。
比较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发生的变化:秦亡
前,是农民起义,秦亡后,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