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春愁——丘逢甲(1896年)丘逢甲铜像和纪念亭(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3)“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概况比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改革后保留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地大物博,市场广阔扩军备战,积极准备对外扩张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事实力展厅一:战争的背景展厅二:战争的过程展厅三:战争的结果展厅四:战争的余波1、背景:展厅一:战争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1、背景:(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日本乃万国之本”,“开拓万里之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御笔信》明治天皇的御笔信
说明了什么问题?亚洲中国满蒙朝鲜台湾日本 世界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材料1:19世纪末,对于日本即将发动的对大清的战争列强各打着自己的算盘: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的侵略权益;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材料1反映了西方列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什么态度?(2)欧美列强:默许或支持日本侵略。1、背景:(1)日本:出台“大陆政策”,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材料2: 1894年3月,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公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3)清政府:腐败懦弱 材料2日本所需的“中日冲突”是什么?(4)导火线: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根本原因(有利的国际环境) (提供契机)清政府 日 本欧美列强默许纵容大陆政策
积极扩张避战求和
腐朽落后(根本)甲午战争﹙提供条件﹚提供契机朝 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展厅一:战争的背景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失败不宣而战弃城逃走避战自保 甲午中日战争哪一年爆发?经过如何?2、经过:1、背景:展厅二:战争的过程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1894.11 清 政 府仓促应战1丰岛海战2平壤战役3黄海海战4辽东战役5威海卫战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左宝贵牺牲, 叶志超弃城逃跑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日 本战争经过失败这位民族英雄是谁?
他的主要事迹如何?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战役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汉族,广东番禺人,民族英雄,清末海军北洋舰队杰出爱国将领,在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决意与日舰吉野号冲撞,同归于尽,不幸中鱼雷沉没,决意与全舰官兵共存亡,抛弃部下的救生圈,不顾忠心爱犬衔发辫相救,抱爱犬自沉牺牲,年仅46岁。谥号壮节公,光绪皇帝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中日甲午战争——威海卫战役丁汝昌(1836~1895),清末海军爱国将领,字禹廷,安徽庐江人,任北洋海军提督,在黄海海战中,因指挥失误致北洋海军受重创。威海卫之战中,率北洋海军困守威海港和刘公岛,被日军海陆围攻,陷于绝境,仍坚持抵抗,见援兵已绝,突围无望,遂服毒自尽。3.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时的情形。VS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中国为何败?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展厅三:战争的结果《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李鸿章————————————伊藤博文 鸦片战争
后开放的通商
口岸 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开放的通
商口岸 中日甲午
战争后开放的
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请思考:通商口岸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东南沿海东部沿海各省内地说明:外国侵略势力不继深入,民族危机不断深化。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探究:对比下列两个条约,你有何看法?企图独霸中国东北履行对俄结盟义务法国德国日 本策划
干涉俄国支持
干涉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支持
干涉清政府还
辽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西方列强“战前支持侵略,战后干涉还辽”的矛盾态度说明了么问题?说明: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一切以自已的利益为转移三国干涉还辽展厅四:战争的余波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惊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谢缵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一八九六年春)请仔细观察教材图8-12,思考下列问题。
1.甲午战争后,列强以哪种方式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对中国会带来什么危害?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经济侵略 列强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到资本输出为主的新时期,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
开设工厂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作,在香港发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割占和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势力范围: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实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在这片领土上,该国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他国染指。租借地:资本主义国家用强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国领土。租期有长有短,长的高达99年,期满归还。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开设的银行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清政府:维新派:革命派:农民阶级:进行军事改革戊戌变法决心用暴力推翻清政府义和团运动甲午战争的失败对国内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列强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 日本倾尽国力打赢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对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各是什么?①日本获得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倾向。①中国损失惨重,掠夺不堪负担,更难发展; ②在远东的地位一落千丈;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④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材料: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花费:6097万日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攫得赔款:35836万日元。
1894—1904年:日本公司总数从2844家增到8895
家,公司股本总额从24500万日元增至92100万日元。甲午战争原因:时间: 年—— 年侵略国家:经过影响:1894 18951、黄海海战(邓世昌)3、威海卫海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课堂小结日本结果列强强占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马关条约(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2、旅顺大屠杀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起来,图谋侵略中国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中国的时局是怎样的?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开设工厂等 今天的参观带给你什么样的感悟?一起来交流一下吧!说一说甲午战争博物馆(山东威海刘公岛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涌现出了一批批具有强烈反帝斗争精神的爱国军民,如邓世昌的视死如归、徐骧积极领导反割台斗争,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钓鱼岛问题升温的当前,全国反日情绪高涨,很多地方也都出现了示威游行和打杂“日本车”的事件。“日本车”该不该砸呢?今天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