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 5 0的除法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 5 0的除法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11-16 14:50:23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0的除法回顾反思自主练习你问我说情境导入课后作业5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QD 二年级上册一、情境导入糟啦!糟啦!月亮掉进水里啦。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 问题: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一、情境导入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二、你问我说(1)这些小猴子一共捞到了几个月亮?每只小猴子平均分到几个月亮?(3)你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0÷5=0(个)想一想: (2)如果平均分,每只小猴子能分到几个月亮呢?为什么0除以5还得0呢? 如果平均分给6只猴呢?0÷6=0(个)0÷7=0(个)0÷8=0(个)二、你问我说 如果平均分给7只猴呢? 如果平均分给8只猴呢?你有什么发现?……试一试1.看图填一填。
(1)
有(  )个 ,平均放在(  )个 里,每个
里放(  )个 。
÷ = (个)(选题源于《典中点》)102510 2 5二、你问我说(2)
有(  )个 ,平均放在(  )个 里,每个 里放(  )个 。
÷ = (个)0200 2 0二、你问我说2.填空。
(1)0个气球,每4个扎成一束,可以扎几束?列除法算式是(  )÷(  )=(  ),读作(      )。
(2)在0÷2=0中,表示把0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是除数,(  )是被除数,(  )是商。
(3)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得(  )。0400除以4等于0202000二、你问我说归纳总结:1.0除以任何一个不是0的数,都得0。
2.0不能作除数。二、你问我说1.分一分。三、自主练习÷2=(个)10 5÷2=(个)0 00÷50÷300÷785-68177224908×96×06×454+36三、自主练习2.计算。(看谁射得准!)0÷50÷300÷785-68177224908×96×06×454+36三、自主练习2.计算。(看谁射得准!)0÷50÷30÷7085-68177224908×96×06×454+36三、自主练习2.计算。(看谁射得准!)0÷50÷30÷785-680177224908×96×06×454+36三、自主练习2.计算。(看谁射得准!)0÷58×90÷300÷785-68177224906×06×454+36三、自主练习2.计算。(看谁射得准!)0÷50÷36×000÷785-68177224908×96×454+36三、自主练习2.计算。(看谁射得准!)6×40÷50÷300÷785-68177224908×96×054+36三、自主练习2.计算。(看谁射得准!)54+360÷50÷300÷785-68177224908×96×06×4三、自主练习2.计算。(看谁射得准!)三、自主练习3.分橡皮。(1)16块橡皮,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人分( )块。(2)如果每个小朋友分4块橡皮,可以分给( )个小
朋友。24三、自主练习易错辨析 3.判断:0乘任何数都得0,0除以任何数也都得0。 (  )辨析:对有关0的除法理解不透彻。×四、回顾反思五、课后作业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71~73页“自主练习”第4、5、6题。
有关0的除法
课 题
有关0的除法
教学内容
本节课学习第71-73页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 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 法
引导法、讨论法、讲解法等。
课型
新授
教具学具
学具盒、小棒、课件。


教 学 过 程
调整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情境导入
二、学习0的除法
三、?自主练习,巩固深化。
四、小结。
仔细观察画面,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1.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只猴子呢?
2.列出除法算式:
0÷5=0(个)
3.引导:分给6只猴子呢?
0÷6=0(个)
分给7只猴子呢?0÷7=0(个) 。
小练习:
0÷3= 0÷8=
0÷9= 6×0=
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拓展练习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每张纸剪2个“福”,我剪10个……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请小组合作,继续用你们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摆一摆。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摆一摆,互相检查一下,
学生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