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1张PPT。
“综合提能训练”见“课时跟踪检测(四)”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第4课说_书_人
生平经历
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笔名芦焚、师陀。河南杞县人。中国现代作家。曾参加反帝大同盟。后任上海苏联广播电台编辑、上海文华电影制片公司特约编剧。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出版公司总编辑、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后在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专门从事创作。
主要
作品
短篇小说集《谷》《果园城记》等,长篇小说《结婚》《马兰》等,散文集《黄花苔》《看人集》等。
评价
师陀的作品深沉淳朴,擅长描摹世态人情,刻画社会风习,有时带着诙谐与揶揄的情趣,却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沉郁的情调。他的作品虽然缺乏强烈的时代精神,但对于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憎恶,对卑微小人物的同情,却鲜明突出。
(一)背景链接
抗日战争爆发后,师陀流落洋场,写了短篇小说集《果园城记》。作者带着浓厚的怀旧情绪,以他特有的一种凄凉而又温暖的笔调,写一个小城的历史和各种小人物的命运。全书19篇。除第一篇《果园城》(此篇介绍小城地理历史,类似序言)外,每篇基本上是集中写一两个人物,这里有豪绅地主、地痞流氓、知识分子、邮差先生、说书人、行商走贩、小渔夫、小学教师、寡妇的老女儿,也有革命家、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这些人物都和小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各个侧面反映小城的历史、现状,透视着小城惨淡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城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说书人》选自《果园城记》,原来的副标题是“果园城记之十一”。
(二)常识整理
评 书
评书,也叫评词,流行于华北、东北、西北一带。在江南则称为评话。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评书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说书品种,大约形成于清代初期。许多渠道的资料证明,评书虽然是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但其艺人来源却多为“唱曲”的转行。
评书已有十代演员。其中最负盛名的有:“评书大王”双厚坪(第六代),“净街王”王杰魁(第八代),评书艺术家连阔如(第九代),评书演员刘兰芳(第十代)。他们都擅说冠笏袍服、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解放以来,在编演新书方面有成就的演员有袁阔成、田连元、李庆良、田占义等。
(三)博览悦读
道德家与被遗弃的苦命人
师陀在《说书人》里讲述了一个“说书人”的悲惨命运。所写的故事大体发生在上世纪20到30年代,其实,算不上“故事”,因为它缺少完整的故事情节,缺少一般小说人物思想与性格的细致刻画。作者仅仅对说书人的命运进行了大致叙述罢了。但作品的命运叙事却给读者以过目之后的震撼。按作品的叙述信息,说书人给读者的强烈、深刻的印象,是三个关键词:孤苦、善良与被弃。
孤苦,他是一个孤苦的人。说书人的苦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他压根儿没有家”。他没有财富,没有产业,因贫穷而无妻无子,无家可归。作品里没有交代他具体住在哪里,但读者可想而知,或许就住在他说书的城隍庙里。第二,他以说书维持生计。固定在“在城隍庙月台下面,他放一张断腿板桌,周围——前面和两旁,放几条板凳”,“他用折扇打、刺、砍、劈,说到关节处把惊堂木一拍,听书的每次给他一个或两个制钱”。 第三,他因贫病而死。说书人体质本来就瘦弱,“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一直抱病说书,且无钱治病,以至病情越来越重;去世前八天还坚持说书,否则就没钱买吃的。最后,他病饿而死。
善良,他是一个善良的人。说他善良,主要是指他以说书为生,他说“封神”,说“隋唐”,说“七侠五义”和“精忠传”以及《水浒传》等等,讲的都是古代人物武松、鲁智深、吴用、孙二娘等的故事,他们行侠仗义,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人民大众心目中的英雄。作者给“说书人”的定义是,“一个世人特准的撒谎家”。他讲的故事无疑根据古代话本、拟话本因袭相传而来,都是虚构、杜撰的,即使像《水浒传》里的英雄,有的历史上有其真实姓名,但他们的故事已经被无限放大,被无限“撒谎”了的人物,是被艺术无限夸张之后、说书人心目中道德家的形象。类似上述的话本与拟话本,思想表现的一个共同的模式,是道德意义的惩恶扬善、因果报应,是从道德理想上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以给现实生活中难以自救的苦人以及前来听书休闲的劳动者获得一种精神安慰。说书人自己被他所讲述的英雄人物所感动,执着于说书,不再追求其他谋生糊口的生路,说书成了他唯一的生存方式与生命形式。惟其如此,他一生的善良,就是以此类善良的故事传播正能量,让无数听众获得感动和休闲。从这个意义上说,师陀笔下的说书人是一位善良高尚、专司口头传播、说教的道德家。他“感动过多少人”,“给了人多少幻想,将人的心灵引得多么远”,他“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这些描述,应该看作是作者对说书人善良“本质”的诠释。
被弃,他又是一个被社会遗弃的人。说书人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人关心他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没有人关心其是否娶妻生子等精神生活,没有人在他生病而且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给他送医送药、嘘寒问暖。他缺少的是社会及其周围人群的关爱与温暖。人们对他唯一的关心,是听他说书取乐而已。所以,他对他人的存在唯一的意义,就是说书人与听众之间最简单的关系,就是用他的劳动换取几个“制钱”的关系,这个最简单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他被遗弃的人生悲剧。作品通过他的“死”,把他这个苦命人被社会遗弃的悲剧,进行了最为形象、最为刻骨铭心的描写。他的“灵柩”被几个好心的人抬去乱坟岗下葬,所谓“灵柩”,就是用芦席包捆,所谓“下葬”,就是挖个坑埋了。他最后告别这个世界、告别人生舞台的情景是极凄凉的:抬他的人没有怜悯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其中甚至有人嘲弄地说:“现在你好到地下去了,带着你的书。”如此结局可谓凄惨至极。
孤苦、善良、被弃三方面的叙写,比较完整地刻画了作为社会底层一个“苦人”的形象。
另外,作者多用渲染的文字,不仅写“我”眼里的说书人,而且写“我”的心理感受,这些描述心理感受的文字充满了喜怒哀乐之情。情感表现的“爆炸”,使作品语言表情性达到了最大化的程度。这些情绪的“爆炸”及其表述,恰如其分地对说书人的凄凉离世表示了无限伤痛与深深的哀悼。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笸箩(pǒ) (2)踌躇(chóu chú)
(3)玉墀(chí) (4)蝙蝠(biān fú)
(5)喑哑(yīn) (6)灵柩(jiù)
(7)阡陌(qiān) (8)枸杞(qǐ)
(9)荒冢(zhǒng) (10)瘟癀阵(huáng)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节 (2)渐
(3)闷 (4)创
2.语境辨析法
(5)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6)詹姆斯压(yà)根儿没感到防守压(yā)力。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空中楼阁:建在半空中的楼阁,即海市蜃楼,比喻脱离实际虚无缥缈的事物。
(2)漫不经意:形容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疫情漫不经意地爆发,现已造成近千人死亡。
辨析:“漫不经意”的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不合语境。
Ⅱ.易混辨析
1.安静vs平静
课本
原句
当这些声音一个跟着一个以它们宏大的为人熟悉的声调响过之后,摊肆全被收去,庙里安静下来,在黑暗中只有说书人和他的听客。
辨析
“安静”指没有声音,不嘈杂;平安稳定。多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动作和环境。
“平静”指(心情、环境等)平和安静。多形容人的心情、表情或社会、国家的秩序。
即境
活用
在海南三亚度过一周后他觉得这里的确很安静,能够让心平静下来,阳光,海浪,沙滩,这一切都很好。
2.回忆vs回顾
课本
原句
凡是回忆中我们以为好的,全是容易过去的,一逝不再来的,这些事先前在我们感觉上全离我们多么近,现在又多么远,多么渺茫,多么空虚!
辨析
“回忆”,回想。“回顾”,回过头看;对以前的人或事进行回想或总结。 “回忆”“回顾”适用范围不同,“回忆”仅限于个人的经历;“回顾”可指集体或社会的经历,常含有总结意味。
即境
活用
抗战老兵马士弘,在《百岁追忆》中,回顾一生坎坷经历,时间跨度长达103年。饶有趣味的是,他还在回忆录中回忆了很多儿时的家乡奇事,称“《让子弹飞》里面铲除恶霸黄三爷的事情,也是有故事原型的”。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1.说书人在哪个场所说书?这个场所经历了一次怎样的变迁?
明确:在城隍庙,城隍庙改成俱乐部。
2.一般小说的故事情节大体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部分组成,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请通读课文,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填写下表。
情节
起讫段落
主要内容
开端
1~4段
发展
5~7段
高潮
结局
8~27段
尾声
第28段
明确:
情节
起讫段落
主要内容
开端
1~4段
说书人很黄很瘦、咳嗽、声音不高,“我”的感受
发展
5~7段
说书人更黄更瘦、吐血、嗓子塌了
高潮
结局
8~27段
说书人死了,葬于乱坟岗
尾声
第28段
说书人死后,“我”的感受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1.把握人物形象特征。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3.体悟作者的情感。
一、研习课文第1~4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开头写说书道具有何作用?
答:
明确:道具的简单,一方面突出说书人家境贫寒,无力购买;另一方面衬托出说书人说书技艺的高超。
2.作者为何说说书人是“世人特准的撒谎家”?
答:
明确:说书人说的都是武松、鲁智深、吴用、孙二娘等古代英雄行侠仗义的故事。这些人物和故事基本都是虚构、杜撰的,即使真有其人,他们的故事也已经被无限放大、被无限“撒谎”了。但这些人物和故事宣扬的惩恶扬善、因果报应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给了听众无限的幻想、快乐和精神慰藉。所以作者说说书人是“世人特准的撒谎家”。这表达了作者对说书人的赞赏与倾慕。
3.作者想做个说书人的理由是什么?
答:
明确:理由是“觉得这种职业可爱”,被说书人“迷住”了。说书人对说书职业的执着以及讲述中所展示的英雄世界,感染了“我”,以至于成了“我”的一种爱好,一种思念,一种向往。
二、研习课文第13~28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4.“十字坡现在在哪里? 小商河在哪里? 截教的瘟癀阵和隋炀帝赏过的琼花又在哪里?”中三个“在哪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
明确:三个“在哪里?”既是对说书人悲惨生命的找寻,也是对其美妙演说情境的呼喊。然而,说书人其人其事都化成了一抔土而不复存在了,剩下的是“渺茫”“空虚”,是“小城的城外多荒凉”。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说书人凄凉离世的无限伤痛与深深哀悼。
5.小说末尾说:“我抬头望望前面,这个小城的城外多荒凉啊!”请探究“荒凉”的内涵。
答:
明确:荒凉是本文的抒情基调,它既指小城外乱坟岗的荒凉无人,又指世道人心的荒凉、冷漠,说书人以他的技艺感动过无数人,将人的心灵引得多么远,向这个沉闷的世界吹进一股生气,在人类的平凡生活中,另外创造一个世人无法企及的、侠义勇敢的天地。但对于他的病、他的困境、他的死,却无人同情。作者用“荒凉”一词,使他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揭露与憎恶,对卑微小人物的同情,跃然纸上。
三、纵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6.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说书人》中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说书人的形象和技艺的高超。请找出一例,并体会细节描写的好处。
答:
明确:(示例一)小说三次写到说书人的长衫:通过说书人的长衫由“蓝布长衫”到“灰绿色”,到最后“他的破长衫的一角直垂到地上,一路上扫着路上的浮土”的变化,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既为他穷困病死做了铺垫,也为下文写“我”的感受埋下了伏笔。
(示例二)“再请八个,一个馒头的钱。还有六个;还剩四个;只剩三个了,哪位一动手就够了。”这一语言细节表明他讲述的动人的侠义故事虽让人痴迷,却常换不来一个馒头钱,温饱尚不能解决,再加上他的病体,这请求之中尽显生活的沉重与凄苦。
7.除了细节描写,本文还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手法?刻画出一个怎样的说书人形象?请完成下表。
描写内容
描写方法
形象特点
形象小结
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
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
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或者我应该说我被他迷住了
再请八个……哪位一动手就够了
他压根儿没有家
明确:
描写内容
描写方法
形象特点
形象小结
他是个中年人,穿一件蓝布长衫,脸很黄很瘦
肖像描写
营养不良,家境贫穷
说书人是一个命运悲苦而孤独的小人物,他技艺高超、孤苦寂寞、身世凄凉
他的声音不高,并且时常咳嗽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体质虚弱,身体有病
有时候他要学鲁智深大吼……或者我应该说我被他迷住了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描写
说书技艺高超
再请八个……哪位一动手就够了
语言描写
为了生存,放下尊严,哀求乞讨
他压根儿没有家
侧面描写
无依无靠
如何巧用夸张渲染
[写法领悟]
本文中,作者在写到“说书”这种职业的时候,为了表示“我”的赞赏与倾慕之情,进行了夸张渲染:虽然在世俗人的眼里,说书“是一种贱业”,但在“我”心目中把它作为一种高尚的职业,“我”宁愿让世间最爱“我”的人失望,放弃为人敬仰的英雄、将军、学者、大僚的台衔,毫不犹豫地做一个说书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说书人”的礼赞之情。
夸张的目的就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强调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从而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想象以及强烈的情感共鸣。
1.典型夸张突出深刻主题
夸张手法就是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现实中的人物、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以揭示本质,给人启示。 契诃夫的《变色龙》一文可以说是夸张手法的运用典范之作,在对奥楚蔑洛夫态度五次变化的不厌其烦的描写中,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跃然纸上,文章的主题自然而又深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色彩鲜明,突出爱憎情感
运用夸张手法刻画人物时,往往包含了作者鲜明的感彩,褒贬态度清楚,要么从正面涉笔,激情赞美,要么从反面入手,无情嘲讽。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一文,正是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手法,记叙了一个皇帝因受骗而裸体游行大街的离奇故事,塑造了一个穷奢极欲、昏庸腐朽、愚蠢透顶的皇帝形象。
3.夸张渲染,增强艺术效果
在运用夸张手法时,有时会通过联想或假设的方式,对某个实有人物或虚幻人物进行描写,尽情渲染,使读者获得深刻的印象。如《盘古开天辟地》一文抓住了盘古外貌“变”的特点,运用夸张手法,想象丰富奇特,渲染色彩浓厚,突出了盘古的伟大力量和他“开天辟地”的巨大神力,进而歌颂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精神,给读者以无尽的联想和深刻的印象,夸张渲染取得了最佳效果。
下面这段文字虽然抓住了水的特点,但缺少必要的渲染,描写不够生动,试运用夸张手法修改提升。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能强烈地感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都充满力量,合在一起比赛,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答:
参考答案: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能强烈地感受到水的魅力。这里的水股股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蹿出去,猛地翻卷咆哮,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1.从教材中积累
说书人以说书为生,他说“封神”,说“隋唐”,说“七侠五义”和“精忠传”以及 《水浒传》,等等,讲的都是古代行侠仗义、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物,是人民大众心目中的英雄。他们的故事给现实生活中难以自救的苦人以及前来听书休闲的劳动者一种精神安慰。说书人执着于说书,尽管难以糊口,也不再追求其他生路,说书成了他唯一的生存方式与生命形式。他讲述英雄的故事,传播正能量,在无数听者的心田里撒下快乐幸福的种子。
2.从现实中积累
有一种“正能量”叫关爱。当素不相识的人们自发聚集到张丽莉的病房外时,人们说:“我们希望站在这里能够带给张老师苏醒的力量。”
有一种“正能量”叫亲情。当成千上万的网民“带外公看世界”时,一场爱心接力让人们感受了弥足珍贵的善良与真情。
有一种“正能量”叫诚信。当顾客纷纷远道而来为河北大学生“油条哥”“捧场”时,他们不只是为了品尝油条,更是为了支持“良心”。
3.从历史中积累
(1)台州硬汉子方孝孺,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忠心辅佐惠王;但燕王朱棣兴兵夺取政权,欲法周公而令其起草诏书。孝孺悲恸之声响彻大殿,宁死不屈。冰样的坚贞纯洁,火样的激情四溢,几百年前谱写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正能量,至今还在历史的书页里闪耀回响!
(2)王维失意唱“阳关”,韩愈被贬走“秦岭”,刘禹锡被贬和唱山歌“竹枝词”,白居易被贬愤吟“浔阳江头”,苏轼被贬高唱“大江东去”。虽然,贬官生活宣告了远大理想的破灭,更宣告了社会的冷酷无情。但是,面对残酷的现实,抛弃昔日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他们敢于焕发正能量,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寻找新的定位,在豁达坦然中,走进新的生活,踏踏实实去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成功的光环成了他们最真切的挚友。
4.从名言中积累
(1)做人就像蜡烛一样,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 ——萧楚女
(2)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雷锋
(3)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爱因斯坦
(二)这样运用素材
让善良之花挂满生命枝头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的心灵的创伤。”正如师陀笔下的说书人尽管自己孤苦无依,被社会抛弃,但他依然用自己高超的说书技艺创造了“一个世人永不可企及的,一个侠义勇敢的天地”,引导人们向真、向善、向美,以善良的故事传播正能量,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这善良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所以我们应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希望,无尽的力量,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领悟] 作文片断开头引用雨果的名言强调了善良的重要作用。善良是一种正能量,作者由此想到了师陀笔下的说书人,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小城听众带来希望和快乐,以善良的故事传播正能量,巧妙地把课文素材运用到作文中。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 ”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 ”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佳作赏析
一位头发花白、身穿皂布马褂的老邮差(邮递员),走在小城洒满阳光的街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他的心情好得想“大声哼唱小曲”,这就是师陀笔下的邮差先生。作者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小城邮差的形象,写出了他善良、认真的性格和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写作借鉴
1.学开头
文章一开始就将满蕴着生活情味的主人公推到读者眼前:“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可谓开门见山。
2.学语言
语言生动风趣,富有幽默感。邮差手里拿着学生们从外地写给家长的信,心里说“又来催饷了”,而学生家长则向他诉苦,发出善意的怨言:“毕业,毕我的业!”
3.学场面
场面描写真切动人,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如写邮差去某家送信,敲门,久等之后走出来一位老太太,她“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正在做什么家务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4.学结尾
结尾借说天气,表达了邮差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写“这个小城”的天气,说明是对生活通常状态的感受。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即对于小城生存状态的礼赞。
若决①江河,沛然②莫之能御③也。
——《孟子·尽心上》
注释:①决:堤坝被水冲破。②沛(pèi)然:盛大、繁盛的样子。③御(yù):阻挡。
[翻译] 他心中那种为善的欲望就像江河决口一样,充塞天地之间,什么东西都不能阻挡他。
[明理知义] 人先天具有善良的本性,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要靠孟子所说的“良知”“良能”来约束自己以外,还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激发他为善的愿望。孟子在此既肯定了“性善论”,又指出人还要有向善之心,这等于是对“性善论”的完善,也符合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辩证法思想。试想如果舜只有善良的本性,却没有见到别人的善言善行,那么他一生岂不都是一个无知的村夫吗?
自相矛盾
成语释义: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成语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请将成语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勤奋好学,他的艺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著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北京所有的旧书摊也未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本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一部10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侯宝林正是凭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毅力,才成为了一代相声艺术宗师。
[人生教益] 语言大师侯宝林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一要勤奋好学,二要持之以恒。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选项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笸箩(pō) 踌躇(chú)
玉墀(chí) 城皇庙
B.蝙蝠(piān) 喑哑(àn)
灵柩(jiù) 景阳冈
C.阡陌(mò) 枸杞(qǐ)
荒冢(zhǒng) 渺茫
D.关节(jié) 创伤(chuānɡ)
打折(zhé) 点辍
解析:选C A项,“笸”读pǒ,“皇”应为“隍”;B项,“蝙”读biān;D项,“辍”应为“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解析:选D A项,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此处望文生义。B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此处不合语境。C项,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此处用错对象。D项,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作恶20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C.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解析:选B A项,成分残缺,在“全版权运营模式”后加“全面升级”。 C项,偷换主语,应在“称其存在”前加“央视”。 D项,语序不当,可把“甚至可能致癌”移到“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后面。
4.阅读下面一则短消息,写一则100字以内的评论,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解放军报》消息,时下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听书”正在慢慢形成。所谓“听书”是指网站将文学或其他读物由播讲人诵读出来,听众可将作品下载,随时轻松“阅读”。
答:
参考答案:从“读书”到“听书”,阅读方式的改变便于读者更轻松、更快捷地接触大量书籍,但这能否“颠覆”传统文本阅读习惯,实难定论。我认为纸质的文本阅读更利于读者接受信息,积累知识,而利用播放媒体来“听”,虽免于翻书之麻烦,却没有了阅读的切身体验与快乐。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________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有时________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让人以超乎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
(1)请在下列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横线上。
从而 进而 甚至 也许
(2)请概括网络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
参考答案:(1)从而 甚至
(2)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给人带来丰富和美好的享受,但还不能取代人的生活和感受。
6.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
嘉宾:②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
主持人:④
嘉宾:常回家看看。
参考答案:①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
②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③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
④您觉得孩子们应该对老人做些什么?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宿 店
师 陀
①客人投进店里,已是迟暮。
②说是店,其实只是沿路而筑的一间小小的石屋。屋后便是岭,石隙里蓬蓬勃勃生着荆棘和野草,左边植着三五株什么树木,挺拔的身干高高插入夜空。树下有一座羊舍,用红石片砌的,倒也整齐。越过路,正临着门的是那溪涧;至此水势好像大了些,只听见汩汩地响。
③店家叼了烟袋,立在路旁,迎候着客人。“路上好运气啊!”这样招呼着,他堆起笑脸,并没有什么手势。
④店家是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五短身材,倒有一副粗大的骨架,走路时两脚分开,鸭子似的,足见当年挑过重担,出过大的力气。那装束,使见了的人也分不出是他像熊,或者是熊像他,总觉得可笑。
⑤“好了啊。”牧羊女在灶下招呼了一声。老人蹒跚地走了进去,不久就端出半钵热汤,打发客人洗脚,自己也在旁边坐下,一面吩咐那姑娘烧饭,又慢慢装上烟袋。小狗卧在老人脚边,呼呼地打着鼾吹。不知从何处来的雄鸡,在路上拍着翅,咳嗽着昂然踱了进来。
⑥天色渐渐黑下来了。光辉的星星在窥着人间。悄寂的夜,沉沉地覆盖着群山,对面那岭在朦胧中露出它的尖顶。矮树同荆棘时时发出呓语的骚嚷。那在暗中发光的路,则寂然伸向远处,是纵然贪路的客人也已落店的时分。只有溪涧里的水潺潺流着,一点也不显出疲倦。灶下熊熊的火光在门外的路上、在对岸的崖上跳跃着。老人忽然从沉默中抬起头来,手插进毡笠下面搔着头,大声嚷道:“要把锅烧红了啊!”“知道了!”那女孩愤忿地这样应着。虽然看见火光已经低微下去,老人仍旧咕噜着说:“知道了,不要把自己也塞进灶里去才好呢!”
⑦却说那客人将脚浸在钵里,痒痒的正要入睡,吵声忽然把他惊醒,这就想起那牧羊女。他打着哈欠,问是店家的什么人,说是倘不遇见那位大姐,保不定要在溪谷里过夜了。
⑧老人听了这话,也不作声,一面磕着烟袋,径去招呼灶下的姑娘。“喂,喂,丫头,这客官说是你的熟人哩。”“熟人便怎样?一个鼻子两只耳朵!”“呵,你看这嘴!”老人笑着说,“你要知道,哥哥不回来,须怪不得爷爷啊。”
⑨现在我们不妨假想,这家人原来也许并不这样冷清,只因别的人都先后死去,所以剩下了祖父、哥哥、妹妹三口,却是仍旧清苦地活着。或者是下山去置办东西时曾答应给她买头巾的哥哥还没有回来,或者是她洗手的时候把戒指落到溪里了,或者是昨天夜里黄鼠狼拖去了她养的小鸡,因此发起脾气来了。
⑩这时那小狗跳到路旁,汪汪大嗥。老人站起来,咳嗽着沿了溪涧走去,过了一刻,又慢慢地转回。那女孩直迎了出来,急切地问道:“爷爷,回来了吗?”老人眨着眼,打趣说:“爷爷是回来了,哥哥可没有。他说,一生也不回来,连爷爷也不要了,丫头太淘气!”这样打着哈哈,惹得那狗似乎也笑起来,左跳右跳只想和他亲嘴。几乎一直都沉默着的那客人,这时已经洗完脚,在懒散地吸着烟。
?在群山上面,密布着和蔼而渊深的夜,游过淡描的云,溪涧则在荒寂中发出含糊的谵语。就在这与世隔离的山谷里,这终年喃喃的溪边,人们上山打柴或牧羊,一年一年地活着,在石头上生根。这是自然的结果,连嘴都显得笨拙起来了。当吃过饭之后,在挂在墙上的灯下,客人坐在炕上,凭着几案,问起店主人的家境。店主人则慨叹一声,慢吞吞向客人诉苦道:山货贱,洋货贵,卖点山货也得上税,祖孙三口快活不下去了。至于客人,我们权且把他当作调查民间的“调查家”吧。
?最后我们要讲那牧羊女了。她检查过羊舍,独自立在路上。月亮忽然从远远的溪涧的彼端升起,树木的影,小屋的影,倒印在崖上、路上、闪闪发光的水上。她遥望着隐入月色中的小径,那通着无数山岭的小径,默默地站了许久,然后失望地叹了一声气,懒懒地走进小屋。
?“你讲什么呀,爷爷?”“山魈!”这样说了之后,三个人便都睡了。老人还咕噜着:“明天哥哥会回来的,我派老苍龙把他抓回来。”
?不久就只剩下浓浓的鼾声。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
(选自《师陀散文选》,有删改)
7.请简要分析店主人的形象。
答:
参考答案:店主人是旧中国贫穷山区的一个遭遇不幸(或生活贫困)、性格开朗、疼爱亲人的老人。①他的亲人相继离世,只有孙子孙女相伴,孙子又外出未归。②虽然世事艰难,生活穷困,但诙谐有趣,乐观开朗。③尽力安慰“发了脾气”的孙女,牵挂外出未归的孙子。
8.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小狗卧在老人脚边,呼呼地打着鼾吹。不知从何处来的雄鸡,在路上拍着翅,咳嗽着昂然踱了进来。
答:
(2)“熟人便怎样?一个鼻子两只耳朵!”
答:
参考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动物与人的亲近,表现了安宁祥和的生活场面。(2)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牧羊女在爷爷面前的娇嗔和盼望哥哥回来的焦急心情。
9.请简要说明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参考答案:①环境幽静、朦胧,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②烘托牧羊女未盼到哥哥回来的失望之情。
10.文章说“至于客人,我们权且把他当作调查民间的‘调查家’吧”,假如你是那位客人,你会感受到什么?
答:
参考答案:①人们生活贫困,度日艰难,但积极乐观地生活。②乡村安宁,富有生活情趣。③人们相互关照关爱。
课时跟踪检测(四) 说 书 人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选项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笸箩(pō) 踌躇(chú)
玉墀(chí) 城皇庙
B.蝙蝠(piān) 喑哑(àn)
灵柩(jiù) 景阳冈
C.阡陌(mò) 枸杞(qǐ)
荒冢(zhǒng) 渺茫
D.关节(jié) 创伤(chuānɡ)
打折(zhé) 点辍
解析:选C A项,“笸”读pǒ,“皇”应为“隍”;B项,“蝙”读biān;D项,“辍”应为“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解析:选D A项,不寒而栗: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此处望文生义。B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此处不合语境。C项,广开言路: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此处用错对象。D项,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各有特色。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盛大文学”与“唐家三少”的合作,代表着“盛大文学”的作家服务及支持体系更加完备,也标志着“盛大文学”一直标榜的全版权运营模式。
B.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公安部直接指挥下,通过专案组历时近一年的艰苦努力,作恶20余年的刘汉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被成功打掉。
C.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
D.环境工作组研究发现,购物收据含有毒化学物质双酚A,即使人们只是接触收据,双酚A也能经由皮肤进入人体,甚至可能致癌,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
解析:选B A项,成分残缺,在“全版权运营模式”后加“全面升级”。 C项,偷换主语,应在“称其存在”前加“央视”。 D项,语序不当,可把“甚至可能致癌”移到“严重扰乱人体激素分泌”后面。
4.阅读下面一则短消息,写一则100字以内的评论,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解放军报》消息,时下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听书”正在慢慢形成。所谓“听书”是指网站将文学或其他读物由播讲人诵读出来,听众可将作品下载,随时轻松“阅读”。
答:
参考答案:从“读书”到“听书”,阅读方式的改变便于读者更轻松、更快捷地接触大量书籍,但这能否“颠覆”传统文本阅读习惯,实难定论。我认为纸质的文本阅读更利于读者接受信息,积累知识,而利用播放媒体来“听”,虽免于翻书之麻烦,却没有了阅读的切身体验与快乐。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完成题目。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________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有时________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让人以超乎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只能模仿人的感受而不能取代人的感受。
(1)请在下列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两个,分别填入横线上。
从而 进而 甚至 也许
(2)请概括网络的优点和局限性。
答:
参考答案:(1)从而 甚至
(2)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给人带来丰富和美好的享受,但还不能取代人的生活和感受。
6. 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主持人: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①
主持人: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
嘉宾:②
主持人: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③
主持人:④
嘉宾:常回家看看。
参考答案:①一个老人对着镜子说:孩子们都忙……
②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③老人缺少精神上的赡养。
④您觉得孩子们应该对老人做些什么?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宿 店
师 陀
①客人投进店里,已是迟暮。
②说是店,其实只是沿路而筑的一间小小的石屋。屋后便是岭,石隙里蓬蓬勃勃生着荆棘和野草,左边植着三五株什么树木,挺拔的身干高高插入夜空。树下有一座羊舍,用红石片砌的,倒也整齐。越过路,正临着门的是那溪涧;至此水势好像大了些,只听见汩汩地响。
③店家叼了烟袋,立在路旁,迎候着客人。“路上好运气啊!”这样招呼着,他堆起笑脸,并没有什么手势。
④店家是一个六十余岁的老人,五短身材,倒有一副粗大的骨架,走路时两脚分开,鸭子似的,足见当年挑过重担,出过大的力气。那装束,使见了的人也分不出是他像熊,或者是熊像他,总觉得可笑。
⑤“好了啊。”牧羊女在灶下招呼了一声。老人蹒跚地走了进去,不久就端出半钵热汤,打发客人洗脚,自己也在旁边坐下,一面吩咐那姑娘烧饭,又慢慢装上烟袋。小狗卧在老人脚边,呼呼地打着鼾吹。不知从何处来的雄鸡,在路上拍着翅,咳嗽着昂然踱了进来。
⑥天色渐渐黑下来了。光辉的星星在窥着人间。悄寂的夜,沉沉地覆盖着群山,对面那岭在朦胧中露出它的尖顶。矮树同荆棘时时发出呓语的骚嚷。那在暗中发光的路,则寂然伸向远处,是纵然贪路的客人也已落店的时分。只有溪涧里的水潺潺流着,一点也不显出疲倦。灶下熊熊的火光在门外的路上、在对岸的崖上跳跃着。老人忽然从沉默中抬起头来,手插进毡笠下面搔着头,大声嚷道:“要把锅烧红了啊!”“知道了!”那女孩愤忿地这样应着。虽然看见火光已经低微下去,老人仍旧咕噜着说:“知道了,不要把自己也塞进灶里去才好呢!”
⑦却说那客人将脚浸在钵里,痒痒的正要入睡,吵声忽然把他惊醒,这就想起那牧羊女。他打着哈欠,问是店家的什么人,说是倘不遇见那位大姐,保不定要在溪谷里过夜了。
⑧老人听了这话,也不作声,一面磕着烟袋,径去招呼灶下的姑娘。“喂,喂,丫头,这客官说是你的熟人哩。”“熟人便怎样?一个鼻子两只耳朵!”“呵,你看这嘴!”老人笑着说,“你要知道,哥哥不回来,须怪不得爷爷啊。”
⑨现在我们不妨假想,这家人原来也许并不这样冷清,只因别的人都先后死去,所以剩下了祖父、哥哥、妹妹三口,却是仍旧清苦地活着。或者是下山去置办东西时曾答应给她买头巾的哥哥还没有回来,或者是她洗手的时候把戒指落到溪里了,或者是昨天夜里黄鼠狼拖去了她养的小鸡,因此发起脾气来了。
⑩这时那小狗跳到路旁,汪汪大嗥。老人站起来,咳嗽着沿了溪涧走去,过了一刻,又慢慢地转回。那女孩直迎了出来,急切地问道:“爷爷,回来了吗?”老人眨着眼,打趣说:“爷爷是回来了,哥哥可没有。他说,一生也不回来,连爷爷也不要了,丫头太淘气!”这样打着哈哈,惹得那狗似乎也笑起来,左跳右跳只想和他亲嘴。几乎一直都沉默着的那客人,这时已经洗完脚,在懒散地吸着烟。
?在群山上面,密布着和蔼而渊深的夜,游过淡描的云,溪涧则在荒寂中发出含糊的谵语。就在这与世隔离的山谷里,这终年喃喃的溪边,人们上山打柴或牧羊,一年一年地活着,在石头上生根。这是自然的结果,连嘴都显得笨拙起来了。当吃过饭之后,在挂在墙上的灯下,客人坐在炕上,凭着几案,问起店主人的家境。店主人则慨叹一声,慢吞吞向客人诉苦道:山货贱,洋货贵,卖点山货也得上税,祖孙三口快活不下去了。至于客人,我们权且把他当作调查民间的“调查家”吧。
?最后我们要讲那牧羊女了。她检查过羊舍,独自立在路上。月亮忽然从远远的溪涧的彼端升起,树木的影,小屋的影,倒印在崖上、路上、闪闪发光的水上。她遥望着隐入月色中的小径,那通着无数山岭的小径,默默地站了许久,然后失望地叹了一声气,懒懒地走进小屋。
?“你讲什么呀,爷爷?”“山魈!”这样说了之后,三个人便都睡了。老人还咕噜着:“明天哥哥会回来的,我派老苍龙把他抓回来。”
?不久就只剩下浓浓的鼾声。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底
(选自《师陀散文选》,有删改)
7.请简要分析店主人的形象。
答:
参考答案:店主人是旧中国贫穷山区的一个遭遇不幸(或生活贫困)、性格开朗、疼爱亲人的老人。①他的亲人相继离世,只有孙子孙女相伴,孙子又外出未归。②虽然世事艰难,生活穷困,但诙谐有趣,乐观开朗。③尽力安慰“发了脾气”的孙女,牵挂外出未归的孙子。
8.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小狗卧在老人脚边,呼呼地打着鼾吹。不知从何处来的雄鸡,在路上拍着翅,咳嗽着昂然踱了进来。
答:
(2)“熟人便怎样?一个鼻子两只耳朵!”
答:
参考答案:(1)运用了拟人手法和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动物与人的亲近,表现了安宁祥和的生活场面。(2)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牧羊女在爷爷面前的娇嗔和盼望哥哥回来的焦急心情。
9.请简要说明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参考答案:①环境幽静、朦胧,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②烘托牧羊女未盼到哥哥回来的失望之情。
10.文章说“至于客人,我们权且把他当作调查民间的‘调查家’吧”,假如你是那位客人,你会感受到什么?
答:
参考答案:①人们生活贫困,度日艰难,但积极乐观地生活。②乡村安宁,富有生活情趣。③人们相互关照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