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第15课 祝福(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跟踪检测+教学案):第15课 祝福(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6 17:57:12

文档简介


第15课 福




(一)作者简介
生平经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名树人,浙江绍兴人。他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30年起,先后参加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他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并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作品
小说代表作:《狂人日记》《药》《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祝福》《孤独者》《伤逝》等。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抒情性散文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叙事散文集:《朝花夕拾》。主要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三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等十四部。散文名篇:《过客》《秋夜》等。
评价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赞扬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赞誉“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二)人物轶事
鲁迅理发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去理发,理发师见状大喜,立即拿出全部看家本领,满脸写着谦恭,“慢工出细活”地理发。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您上回那样给,今天怎么这样给?”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地理,我就马马虎虎地给;这回您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理发师听了大窘。


(一)背景链接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
(二)博览悦读
微笑比哭更凄惨
鲁迅先生对祥林嫂“笑”的描写,比“画”她的眼睛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和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首先,祥林嫂的笑是短暂的。她一生愁苦,受尽磨难,生前哀哀无告,还须惶恐地走向死亡,最终在祝福声中被封建礼教推上了死路。站在我们面前的祥林嫂“死尸似的脸上又整日没有笑影”,甚至连悲哀的神色也消尽了。然而,有两次她破例笑了。第一次笑是祥林嫂从婆家逃出,在鲁四老爷家做工的时候,“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是一种真心实意的笑,心满意足的笑。透过这“笑影”,我们领略到的是祥林嫂在婆家非人生活的辛酸和她随遇而安的心理。第二次笑是她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帮佣与柳妈对话时,柳妈追问她改嫁贺老六时始闹终依的原因。祥林嫂推说贺老六的力气大,柳妈不信她的辩解,打趣她。这时,祥林嫂回敬了柳妈几句。鲁迅先生是这样描写的:“‘阿阿,你……你倒自己试试看。’她笑了。”这极难得的一笑,又是那样的短暂。当柳妈盯着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似乎很局促了,立刻敛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祥林嫂笑得少,笑得短暂,但留给我们的却是对于人物悲剧命运的无尽的思索。
其次,特定情境中极短暂的笑,是发自内心的,也是含泪的笑。表面看来很平常的笑,却包含着极其深刻的悲剧内涵。贺老六是一位勤劳、质朴的农民。在祥林嫂愁苦的一生中,贺老六和阿毛一直是她难以忘怀的,他们的共同生活是她一生唯一的美好回忆。因此,当柳妈提到改嫁的事情时,她想起了和贺老六的短暂的幸福,更忆起了他们的孩子阿毛,于是,她情不自禁地笑了。这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笑,是对过去那段美好生活的深情的怀念。然而,只要我们综观祥林嫂的一生,看到她那立即敛起的笑容,就会感到这笑更是含泪的。祥林嫂这位饱经忧患的不幸的妇女,欢乐对于她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她的一生只是一连串的苦难。无情的现实,冷酷的社会,吃人的礼教,始终都在摧残着祥林嫂,现实的欢笑,已不属于祥林嫂。
鲁迅先生就这样紧紧抓住人物笑得少的特点,出奇制胜地写了祥林嫂的笑,从笑影或笑容里,我们感受到比哭更深沉的哀伤。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银镯子(zhuó) (2)瓦楞(lénɡ) (3)陈抟(tuán)
(4)悚然(sǒnɡ) (5)惶急(huánɡ) (6)谬种(miù)
(7)负疚(jiù) (8)俨然(yǎn) (9)忌讳(jì)
(10)窥探(kuī) (11)醉醺醺(xūn) (12)荸荠(bí)
(13)桌帏(wéi) (14)渣滓(zǐ) (15)蹙缩(cù)
(16)窈陷(yǎo) (17)歆享(xīn) (18)牲醴(lǐ)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监 (2)拓
(3)吐 (4)烙
(5)咽 (6)薄
2.语境辨析法
(7)少不更(ɡēnɡ)事的小强,学习比以往更(ɡènɡ)加刻苦了。
(8)每年新正(zhēnɡ),走亲访友是很正(zhènɡ)常的事。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5) (6)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1)吞吞吐吐:形容有顾虑,有话不敢直说或说话含混不清。
(2)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闹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
(3)寻死觅活:企图自杀,多指用寻死来吓唬人。
(4)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李纲虽然浪迹江湖十几年,却被生活逼得走投无路,劫走王府的小姐后,王爷沸反盈天,命令所有家丁都去打听小姐的下落。
辨析:“沸反盈天”运用错误,不能修饰一个人。“走投无路”运用正确。
Ⅱ.易混辨析
1.中止vs终止
课本
原句
……因此屡次想问,而终于中止了。
辨析
“中止”指事情进行中因故停止;“终止”指事情终了或结束后停止。
即境
活用
在帕纳辛纳科斯以76∶72领先时,有人向场内投掷鞭炮,比赛因此而中止。裁判最终宣布比赛终止,并判帕纳辛纳科斯20∶0获胜。
2.鉴于vs基于
课本
原句
当她初到的时候,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鉴于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
辨析
“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含有借鉴之意。“基于”表示把某种事物作为基础。
即境
活用
他指出,鉴于谷歌基于文本的翻译服务在过去几年中有不小改善,预计这款应用也可以有同样幅度的发展。
第一步快读课文·明大意
1.这篇小说写到哪几个阶层的人物?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谁?
明确:写到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下层劳动群众。代表人物分别是鲁四老爷、我、祥林嫂。
2.本文是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请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列出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
明确:
情节
内容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迫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

1.了解小说倒叙的结构特点。
2.体会小说环境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形象方法的作用,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特征。
一、研读课文第1~33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1段,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了“祝福”的气氛?有何作用?
答:
明确:(1)三个角度:“闪光” ——从视觉,“钝响”——从听觉,“火药香”——从嗅觉;(2)为祥林嫂的死提供了一个最恰当的环境。
2.第2段,详尽地描写四叔的书房有什么用意?
答:
明确:书房的特点是沉闷压抑的,符合鲁四老爷作为一个老监生的身份,暗示了封建风俗习惯和迷信思想在他身上是根深蒂固的,表现了鲁四老爷的保守、虚伪、反动。
3.祥林嫂死后,短工的反应是怎样的?
答:
明确:“还不是和祥林嫂?”“老了。”“我说不清。”“还不是穷死的?”短工的反应极其淡然和冷漠,对祥林嫂没有丝毫的同情。
4.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请在第一部分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在结构上采取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作用:造成悬念;形成对比,增添悲剧气氛;突出主题,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一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死去?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二、研读课文第66~111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5.第68段,“我真傻,真的”这句话多次出现,表现了什么?
答:
明确:表现了祥林嫂对阿毛的死的无比懊悔和内疚之情。对阿毛的死因经过叙述得越详细,就越能表现祥林嫂内心的悲痛。
6.第99段,“吃素,不杀生”的“善女人”却主张祥林嫂“撞死”,这是不是自相矛盾?
答:
明确:不矛盾。虽然柳妈是一个“善女人”,与人为善,但她受到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所以她主张祥林嫂“撞死”。
7.第102、106段,祥林嫂花了极大的代价去捐门槛,说明了什么?
答:
明确:说明神权迷信已残害、扭曲了祥林嫂的灵魂,她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自觉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
三、研读课文第112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8.再次描写祝福的景象有哪些作用?
答:
明确: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前后呼应,渲染了热闹繁忙的祝福气氛,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深刻揭露了旧社会的杀人本质。
四、纵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9.根据提示填写下表并分析肖像描写的作用。
(1)肖像描写:
次数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作用:
明确:
(1)肖像描写:
次数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第一次
青黄
红的
顺着眼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
第二次
青黄
消失了
血色
顺着眼、有泪痕、无精神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
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希望
第三次
黄中
带黑
消尽了悲哀的神色
眼珠间或一轮
竹篮、空的破碗、开了裂的竹竿
对生活已经绝望
(2)作用:通过这些肖像描写,表现了人物的质朴和善良,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了人物一步步被逼向死亡的过程。
如何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写法领悟]
《祝福》语言描写非常精彩,如:
祥林嫂再进鲁家当佣人时,她去摆福礼,四婶慌忙说:“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捐完门槛的祥林嫂坦然地去摆福礼,四婶慌忙大声说:“你放着罢,祥林嫂!”两处语言都是告诉祥林嫂不要动祭品,但语气却大不一样。前两句是较温和的劝告式,而后者则是很强硬的命令式。
1.语言描写要言如其人,言为心声
言如其人,就是要达到“五符合”,符合人物(说话人)的身份、年龄、性格和品格,还要符合当时的情境。
《水浒传》里写李逵初见宋江的话是:“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非常符合李逵粗鲁、直率的个性。
人物的话语最容易“泄露”人物心灵的秘密,所以语言描写要注意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做到“言为心声”。
2.描摹人物说话时的神情、动作、语气语调等
语言描写的重头戏是精彩的人物对话,然而写好对话的关键是巧妙借助丰富多彩的“说”,写出说话人的表情,说话时伴之的动作、姿势,说话时的语气语调,等等,对这些作细腻地描绘,会让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
3.插入心理活动描写,并对人物的言行进行抒情议论
在对话过程中,人物的语言在“我”的心中激起了怎样的波澜,对这个人物,“我”有怎样的认识、评价,都可以在语言描写的同时,巧妙插进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人物的丰富情感。
联系现实生活,写一段语言描写。
答:







参考答案:门被打坏了,开了一个篮球大的窟窿。班主任来了,瞪着眼:“谁踢坏的?”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一定要看好门!”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董小天脚一跺:“大白天别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我才不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凭什么做了坏事,还要耍嘴?”老师说:“还有谁看见了?”“我,……没看见。”李星使劲地咽了下口水,神情恍惚。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
1.从教材中积累
祥林嫂是一个命运悲苦的女人,二十六七岁死了丈夫,出来给鲁四老爷家做工,又被婆家的人抓去卖给贺家墺的贺老六,本以为会过上好日子,结果贺老六又断送在伤寒上,儿子阿毛不久也被狼叼走,她自己更被本家人赶了出来,只好再求助鲁四老爷,而再进鲁家的祥林嫂却受到鲁镇人的鄙弃,最后被逐出鲁家,从讨乞为生,在一个“旧历的年底”终被“无常”从这“百无聊赖”的人间打扫了去。
2.从现实中积累
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双目失明的奥斯特洛夫斯基,集聋、哑、盲于一身的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家境贫寒的华罗庚,备受屈辱的狄更斯……他们在面对人生最黑暗的时期时,并没有放弃心中的希望,而是紧紧攥住手心的命运,在无数次的跌倒和攀爬中碰撞出希望的火花,燃起理想的火炬,继续奔向前方。
3.从佳作中积累
(1)命运,是一场赌博。只有随着自己的心,做最真实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尘世间惺惺相惜,过去的,都让他随风消逝。未来的,都让他自然而然。现在的都让他珍惜拥有。如此这般,只有懂得珍惜,才配得上拥有。只有做到宁静致远,才能看破红尘。只有知足感恩,才能笑对人生。
(2)世间万事万物,背后都有其成因,而这些因缘其实是可以随时空而改变的。广结善缘,多种善因,自得善果。因此,命运确实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就看我们是否努力改善这些因缘而已。
(3)自卑的人总是感叹命运不济,看着别人的时候,总是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总是很糟。其实不必这样,人和人都一样,你也有一片风景,也有空气,也有阳光,也有寒来暑往,甚至有别人未曾拥有的一朵小花,一阵虫鸣。
4.从名言中积累
(1)自己的命运应由自己创造。 ——契诃夫
(2)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绝不让它把我压倒。 ——贝多芬
(3)命运变化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无损智者大雅。 ——富兰克林
(4)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败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尼克松
(5)命运,不过是失败者无聊的自慰,不过是懦怯者的解嘲。 ——茅盾
(二)这样运用素材
冷漠,是存在于人类中可怕的病毒,是杀人不见血的魔鬼。鲁镇人们的冷漠把命运悲惨的祥林嫂推向死亡,显示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十八个路人的冷漠夺走了两岁女童小悦悦的生命,也将整个社会推入了一个冰窟窿,冷漠让世界变得越来越残酷。
拒绝冷漠,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地和谐相处,人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社会才能稳步前进,世界才会充满爱。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力量,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温暖他人,温暖世界。
[领悟] 作文片断论述的中心是“拒绝冷漠”。围绕中心选材是关键,作者正是抓住鲁镇人们的冷漠把命运悲惨的祥林嫂推向死亡,找准材料和主题的契合点,才能成功运用于作文之中。


①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文、怕鲁迅。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②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文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文学科无论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
③先生的文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文、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生活安逸了,人就被生活所累了。”“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了它们?
④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
⑤“鲁迅”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文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看当今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了,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了,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了,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了,失学打工,没有了美丽的家园……谁怕鲁迅?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
⑥中学生不应怕鲁迅,应当正视社会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
⑦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文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鲁迅,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
?佳作赏析
文章首先援引材料,概述“三怕”的原因,随即迅速将话题重点转到“怕鲁迅”,表现出考生对材料的深切理解以及把握重点的写作能力。接下来驳斥鲁迅文章“晦涩难懂”的论调,并以古代文学作为反证,指出“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并枚举了鲁迅的一些格言。尤为醒目的是,联系当前社会阴暗面,以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复活”来表现作者对现实问题的深切关注,以及对正义的渴求。这样写文章,本身就有对鲁迅精神的传承。最后,论及“怕鲁迅”的后果,回应本文立论。文章脉络清晰,论理有据,表现出了一种人文情怀。
?写作借鉴
1.学开头
开头简洁明快,文章开篇即开门见山地列举中学生的“三怕”,随后将话题转到“怕鲁迅”这个核心话题上来,并亮明自己的态度。
2.学比喻
将语文课程中的“鲁迅”比作蜀道,且化用《蜀道难》的诗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因为喻体来自课本,还极易引起学生共鸣。
3.学反问
第③段用三个反问句,引导读者深思。三个反问句是层进式的关系,第一问告诉人们“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不是“怕”的理由,第二问告诉人们历史精华同样“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第三问提醒人们不应“让红尘掩盖了”鲁迅的作品。此处使用反问句,表达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烈。
4.学排比
第⑤段,作者运用排比手法列举当今社会不良现象,并且让鲁迅笔下的人物复活,点出只有“孔乙己、乏走狗、鲁四老爷之流”才害怕鲁迅,极具讽刺意义。
5.学结尾
结尾段,作者站在国家繁荣富强的高度论及“怕鲁迅”的后果,回应本文立论“‘树人’需要鲁迅”,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注]也。 ——《孟子·尽心上》
注释:跃如:将做而未做某事时的样子,也可以理解为跃跃欲试的意思。
[翻译] 君子拉满弓却不将箭射出去,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明理知义] 在孟子看来,无论学习什么本领,都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韧劲儿。而这种韧劲儿必须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发挥作用。人的资质是天生的,虽然有智有愚,但是这不是决定因素,只要好学,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缺陷。
铁杵磨针
成语释义: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成语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①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②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方舆胜览》
[注] ①媪ǎo,年老的妇女。②卒,完成。
请将成语原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翻译: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
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在广州发动政变。事变中,中山大学遭到大搜捕,鲁迅冒着狂风暴雨设法营救被捕学生,并以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表示抗议。学校当局想利用他的声望装饰门面,都被鲁迅拒绝。中大当局拉不来鲁迅,翻脸将接近过鲁迅的人都说成“鲁迅派”或“语丝派”,用尽手段孤立鲁迅。鲁迅看穿了反动派罗织罪名的伎俩,坚持继续留在广州从事创作和翻译。 来访的青年朋友恳切地劝他到别的地方去。鲁迅说:“他们不是造谣说我已逃走了,逃到汉口去了吗?现在到处都是乌鸦一般黑,我就不走,也不能走。倘一走,岂不正好给他们造谣?”
[人生教益]
[骨气]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鲁迅的骨气体现在他不屈从于学校当局,是他人格的完美体现。
[猛士] 鲁迅的无畏之举告诉我们“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悚然(sǒnɡ) 监生(jiān)
银镯子(zhuó) 陈抟(tuán)
B.寒暄(xuān) 模样(mú)
青霭(ǎi) 朱拓(tuò)
C.蹙缩(cù) 一瞥(piē)
新正(zhènɡ) 更事(ɡènɡ)
D.蹒跚(shān) 醺醺(xūn)
讪讪(shàn) 间或(jiàn)
解析:选D A项,“监”应读jiàn;B项,“拓”应读tà;C项,“正”应读zhēnɡ,“更”应读ɡ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俨然 怨府 踌蹰 出人投地
B.窈陷 瘦削 尘芥堆 百无聊懒
C.渲染 喧闹 宣泄 沸反盈天
D.缪种 草窠 贺家墺 必恭必敬
解析:选C A项,“出人投地”应为“出人头地”;B项,“百无聊懒”应为“百无聊赖”;D项,“缪种”应为“谬种”。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__①__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_②__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_③_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__④__,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__⑤__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__⑥__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






A
尽管


然而


B
因为

所以
果然


C
既然

所以
果然

所以
D
即使


然而

所以

解析:选B 第一个句子应为因果关系,第二个空是转折关系,据此即可判断应选B,再将其他词语代入验证,B项正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那些在“魔兽世界”游戏停服期间百无聊赖的网游玩家们而言,这一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温情的帖子成了消解心中郁闷和寂寞的一剂良药。
B.众多明星全新打造的最新造型非常惊艳大胆,让人眼前一亮,真可谓沸反盈天、争奇斗艳。
C.李大夫五十来岁,看上去精明强干,据说是心血管方面的全国知名专家。
D.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和常人无异,某些老同志还说他们“少不更事”,但一谈起缉毒来,大家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专业和智慧。
解析:选B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哗嘈杂,不能用来形容“最新造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
C.由于《古文观止》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自问世以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D.换一个角度读《祝福》,把一笔笔“经济账”算清,我们便读出人物非同寻常的命运和渊薮,读出小说别样的深意和境界。
解析:选D A项,“范围和人数”应为“人数和范围”,这样才与后面“更多更广泛”对应;B项,两面对一面,可在“繁荣”后加上“与否”;C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可去掉“由于”。
6.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每小题不超过10个字)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2)鲁迅侧重的是
(3)歌德侧重的是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概括观点异同的能力,通读材料,可见他们都强调积累材料,但侧重点各有不同,鲁迅强调积累的态度,歌德强调积累的内容,而教授则强调积累的方法。
参考答案:(1)要注意积累材料 (2)积累要长期坚持 (3)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 (4)要多积、广积材料
7.下面这幅图,是画家范曾为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所作的插图,请联系《祝福》的相关情节和画中人物的性格,为祥林嫂设计一段心理描写。
答:


参考答案:祥林嫂:第一次不让我碰祭具时我就觉得奇怪,难道我犯了什么罪过吗?四婶说我有罪过,我也认了。可是我不是已经捐过门槛,赎了这一辈子的罪了吗?难道神灵还没有“宽恕”我吗?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
孤独者(节选)
鲁 迅
山阳的教育事业的状况很不佳。我到校两月,得不到一文薪水,只得连烟卷也节省起来。但是学校里的人们,虽是月薪十五六元的小职员,也没有一个不是乐天知命的,仗着逐渐打熬成功的铜筋铁骨,面黄肌瘦地从早办公一直到夜,其间看见名位较高的人物,还得恭恭敬敬地站起,实在都是不必“衣食足而知礼节”的人民。我每看见这情状,不知怎的总记起连殳临别托付我的话来。他那时生计更其不堪了,窘相时时显露,看去似乎已没有往时的深沉,知道我就要动身,深夜来访,迟疑了许久,才吞吞吐吐地说道——
“不知道那边可有法子想?——便是钞写,一月二三十块钱的也可以的。我……”
我很诧异了,还不料他竟肯这样的迁就,一时说不出话来。
“我……我还得活几天……”
“那边去看一看,一定竭力去设法罢。”
这是我当日一口承当的答话,后来常常自己听见,眼前也同时浮出连殳的相貌,而且吞吞吐吐地说道“我还得活几天”。到这些时,我便设法向各处推荐一番;但有什么效验呢,事少人多,结果是别人给我几句抱歉的话,我就给他几句抱歉的信。到一学期将完的时候,那情形就更加坏了起来。那地方的几个绅士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自然是决不指名的,但措辞很巧妙,使人一见就觉得我是在挑剔学潮,连推荐连殳的事,也算是呼朋引类。
我只好一动不动,除上课之外,便关起门来躲着,有时连烟卷的烟钻出窗隙去,也怕犯了挑剔学潮的嫌疑。连殳的事,自然更是无从说起了。这样地一直到深冬。
下了一天雪,到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我在小小的灯火光中,闭目枯坐,如见雪花片片飘坠,来增补这一望无际的雪堆;故乡也准备过年了,人们忙得很;我自己还是一个儿童,在后园的平坦处和一伙小朋友塑雪罗汉。雪罗汉的眼睛是用两块小炭嵌出来的,颜色很黑,这一闪动,便变了连殳的眼睛。
“我还得活几天!”仍是这样的声音。
“为什么呢?”我无端地这样问,立刻连自己也觉得可笑了。
这可笑的问题使我清醒,坐直了身子,点起一枝烟卷来;推窗一望,雪果然下得更大了。听得有人叩门;不一会,一个人走进来,但是听熟的客寓杂役的脚步。他推开我的房门,交给我一封六寸多长的信,字迹很潦草,然而一瞥便认出“魏缄”两个字,是连殳寄来的。
这是从我离开S城以后他给我的第一封信。我知道他疏懒,本不以杳无消息为奇,但有时也颇怨他不给一点消息。待到接了这信,可又无端地觉得奇怪了,慌忙拆开来。里面也用了一样潦草的字体,写着这样的话——
申飞……
我称你什么呢?我空着。你自己愿意称什么,你自己添上去罢。我都可以的。
别后共得三信,没有复。这原因很简单:我连买邮票的钱也没有。
你或者愿意知道些我的消息,现在简直告诉你罢:我失败了。先前,我自以为是失败者,现在知道那并不,现在才真是失败者了。先前,还有人愿意我活几天,我自己也还想活几天的时候,活不下去;现在,大可以无须了,然而要活下去……
然而就活下去么?
愿意我活几天的,自己就活不下去。这人已被敌人诱杀了。谁杀的呢?谁也不知道。
人生的变化多么迅速呵!这半年来,我几乎求乞了,实际,也可以算得已经求乞。然而我还有所为,我愿意为此求乞,为此冻馁,为此寂寞,为此辛苦。但灭亡是不愿意的。你看,有一个愿意我活几天的,那力量就这么大。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同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配活下去;别人呢?也不配的。同时,我自己又觉得偏要为不愿意我活下去的人们而活下去;好在愿意我好好地活下去的已经没有了,再没有谁痛心。使这样的人痛心,我是不愿意的。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快活极了,舒服极了;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
你以为我发了疯么?你以为我成了英雄或伟人了么?不,不的。这事情很简单:我近来已经做了杜师长的顾问,每月的薪水就有现洋八十元了。
申飞……
你将以我为什么东西呢,你自己定就是,我都可以的。
你大约还记得我旧时的客厅罢,我们在城中初见和将别时候的客厅。现在我还用着这客厅。这里有新的宾客,新的馈赠,新的颂扬,新的钻营,新的磕头和打拱,新的打牌和猜拳,新的冷眼和恶心,新的失眠和吐血……
你前信说你教书很不如意。你愿意也做顾问么?可以告诉我,我给你办。其实是做门房也不妨,一样地有新的宾客和新的馈赠,新的颂扬……
我这里下大雪了。你那里怎样?现在已是深夜,吐了两口血,使我清醒起来。记得你竟从秋天以来陆续给了我三封信,这是怎样的可以惊异的事呵。我必须寄给你一点消息,你或者不至于倒抽一口冷气罢。
此后,我大约不再写信的了,我这习惯是你早已知道的。何时回来呢?倘早,当能相见。——但我想,我们大概究竟不是一路的;那么,请你忘记我罢。我从我的真心感谢你先前常替我筹划生计。但是现在忘记我罢;我现在已经“好”了。
连殳。十二月十四日。
(选自《彷徨》,有改动)
8.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小说穿插了两处环境描写,第一处写“雪景”,渲染了“我”内心的孤独。“我”“除上课之外,便关起门来躲着”,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凄冷。地方绅士攻击“我”,说“我”“挑剔学潮”。第二处写“雪景”,推窗看雪,“我”听到了叩门声,接着写连殳的来信,引起下文,所以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9.小说中连殳给“我”的信中两次提到“我都可以的”,“可以”分别指的是什么?连殳为什么要这样说?
答:



参考答案:第一个“可以”指的是在“我”的名字后加上什么样的称谓连殳认为都可以。第二个“可以”指的是对目前的自己,也就是当了杜师长参谋的连殳,申飞如何评判都是可以的。连殳第一次这样说是因为如果对申飞称兄道弟表示亲近的话,此时的连殳已背弃了自己以往的做人准则,这样称呼申飞似乎是对申飞的侮辱;如果对申飞称呼“先生”的话,又与申飞显得生疏。第二,此时的连殳已如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没有了什么做人原则与是非标准,所以“我都可以的”反映了他无所谓、得过且过的心态。连殳第二次这样说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批判,认为自己已没有了做人的准则,所以被人称作什么东西都可以,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
10.如何理解“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这句话?
答:



参考答案:“我已经真的失败”是指连殳已经躬行他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他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为了生存,他抛弃了自己以往的主张与立场,迎合了自己曾批判厌恶的事物。“然而我胜利了”是指在世人的眼中连殳飞黄腾达了,在世俗层面上发迹了。
11.为文中画线语段“我在小小的灯火光中……便变了连殳的眼睛”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



参考答案: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之景与回忆之景结合起来,营造出静谧与孤独的氛围。回忆中的温馨与现实中的冷酷形成对比,更突出了“我”目前生存环境的险恶。作者利用“雪罗汉的眼睛”与“连殳的眼睛”的相似点,引出了人物,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过渡自然。
课件55张PPT。
“综合提能训练”见“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单击进入电子文档)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祝 福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悚然(sǒnɡ)      监生(jiān)
银镯子(zhuó) 陈抟(tuán)
B.寒暄(xuān) 模样(mú)
青霭(ǎi) 朱拓(tuò)
C.蹙缩(cù) 一瞥(piē)
新正(zhènɡ) 更事(ɡènɡ)
D.蹒跚(shān) 醺醺(xūn)
讪讪(shàn) 间或(jiàn)
解析:选D A项,“监”应读jiàn;B项,“拓”应读tà;C项,“正”应读zhēnɡ,“更”应读ɡēnɡ。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俨然  怨府  踌蹰   出人投地
B.窈陷  瘦削  尘芥堆  百无聊懒
C.渲染  喧闹  宣泄   沸反盈天
D.缪种  草窠  贺家墺  必恭必敬
解析:选C A项,“出人投地”应为“出人头地”;B项,“百无聊懒”应为“百无聊赖”;D项,“缪种”应为“谬种”。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文字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__①__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__②__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__③__很恐怕这事也一律。__④__,特别的情形开始了。傍晚,我__⑤__听到有些人聚在内室里谈话,仿佛议论什么事似的,__⑥__不一会,说话声也就止了。






A
尽管


然而


B
因为

所以
果然


C
既然

所以
果然

所以
D
即使


然而

所以
解析:选B 第一个句子应为因果关系,第二个空是转折关系,据此即可判断应选B,再将其他词语代入验证,B项正确。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那些在“魔兽世界”游戏停服期间百无聊赖的网游玩家们而言,这一看似平淡无奇却充满温情的帖子成了消解心中郁闷和寂寞的一剂良药。
B.众多明星全新打造的最新造型非常惊艳大胆,让人眼前一亮,真可谓沸反盈天、争奇斗艳。
C.李大夫五十来岁,看上去精明强干,据说是心血管方面的全国知名专家。
D.虽然表面上看来他们和常人无异,某些老同志还说他们“少不更事”,但一谈起缉毒来,大家都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专业和智慧。
解析:选B “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哗嘈杂,不能用来形容“最新造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通过祥林嫂的悲剧,无非是在告诉人们,不用刀的杀人和不见血的杀人,实比严刑峻法还严酷,被杀害的范围和人数也要更多更广泛。
B.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不仅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到文化自身的繁荣。
C.由于《古文观止》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自问世以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D.换一个角度读《祝福》,把一笔笔“经济账”算清,我们便读出人物非同寻常的命运和渊薮,读出小说别样的深意和境界。
解析:选D A项,“范围和人数”应为“人数和范围”,这样才与后面“更多更广泛”对应;B项,两面对一面,可在“繁荣”后加上“与否”;C项,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可去掉“由于”。
6.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每小题不超过10个字)
(1)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2)鲁迅侧重的是 
(3)歌德侧重的是 
(4)历史学教授侧重的是 
解析:此题考查归纳概括观点异同的能力,通读材料,可见他们都强调积累材料,但侧重点各有不同,鲁迅强调积累的态度,歌德强调积累的内容,而教授则强调积累的方法。
参考答案:(1)要注意积累材料 (2)积累要长期坚持 (3)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 (4)要多积、广积材料
7.下面这幅图,是画家范曾为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所作的插图,请联系《祝福》的相关情节和画中人物的性格,为祥林嫂设计一段心理描写。
答: 
 
 
参考答案:祥林嫂:第一次不让我碰祭具时我就觉得奇怪,难道我犯了什么罪过吗?四婶说我有罪过,我也认了。可是我不是已经捐过门槛,赎了这一辈子的罪了吗?难道神灵还没有“宽恕”我吗?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8~11题。
孤独者(节选)
鲁 迅
山阳的教育事业的状况很不佳。我到校两月,得不到一文薪水,只得连烟卷也节省起来。但是学校里的人们,虽是月薪十五六元的小职员,也没有一个不是乐天知命的,仗着逐渐打熬成功的铜筋铁骨,面黄肌瘦地从早办公一直到夜,其间看见名位较高的人物,还得恭恭敬敬地站起,实在都是不必“衣食足而知礼节”的人民。我每看见这情状,不知怎的总记起连殳临别托付我的话来。他那时生计更其不堪了,窘相时时显露,看去似乎已没有往时的深沉,知道我就要动身,深夜来访,迟疑了许久,才吞吞吐吐地说道——
“不知道那边可有法子想?——便是钞写,一月二三十块钱的也可以的。我……”
我很诧异了,还不料他竟肯这样的迁就,一时说不出话来。
“我……我还得活几天……”
“那边去看一看,一定竭力去设法罢。”
这是我当日一口承当的答话,后来常常自己听见,眼前也同时浮出连殳的相貌,而且吞吞吐吐地说道“我还得活几天”。到这些时,我便设法向各处推荐一番;但有什么效验呢,事少人多,结果是别人给我几句抱歉的话,我就给他几句抱歉的信。到一学期将完的时候,那情形就更加坏了起来。那地方的几个绅士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自然是决不指名的,但措辞很巧妙,使人一见就觉得我是在挑剔学潮,连推荐连殳的事,也算是呼朋引类。
我只好一动不动,除上课之外,便关起门来躲着,有时连烟卷的烟钻出窗隙去,也怕犯了挑剔学潮的嫌疑。连殳的事,自然更是无从说起了。这样地一直到深冬。
下了一天雪,到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我在小小的灯火光中,闭目枯坐,如见雪花片片飘坠,来增补这一望无际的雪堆;故乡也准备过年了,人们忙得很;我自己还是一个儿童,在后园的平坦处和一伙小朋友塑雪罗汉。雪罗汉的眼睛是用两块小炭嵌出来的,颜色很黑,这一闪动,便变了连殳的眼睛。
“我还得活几天!”仍是这样的声音。
“为什么呢?”我无端地这样问,立刻连自己也觉得可笑了。
这可笑的问题使我清醒,坐直了身子,点起一枝烟卷来;推窗一望,雪果然下得更大了。听得有人叩门;不一会,一个人走进来,但是听熟的客寓杂役的脚步。他推开我的房门,交给我一封六寸多长的信,字迹很潦草,然而一瞥便认出“魏缄”两个字,是连殳寄来的。
这是从我离开S城以后他给我的第一封信。我知道他疏懒,本不以杳无消息为奇,但有时也颇怨他不给一点消息。待到接了这信,可又无端地觉得奇怪了,慌忙拆开来。里面也用了一样潦草的字体,写着这样的话——
申飞……
我称你什么呢?我空着。你自己愿意称什么,你自己添上去罢。我都可以的。
别后共得三信,没有复。这原因很简单:我连买邮票的钱也没有。
你或者愿意知道些我的消息,现在简直告诉你罢:我失败了。先前,我自以为是失败者,现在知道那并不,现在才真是失败者了。先前,还有人愿意我活几天,我自己也还想活几天的时候,活不下去;现在,大可以无须了,然而要活下去……
然而就活下去么?
愿意我活几天的,自己就活不下去。这人已被敌人诱杀了。谁杀的呢?谁也不知道。
人生的变化多么迅速呵!这半年来,我几乎求乞了,实际,也可以算得已经求乞。然而我还有所为,我愿意为此求乞,为此冻馁,为此寂寞,为此辛苦。但灭亡是不愿意的。你看,有一个愿意我活几天的,那力量就这么大。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同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配活下去;别人呢?也不配的。同时,我自己又觉得偏要为不愿意我活下去的人们而活下去;好在愿意我好好地活下去的已经没有了,再没有谁痛心。使这样的人痛心,我是不愿意的。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这一个也没有了。快活极了,舒服极了;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
你以为我发了疯么?你以为我成了英雄或伟人了么?不,不的。这事情很简单:我近来已经做了杜师长的顾问,每月的薪水就有现洋八十元了。
申飞……
你将以我为什么东西呢,你自己定就是,我都可以的。
你大约还记得我旧时的客厅罢,我们在城中初见和将别时候的客厅。现在我还用着这客厅。这里有新的宾客,新的馈赠,新的颂扬,新的钻营,新的磕头和打拱,新的打牌和猜拳,新的冷眼和恶心,新的失眠和吐血……
你前信说你教书很不如意。你愿意也做顾问么?可以告诉我,我给你办。其实是做门房也不妨,一样地有新的宾客和新的馈赠,新的颂扬……
我这里下大雪了。你那里怎样?现在已是深夜,吐了两口血,使我清醒起来。记得你竟从秋天以来陆续给了我三封信,这是怎样的可以惊异的事呵。我必须寄给你一点消息,你或者不至于倒抽一口冷气罢。
此后,我大约不再写信的了,我这习惯是你早已知道的。何时回来呢?倘早,当能相见。——但我想,我们大概究竟不是一路的;那么,请你忘记我罢。我从我的真心感谢你先前常替我筹划生计。但是现在忘记我罢;我现在已经“好”了。
连殳。十二月十四日。
(选自《彷徨》,有改动)
8.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小说穿插了两处环境描写,第一处写“雪景”,渲染了“我”内心的孤独。“我”“除上课之外,便关起门来躲着”,暗示了社会环境的凄冷。地方绅士攻击“我”,说“我”“挑剔学潮”。第二处写“雪景”,推窗看雪,“我”听到了叩门声,接着写连殳的来信,引起下文,所以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9.小说中连殳给“我”的信中两次提到“我都可以的”,“可以”分别指的是什么?连殳为什么要这样说?
答:   
 
 
 
参考答案:第一个“可以”指的是在“我”的名字后加上什么样的称谓连殳认为都可以。第二个“可以”指的是对目前的自己,也就是当了杜师长参谋的连殳,申飞如何评判都是可以的。连殳第一次这样说是因为如果对申飞称兄道弟表示亲近的话,此时的连殳已背弃了自己以往的做人准则,这样称呼申飞似乎是对申飞的侮辱;如果对申飞称呼“先生”的话,又与申飞显得生疏。第二,此时的连殳已如行尸走肉般地活着,没有了什么做人原则与是非标准,所以“我都可以的”反映了他无所谓、得过且过的心态。连殳第二次这样说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批判,认为自己已没有了做人的准则,所以被人称作什么东西都可以,反映出他内心的痛苦。
10.如何理解“我已经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这句话?
答:   
 
 
 
参考答案:“我已经真的失败”是指连殳已经躬行他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他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为了生存,他抛弃了自己以往的主张与立场,迎合了自己曾批判厌恶的事物。“然而我胜利了”是指在世人的眼中连殳飞黄腾达了,在世俗层面上发迹了。
11.为文中画线语段“我在小小的灯火光中……便变了连殳的眼睛”写一段赏析文字。
答:   
 
 
 
参考答案: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眼前之景与回忆之景结合起来,营造出静谧与孤独的氛围。回忆中的温馨与现实中的冷酷形成对比,更突出了“我”目前生存环境的险恶。作者利用“雪罗汉的眼睛”与“连殳的眼睛”的相似点,引出了人物,暗示了人物的命运,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过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