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历史上册 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6 14:5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历史上一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2.“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
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3.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4.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6.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应到 (  )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 D.浙江余姚
7.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8.《左传》中记载:在一个重要的仪式上,司空(官名)冉季代表周天子向周武王之弟康叔分赐疆土,司徒(官名)陶叔代表周天子向康叔分赐平民、奴隶。这一仪式反映出西周实行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奴隶制 D.分封制
9.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这是中国 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 商代都城遗址。商代的哪一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 里( )
A.汤 B.盘庚 C.纣 D.武丁
10.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C.大盂鼎
11.以下故事可以通过甲骨文考证的是( )
A.尧的传说 B.舜的故事 C.大禹治水 D.武王伐纣
12.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水利工程的修建 D.金属货币的流通
13.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14.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 ①韩 ②赵 ③楚 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16.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
18.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建立县制 B.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C.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19.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长平之战④牧野之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 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1.根据商鞅制定的法令,秦国有很多人获得国君奖赏的爵位和土地。这些人获得奖赏时的身份应该是( )。A.农民 B.军人 C.商人 D.铁匠
22.《诗经》中有很多诗句歌颂周武王完成伐纣灭商大业。武王灭商发生在()。
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771年
23.“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24.海外华人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 )
A.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 B.海外华人散居世界各地
C.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5. 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8分)阅读下列材料: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请回答:
(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传说中哪个部落?(2分)
(2)“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次战役?(2分)
(3)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指谁?(4分)
27.(8分)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右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4分)
(2)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2分)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28.(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思辨色彩。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等。
材料二: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法治思想对秦王朝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
材料三:墨子的思想体系有两大核心:一是“兼相爱,交相利”,即所谓的 ;二是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的 。
(1)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思辨色彩”?最能体现老子的思想思辨色彩的著作是什么?(4分)
(2)材料二法治思想的内容是什么?根据此思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4分)
(3)材料三的横线处的内容分别是什么?(2分)
(4)三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时期的什么局面?(2分)
2929.(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
材料二:
项目
主要内容
政治
(1)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 特权
(3)改革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 ,禁止私斗
经济
(5)废除 ,允许土地
(6)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7)统一
军事
(8)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

(一)战国形势图 (二)变法内容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
——《资治通鉴》
(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2分)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2分)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2分)变法的时间是哪年?(2分)
(3)材料二(一)战国形势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哪个国家?(4分)(二)变法内容补充完整(8分)
(4)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变法影响如何?(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D
C
D
C
B
D
B
B
D
D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D
B
A
A
D
A
B
D
B
C
A
D
D
二、材料题:
26、(1)皇帝 (2)着陆之战 (3)黄帝、炎帝
27、(1)分封制;国王(天子)
(2)稳定周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8、(1)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道德经》。
(2)以法治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3)兼爱,非攻。 (4)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29、(1)商鞅;法家。 (2)秦孝公;公元前356年。
(3)①燕 ,②齐 ,③楚 ,④秦 。
项目
主要内容
政治
(1)确立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 世袭 特权
(3)改革 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 法度 ,禁止私斗
经济
(5)废除 井田制 ,允许土地 自由买卖
(6)鼓励 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7)统一 度量衡
军事
(8)奖励 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 目的:取信于民;(或做人要有诚信;)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