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课下能力提升+教学案):第10课 蜀道难(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课下能力提升+教学案):第10课 蜀道难(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6 18:08:00

文档简介


[新课入门须知]
[朝闻天下]
陕川共商秦蜀古道(蜀道)“申遗”
近日,秦蜀古道“申遗”联席工作会议召开,陕西、四川两省文物部门约定围绕此项“申遗”建立联合机制。
秦蜀古道是由关中平原通往成都平原的古道。是陕西、四川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道路。秦蜀古道交通系统主要由七条线路构成,是中国重要的文化线路之一,是古代连接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的重要历史通道,是黄河流域文明与长江流域文明交融的文化通道,沿线分布有建筑、桥梁、道路、石窟、石刻遗存和地质、水文、生态等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众多文化遗产。
陕西省文物局局长赵荣在会上表示,做好秦蜀古道文化线路保护和“申遗”工作,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档案]
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困苦,卒于当涂。其诗语言清新自然,成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作品
《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蜀道难》等。
评价
唐代杰出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背景链接]
对《蜀道难》的写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但现在基本赞同下面这种说法,即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天宝初年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
[知识园地]
1.古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近体诗形成前,它包括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如曹操的《观沧海》;自汉代始,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如《古诗十九首》就是五古,到了唐代,七古大量地出现,唐人又称七古为长句,如白居易的《琵琶行》;杂言诗是古体诗所独有的,诗句长短不齐,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如李白的《蜀道难》。
2.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像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特点:主张创作自由,描写自然,注重民间文学,艺术上尊创新反模仿,重奇特而轻平凡,想像丰富,幽深奇谲,以大胆的想像和夸张,描写奇特的情节,塑造非凡的、独特的性格特点。
[名句点击]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4.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6.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诗歌主旨
本诗以惊人的艺术夸张、丰富的想像力和雄伟磅礴的气势,描绘出蜀地山川奇险壮丽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当时藩镇割据局面的深刻忧虑。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开篇至“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完成下面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危乎高哉 危:形容词,高耸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于:介词,比
(3)尔来四万八千岁 尔:代词,那,那时
(4)西当太白有鸟道 当:介词,在
(5)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动词,飞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开国何茫然
古义:渺茫遥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2)可以横绝峨眉巅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或能够
(3)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情
3.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译文:蜀道难行,真比登天还难。
句式特点: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上青天难”。
[步骤二 文意理解]
4.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噫”“吁”“嚱”领起,有什么作用?
提示:开篇以三个蜀地方言叹词“噫”“吁”“嚱”领起,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5.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提示: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于不经意间渲染惊心动魄的一幕,将蜀道开通之难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夸张地打碎了人们想顺利入蜀的梦想,用神话传说的奇异色彩,突出峨眉的奇险。
二、阅读课文第二部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完成下面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动词,倒流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青泥何盘盘 何:副词,多么
盘盘:形容词,曲折盘旋的样子
(4)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动词,摸
胁:动词,屏住
(5)以手抚膺坐长叹 膺:名词,胸口
坐:副词,徒然,空
(6)但见悲鸟号古木 但:副词,只是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回:使动用法,使……回转
下: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愁: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愁
(3)问君西游何时还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雄飞雌从绕林间
雄、雌:形容词作名词,雄鸟、雌鸟
(5)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失色
3.翻译下列句子。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译文:上面有迫使太阳神的六龙车载日而回的高峻的山峰,下面有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
(2)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译文:青泥岭(的山路)多么曲折盘旋,行走百步就要围绕山峰转上九个弯。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译文:只听见悲伤的鸟儿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鸟和雌鸟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步骤二 文意理解]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两句是如何写出山势高危的?
提示:这两句运用夸张和神话传说直写山高,以“回川”之险衬托山势的高危。
5.作者是如何以青泥岭的难行来写蜀道的高危难行的?
提示:诗人着重就青泥岭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借助人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6.“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渲染了怎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
提示:诗人通过写在古树上哀号的悲鸟和月下泣血的杜鹃,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情状。
三、阅读课文第三部分(“连峰去天不盈尺”至结束),完成下面问题。
[步骤一 基础梳理]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所守或匪亲 匪同“非”,不是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动词,距离
盈:形容词,满,足
(2)其险也若此 也:助词,表舒缓语气,无实义
(3)剑阁峥嵘而崔嵬 峥嵘:形容词,高峻的样子
崔嵬:形容词,高耸的样子
(4)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吮:动词,吸
(5)锦城虽云乐 云:动词,说
(6)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动词,叹息,感叹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释义。
(1)砯崖转石万壑雷 转: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滚动,翻转
(2)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3)侧身西望长咨嗟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翻译下列句子。
(1)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译文:唉,你这个远方的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译文:一人守住关口,万人也难攻破。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译文: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自己的亲信,就会变成叛乱者。
[步骤二 文意理解]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提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前两句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后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知识解读
鉴赏表达技巧,就是鉴赏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这是术语性很强的题目,考生一定要熟悉常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才能结合本技巧的作用对诗歌作具体分析。
?答题指津
鉴赏时必须结合诗句,不能脱离诗句;用先总后分的答题顺序。具体如下:
(1)必须准确地指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对相关表达技巧作具体的鉴赏,结合相关诗句说明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四、阅读全文,完成下面问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提示:此句重复出现三次,由此而形成一个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气势,有一唱三叹之效。三叹者,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因而这一主旨句不仅在诗的结构上有着复沓的作用,同时对全诗感情的形成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全诗最后一部分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朝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探究思路]

[探究结论]
参考答案:全诗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影射政治黑暗的双关语句,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切与忧虑,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
想像丰富,句式多变
1.想像神奇,夸张大胆
本诗借送友人入蜀,以丰富的想像和夸张的笔法,极写蜀地山川的雄奇壮丽,表现出对它们的热爱。“蚕丛及鱼凫”开国的传说,“五丁开山”的神话,“六龙回日”的高危,“天梯石栈”的险要,诸如此类,想像神奇而瑰丽;“难于上青天”的感叹,“去天不盈尺”的连峰,“飞湍瀑流”的鸣响,“枯松倒挂”的惊险,作者极尽夸张之能事,为我们描绘了蜀地山川的神奇险峻。
2.句式多变,富有表现力
本诗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模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变化多端。

[课内素材]
孤愤狂歌之李白
李白道“蜀道难”“行路难”,却一直在走。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们佩服。李白洒脱,不寄托于高堂的尊严,不艳羡那官场的利禄,站在诗人的位置上,任清风涤荡心胸,随月晖起舞弄影。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吟出了好大的斗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吟出了好大的气魄。于是,大唐的江山史册上又多了几分厚重、灵动的神气!
[运用角度] “个性”“面对挫折”“追求”等。
[精彩运用]
你让力士脱靴、贵妃研墨,你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你率真的感情,如大江东去波涛滚滚,如黄河决堤飞天而来。你的热情会融化一切坚冰,你的活力可冲破一切阻塞;你豪迈的气概与天地同在,你浪漫的情怀与日月争辉。和你在一起,没时间感叹衰老疲惫;和你在一起,永不会产生美人迟暮之悲。 你恢弘瑰丽的锦绣文章,总滋润我贫瘠干涸的心田。人世莫测,世路多艰,所以人的心情也如同多彩的四季、瞬息万变的红霓。于是,得志时,你放声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你细细低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既然现实无法让你摆脱烦恼与痛苦,那么就让心灵自我放逐到一个自在逍遥的新境界。
寻 李 白
余光中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地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扣我额头
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都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赏析] 这首诗以李白失踪开篇,以李白乘飞碟归去终结,因此,寻李白便成为全诗的主调。在淋漓尽致的倾诉中,让读者充分领略了作为诗人的李白不凡的风度、独特的气质、飘逸的胸怀、洒脱的心神,让人千载之下如获见之。余光中的奇思妙想还表现在,他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写,一方面是诗人李白的世界,一方面是千年之后余光中心中的世界,二者圆融幻化,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任想像自由驰骋,任意挥洒,从而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多层次的美。
课件49张PPT。谢谢!课下能力提升(十) 蜀道难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组是(  )
①可以横绝峨眉巅 横绝:横渡
②使人听此凋朱颜 朱:红
③连峰去天不盈尺 去:离开;盈:满、足
④噫吁嚱!危乎高哉 危:高
⑤以手抚膺坐长叹 坐:坐下来
⑥剑阁峥嵘而崔嵬 峥嵘:高峻的样子
A.①⑥ B.①④
C.②⑥ D.③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茫然:前途迷茫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   胁息:屏住呼吸
C.侧身西望长咨嗟   咨嗟:叹息,感叹
D.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逆折:回旋,倒流
4.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B.侧身西望长咨嗟
C.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D.砯崖转石万壑雷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
(2)(2016·全国甲卷)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蜀道难》中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10分)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见说蚕丛路①,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②。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 ①蚕丛路:蚕丛,传说中蜀国的开国君主。蚕丛路,代称入蜀的道路。②春流:泛指春天水涨,江水奔流。蜀城:指成都。一说泛指蜀中城市。
6.简要分析这首诗首联与《蜀道难》首句在写法上的不同。(5分)
答: 
 
 
7.具体描绘蜀道“崎岖不易行”的句子是哪几句?试简要分析。(5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0分)
入清溪①行山中
李 白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合,溪里言弥静。
无事令人幽,停桡②向余景。
【注】 ①清溪:水名,在今安徽贵池北。②桡(ráo):桨。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答: 
 
 
9.诗的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5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10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 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0.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5分)
答: 
 
 
11.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5分)
答: 
 
 
 
三、语言运用(12分)
12.下面这段话有多处表述不当的地方,请挑出三处并加以改正。(3分)
①《蜀道难》着力描绘了蜀道的艰辛恐怖,②但我们读完之后,不但不感到害怕,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③这是为什么呢?④从描写对象来说,⑤蜀道虽然具备艰难万状,使人害怕,⑥但又具有雄壮美的特点。在诗人笔下,⑦跟美丽的神话传说结合起来,更形成一种诱人的魅力。
第    处 
第    处 
第    处 
13.下面是一副有关李白的对联,请对其作简要赏析。(60字左右)(6分)
对联:狂到世人皆欲杀 醉来天子不能呼
赏析:
 
 
14.在下面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使前后内容对应,句式相近,语意关联。(3分)
个性是一种魅力,它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昭示于人。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         ,        ,         ,这些历史人物个性魅力感人至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
课下能力提升(十)
1.解析:选D ③去:距离。⑤坐:空,徒。
2.解析:选C A项,均译为只;B项,均译为比,介词;C项,表并列/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D项,均译为助词,表停顿,无义。
3.解析:选A 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4.解析:选D A、B、C三项中的加点字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中的“转”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5.答案:(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6.答案:本诗首联只是平静地叙述,宛如对好友娓娓而谈,感情诚挚恳切,“见说”一词显得委婉;《蜀道难》首句则是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
7.答案:“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马头升起翻腾,似腾云驾雾。“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妙,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
8.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首联写舟之“轻”“疾”,表现出诗人“入山中”的畅快与惊喜;中间两联,诗人置身山水,与鱼鸟为伴,心情愉悦而恬淡;尾联,诗人被山间的幽美夕景所吸引,“停桡”驻足,沉醉其中。
9.答案:①俯仰结合(远近结合)。诗人“起坐”舟中,俯视溪底,鱼儿往来;仰望四周及上空,鸟儿翩飞。一俯一仰,使景物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②动静结合。诗人行舟观景,青山倒映在水中,随溪水荡漾。景象逼真,巧妙地融山水于一体,寓静于动,蕴含生机,别有情趣。
10.答案:“雁引愁心去”更妙。此句运用拟人手法,很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遇赦后的高兴心情。跟下句对偶工整,愁心去,好月来,更能体现出作者思想情感的变化。
11.答案: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想像奇特,恍如仙境。强化了作者兴奋、豪迈的情感,有一种重获自由的欣喜若狂的感觉。
12.答案:① “艰辛”改为“艰险”。
② “为诗的夸张的描写所激动,所感染”前加“反而”。
⑤ 删去“具备”。
⑦ 在“跟美丽的神话传说”前补上“它”。(任写三个即可)
13.答案:上联围绕“狂”字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特点;下联围绕“醉”字既点出了李白爱酒的嗜好,又表现了他不媚权贵的品质。全联鲜明而生动地刻画出了李白的性格特征。
14.答案:示例:只愿大庇天下寒士的杜甫 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陶渊明 执着于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