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课下能力提升+教学案):第13课 虞美人 蝶恋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课件+课下能力提升+教学案):第13课 虞美人 蝶恋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6 18:08:14

文档简介


[新课入门须知]
[朝闻天下]
我的乡愁何处安放
“这一生,我们都走在回家的路上。”聚焦特殊的去台老兵群体,他们各有各的故事,但他们回家的愿望大抵相同。《原乡》着眼于这样一段特殊的历史,拍出来的故事必定是动人的。而眷村和居住在眷村里的人这一故事主体又是国产剧少有的,导演张国立表示:对于《原乡》这种题材,在当下很多导演都不会轻易尝试,从开拍之初,各方面的压力就随之而来。但他拍摄《原乡》的初衷始终未曾改变过,就是对那个时代尽可能本真地记录,提醒大家不要忘记这段历史以及历史留下来的骨肉分离之痛。
正如《原乡》中所展示的那样,最初聚居在台湾“眷村”的“原乡人”遭到了歧视和不公平的对待,甚至连最基本的思乡表达都受到台湾政局的监控和恐吓。当年十七八岁的小伙盼到花甲之年还不能与亲人相见。大陆的“根”,台湾的“家”,纠缠着这些老兵的一生。日益焦灼的思念让“返乡探亲运动”愈演愈烈,台湾地区的两岸戒严政策最终“开禁”。这些老兵们踏上了还乡之旅。
《原乡》自播出至今,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有评价表示,究其原因,逃不过一个“真”字。真情实感、真实场景再加上实力演员们的真情演绎,令该剧从一开始便直击观众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今日海峡两岸亲人的幸福团聚、各种贸易文化之间的频繁往来,都是剧中“原乡人”奋争的结果,都是两岸中国人用人心凝聚的“顺之则昌”的历史潮流。
[作者档案]


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位君主,世称李后主。开宝八年(975)宋灭南唐,李煜被俘至汴京(开封),太平兴国三年(978)被毒死。
在他的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最高,今存三十多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艳情和闲愁,风情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练,概括性强,而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


与其父李璟并称“南唐二主”,俱为五代著名词人。





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小时即有才名,七岁能文。据《宋史》记载,景德初年,便“以神童荐,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御史中丞,改兵部侍郎,兼秘书监,资政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明道元年(1032)迁参知政事、尚书左丞。至和二年卒,年六十五,谥元献。


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踏莎行》等,有《珠玉词》传世。


太平宰相、宋词初祖。
[背景链接]
1.《虞美人》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封违命侯,实被软禁。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李煜作此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唱,太宗震怒,加上徐铉出卖,太宗便下旨用牵机药将李煜毒死。李煜死时年仅41岁,这首《虞美人》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2.《蝶恋花》
晏殊早年显达,诗酒成为他生活的中心。晏殊的词作善于造语,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苦心刻画而又不显斧凿痕迹的丽句,在他的词中十分多见。他在写景方面具有特色的作品比较多,影响较大。
[知识园地]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因为词中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合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等别称。
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牌原是曲谱的名称,乐曲失传后就成了词的格式的标志。不同的词牌规定了不同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与词的内容无必然联系,有的在词牌下面有标题,表明作品的主题。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余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见清代毛先舒《填词名解》)
可将词在唐宋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时期:


时期
主要风格
代表作家
唐、五代、北宋初年
婉约艳丽
温庭筠、李煜、晏殊
北宋中叶到南渡
婉约、豪放并举
苏轼、柳永、
秦观、李清照
南宋前期
壮怀高唱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感低吟
姜夔、张炎




一、读准字音
1.雕阑玉砌(qì) 2.不谙(ān)
3.彩笺(jiān) 4.槛菊愁烟(jiàn)
二、词语解释
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堪:忍受
2.雕阑玉砌应犹在 阑:栏杆
砌:台阶
3.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栏杆
4.罗幕轻寒 罗幕:丝织的帷幕
5.明月不谙离别苦 谙:熟悉,知晓
6.昨夜西风凋碧树 凋:使……凋谢
碧树:绿树
7.欲寄彩笺兼尺素 彩笺:彩色的信笺
尺素:代书信
三、名句默写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4.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一、了解行文脉络
二、把握诗歌主旨
1.《虞美人》
本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流露出强烈的故国之思,并把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2.《蝶恋花》
这是一首写离别的词,上阕写景,借景传情,抒发了词人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情;下阕写人,写主人公的相思与期待,意境深远。
一、阅读《虞美人》一词,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1.“小楼昨夜又东风”,一个“又”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一个“又”字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2.试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3.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提示:上片“春花秋月何时了”写的是眼前实景,接着转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往事知多少”,这里是虚写,含有韶光易逝的感慨。忽然又转到眼前的景物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于是登楼遥望,然而“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又是虚写,作者再一次沉入到对往事的回忆中了。下片一开始虚写“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他把“雕阑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饱含物是人非之感,最后他把这一切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以愁驭文,行文跌宕起伏。
虚 实 结 合
?知识解读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实”)与想像的景、事(“虚”)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已逝之景之境,设想的未来之境。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答题指津
解答此类题目包括三个要点:
(1)指出虚实结合的手法,回答时要规范使用术语,答“虚实结合”或“虚实相生”。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诗歌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忌架空分析。
(3)分析运用虚实结合手法的效果,并答出运用该手法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蝶恋花》一词,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4.简要分析“槛菊愁烟兰泣露”中的“愁”“泣”二字的妙处。
提示:该句写秋晓庭院中的景物。用“愁”来表现菊在“烟”中所感,用“泣”来解释兰上何以有“露”,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上,表面上说的是菊与兰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菊与兰的人格化,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哀愁。
5.“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是如何借燕子来写人的心理的?表达了女子怎样的情感?
提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借燕子的飞去写女子敏感的心理;二是借燕子的双飞写女子的孤独。词人用含蓄的笔法细腻地写出了女子的哀愁和心中的孤寒。
6.“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之景吗?“凋”字应如何理解?
提示:“昨夜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强劲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故“凋”字既写出了景,又道出了情。
“罗幕轻寒”与“燕子双飞去”这两句之间有必然关系吗?作者为什么特别点出“双飞”?
[探究思路]
―→―→
[探究结论]
参考答案:“罗幕轻寒”与“燕子双飞去”这两者之间本不一定存在着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气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里,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的。这里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倒不如说是写帘中人的感觉——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独凄清而引起的寒意。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这两句表面上只写客观景物,实则暗含着浓浓的情感,真乃“一切景语皆情语”。

《虞美人》
化抽象为具体
本词的情感可用一个“愁”字来概括。但对于这抽象的“愁”,诗人却能化抽象为具体,借用比喻,写出了“愁”之多(一江春水),而且连绵不绝永无止境(向东流),这很自然地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愁绪犹如那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既多且长,诗人以此来表达愁绪该是何等形象,何等生动。而且李煜身处汴京本来望不到长江,却以江水为喻,含有诗人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土故国之意,这使“愁”有了更深的含义,那就是故国之思、亡国之愁,而不是个人的闲愁,也许正是这一点才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吧!
《蝶恋花》
烘托与反衬
作者善于将主观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用了烘托与反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菊愁、兰泣、幕寒、燕飞、树凋、西风、路远、山长、水阔,这一切景物都充满了凄楚、冷漠、荒凉的气氛,从而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双飞、明月穿户,都以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反衬女子有情。

[课内素材]
千古词帝之李煜
翻阅历史,一个“错”字写就了李煜悲情的一生。年仅25岁的李煜硬生生地被历史的激流卷进政治旋涡中,登上了帝王的宝座。纵然事与愿违,也别无选择。在位15年,是李煜生命中屈辱难堪的15年,在无奈的命运中,李煜唯一可以选择的,只有自己的性情和才情。于是,历史上便出现了一位集昏庸、无为、失败于一身的皇帝,集风流倜傥、天才卓绝于一身的词家。人生,真是一个难解的谜题,也许正如李煜的生命初衷:不求威仪天下,万古不朽,但求独善其身,性情而为。是啊,政治上碌碌无为的李煜,最终以词曲艺术的辉煌不朽于世,此生,纵然错位悲情,亦不空虚。
[运用角度] “错位”“得与失”“追求”等。
[精彩运用]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往往是没有朋友的。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诉衷肠的寂寞。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寞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情将那一片片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千古才情话李煜
或许,你本就是为孤独而生。在那琼楼玉宇、夜夜笙歌的南唐深宫中,你寂寞的心一直深深掩藏在宽大的龙袍里,任谁都无法看透。而你,也只能用那凄迷华美的文字来诉说。
都说你醉心于填词作赋,沉迷于歌舞升平,殊不知那仅仅只是你排遣寂寞的方式而已!也许是巧合,正当你厌倦莺歌燕舞的时候,宋人的干戈击破你的家国山河。于是,你成了无家可归的亡国之君。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要离开了,你只能无奈地望一望自己的凤阁龙楼和玉树琼枝。你本不想走,作为一个儿子,你要在李家的庙堂里守护着先人的宗位,以尽孝道。可是你不得不走。“几曾识干戈”的你再也无力回天了,宋人的金戈铁马让你无可奈何。几名娇小的宫娥远远地望着你,也算是为你送别吧!你无奈地摇了摇头,因为你知道:纵然你是绝代的才子帝王,也逃不脱臣虏于人的命运。
东京城里的一座小院便是你违命侯的最后归宿,这儿竟然成了你亡国之君的牢笼。小楼昨夜顿起的萧瑟东风勾起了你思乡的愁绪,思乡的感觉和寂寞的空虚足以吞噬掉你的灵魂。“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在这孤独的小楼里,你终日以泪洗面。风把那泪珠吹到面前的纸笺上,浸透文字,化作了一条长恨而东的江水,汩汩不息地流淌。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也许,只有在梦中,你才能找到回家的感觉,找到一晌的欢乐。可是当梦醒的时候,你的世界里又只剩下小楼里的孤灯长夜。“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曾经黄袍裹身的帝王生活已一去不复返了。所有的浮华都已退却,剩下的只是一个词客凭栏思乡,没有人会相信你曾是一个帝王。因为落寞,你的脸上已经写满了沧桑。自从踏上宋人的囚车,你就已经注定与你的无限江山诀别了。所以,你只能在下一个轮回再见你的家国山河!来生你一定要做一个文人,用笔来塑造自己的世界,而非生于帝王之家。因为你“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也许,“天上人间”就是你南唐后主的宿命吧!
萧瑟的东风吹得你难耐“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寂寞,挥笔写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词句。也许你开始怀念曾经的歌舞升平了,于是你让宋室的歌女为你唱这满是愁绪和幽怨的词句。你凄婉的词句和铮铮作响的思念旧国之心,惊扰了宋室王者的好梦,搅得他心烦意乱。于是,他便赐你一壶酒,让你到黄泉路上寻访你那已成为烟梦的玉树琼枝。
你就这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地去了,在河水的流淌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金銮殿。两岸的景致渐渐模糊了你的双眼,一切都在河水的流淌中消逝得虚无缥缈了,而你,也在河水的淙淙之音中沉沉睡去。
梦中,你回到了属于你的文字故乡。
[赏析] 文章语言优美,意境凄凉,运用李煜的大量词句反映其亡国之痛。这位才情出众的词人,从一国之君至陷身牢笼,只能挥笔书写梦中的往日光阴,其中的辛酸悲苦,令人哀伤。
课件43张PPT。qì自谢谢!课下能力提升(十三) 虞美人 蝶恋花
(时间:45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巩固(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完结
B.雕阑玉砌应犹在 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栏杆
D.欲寄彩笺兼尺素 尺素:指书信
2.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B.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槛菊愁烟兰泣露 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D.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槛菊愁烟兰泣露。(“兰”和“菊”被人格化,作者将主观色彩移于客观景物)
B.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燕子的双飞,反衬出词人心中对感情的向往)
C.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在时间上由“今晨”回到“昨夜”)
D.昨夜西风凋碧树。(“昨夜”承上句“到晓”)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回忆故国生活,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6·山东高考)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3)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__________________。
二、类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10分)
清 平 乐
李 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6.这首词中“砌下落梅如雪乱”一句,“乱”字的使用有何妙处?(5分)
答: 
 
 
7.这首词的结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是化用杜牧的诗句“恨如春草多”,结合作品分析李煜化用的新意所在。(5分)
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0分)
撼 庭 秋
晏 殊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8.“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具体分析上阕中景和情的关系。(5分)
答: 
 
 
 
9.如何理解“心长焰短”的含义?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全诗加以赏析。(5分)
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10分)
琅 琊 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0.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
答: 
 
 
11.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5分)
答: 
 
三、语言运用(12分)
12.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可以想像成五个电影镜头,前四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最后一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像合理。(4分)
[场景] 深院小楼、春夜、月明
[人物] 李煜
镜头一:李煜凄苦地披上外衣,走上庭院的小楼,天上挂着一轮圆月,院子里的虞美人花正在开放。
镜头二: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已无法看到那“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手臂上,他陷入痛苦的回忆中。
镜头三:南唐后主王宫,规模盛大,气势恢弘的歌舞《霓裳羽衣曲》正在上演,舞女娉婷、千娇百媚;南唐后主李煜与众臣纵情欢娱,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镜头四:南唐宫殿女墙颓坏,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还在,但园囿荒芜,满目萧条……
镜头五: 
 
 
1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种境界所体现的精神。(不超过20字)(4分)
答: 
 
 
14.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分)
材料1: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北京市民戴着口罩燃放烟花时说:“很难想像,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而遗憾的是,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渴望拥有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在关注着PM2.5,可是,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
材料2:富裕的瑞士人把“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作为口头禅。废水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饭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谁,不超过三道菜;洗涤用品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品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
某报拟开办一个专题栏目,你认为这两则材料可归入哪个专题?请你以报纸编辑的身份针对上述材料写一段编后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字。
答: 
 
课下能力提升(十三)
1.解析:选B 砌:台阶。
2.解析:选C C项为拟人手法,其余均为比喻手法。
3.解析: 选B 正确的停顿应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解析:选B 燕子的双飞,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5.答案:(1)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2)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昨夜西风凋碧树 望尽天涯路
6.答案:“砌下落梅如雪乱”的意思是主人公在阶前伫立良久,梅花如雪片一样纷纷落下。“乱”字表面指落梅的纷乱,深层意思则指主人公愁思的纷乱。这种寄情于物的写法,将离愁别恨引发的内心的迷乱不安表现得精练、形象、传神。
7.答案:杜牧的“恨如春草多”是静态的比喻,而李煜则将其拓展到了“更行更远还生”的动态境界,将春草一样的“离恨”与行人远去的情景结合起来,写出了离愁别恨生成、增长的过程,生动形象,别有新意。
8.答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也可),景语“碧纱秋月,梧桐夜雨”营造出一种宁静、凄冷的氛围,烘托出词人与情人离别、音信远隔千里的孤苦寂寞以及难以排遣的怀人之情。
9.答案:“心长焰短”表面指细长的烛心和短小的火焰。实际上,心长是指情长意长、悠长的思念和悠长的恨。焰短暗示着力不从心,暗示着希望的渺茫。“心长焰短”正是词人自身的写照。这样写巧妙地表达出了诗人悠长的思念和无法与伊人相聚的愁苦。(意思对即可)
10.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琅琊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11.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12.答案:李煜手扶栏杆,俯瞰小院外,一两朵桃花在风雨中飘飘摇摇,那载着落红的溪水流向远方,目睹此景,想起自己的人生际遇,他不由发出一声长叹。
13.答案:忍得寂寞,不懈努力,成功时须低调。
14.答案:可归入环保专题。编后语示例:环境保护要说在口上,记在心上,落实在手上。我们不少人虽然知道环保的重大意义,却不愿付诸实施,对照瑞士人的做法,真该好好反思。愿大家别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