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宋发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滔滔黄河”这部分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一节中的第三课时。教材主要阐述了黄河的源流概况,上、中、下游划分及自然特征,“地上河”的成因,黄河的综合治理,黄河上、中游的水能开发等内容。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黄河上、中、下游的自然特征及黄河的综合治理,难点是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成因。从教材结构看,它是《中国的河流》一节中的结束部分。从教学内容看,它是前面教材的延续和深入。所以学习黄河的有关知识,了解黄河、认识黄河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今后学习区域地理、人文地理作重要铺垫。【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为学生终生发展有利的原则,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黄河源流概况;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危害及治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www.21-cn-jy.com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知道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的成就,树立爱国主义思想;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
3.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和地理事物的本质联系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的综合治理。21·世纪*教育网
由于学生年龄和知识范围的限制,我的教学难点放在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二、教法
在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学习黄河的概况,对黄河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设置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造成黄河泥沙量大,由母亲河变成害河等问题是气候,地形,植被等地理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对其治理也就成了一个系统的工程,因此分析黄河存在的问题和治理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知识的迁移,注意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读图、讨论、小结,使学生由直观感知,产生兴趣,逐步理解,活动强化,到树立观念,形成能力,学有所用,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学法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又是世界著名的河流。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在课堂上也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故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主要作为一个引导者,采用“小组合作”方法等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www-2-1-cnjy-com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包含三大内容:探讨新课、当堂演练、课堂总结,其中探讨新课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下面先探讨新课: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的图片,然后教师提问:这是我国那条河流?(黄河)你怎么知道它是黄河?(因为水是黄色的,更重要的标志是:这是黄河上著名的地理景观----壶口瀑布。)接着教师说:黄河是一条母亲的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创造了灿烂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有人却说她是一条害河。哪我们该怎样认识和看待黄河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滔滔黄河》。2-1-c-n-j-y
【设计意图】我用黄河的图片,展现黄河那磅礴的气势,创设情景,使学生对黄河有一感性认识,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自然地导入新课。21教育网
二、探讨新课:
【一】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黄河源流概况。
2、知道黄河的开发利用状况,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黄河的危害及治理。
3、学会分析河流水文特征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节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二】告诉学生:今天,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探讨黄河:
一、知黄河
二、颂黄河
三、忧黄河
四、治黄河
【设计意图】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分析,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安排,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框架进行教学,而是设计了四大板块,便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1·cn·jy·com
【三】分步探讨
(一)知黄河
1、黄河的概况
首先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读图2—53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黄河发源地、长度、流经的省区及注入的 海洋。
(2)找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河口和桃花峪,看一看他们分别位于哪一个省区。
(3)找出黄河的重要支流洮河、湟水、无定河、渭河、汾河。
(4)对照中国地形图,找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然后以一个小组为单位,四个人轮流回答上述四个问题,教师同时出示正确答案。
【设计意图】这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21cnjy.com
2、出示黄河水系图,与学生一道分析黄河上游的特征,然后分小组合作学习P55-57的内容,归纳总结黄河中、下游的特征。然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上游
中游
下游
特征
多峡谷 多支流 多水能
河源段水清澈
多峡谷 多支流
多泥沙 多水能
地上河 无支流
流域面积小
3、师生讨论完成:比较长江、黄河水文特征。
河流 水文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结冰期
长江
大
长
小
无
黄河
小
短
大
有
然后出示思考题: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我把“长”改为“大”,行吗?(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教师引导示范,给学生一个例子。然后再分小组讨论,便于学生在讨论时找到重点。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激发者。 2·1·c·n·j·y
(二)颂黄河
教师先出示黄河水系图,壶口瀑布图以及兵马俑图,引导学生分析黄河的奉献,然后师生总结:
黄河是一条母亲的河,她给我们有哪些奉献?
1、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
2、塑造了肥沃的平原。
3、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4、提供了灌溉水。
5、旅游资源丰富。
【设计意图】用生动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对黄河的热爱。同时为下一个“忧黄河”的环节作铺垫,引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黄河。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忧黄河
活动
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材P56、P57的阅读,P58-59的活动,想一想黄河给我们带来哪些忧患?(然后师生总结:一忧泥沙,二忧地上河,三忧凌汛 )
一忧泥沙:
教师提问
黄河泥沙主要来自哪里?(黄土高原)
2、黄土高原的泥沙为什么会进入黄河?(1、黄土高原土层疏松,地形支离破碎;2、夏季暴雨集中,对地表冲刷作用大;3、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3、大量泥沙进入黄河,导致的后果有哪些?(河水一石,其泥六斗。 跳进黄河洗不清。下游形成“地上河”。……)
二忧地上河:
出示“地上河”和“地上河”形成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地上河”,并从感性上认识“地上河”。
活动
学生先自主、合作学习P59的第4题。然后师生讨论归纳:
1、“地上河”形成过程及灾害。
(三)治黄河
1、下游“地上河”如何治理?
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2、加固黄河大堤只治了标,未治本,要彻底根治黄河就要治理好黄土高原,所以说:治黄的根本是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治黄的关键是治沙 。
具体措施:(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教师提问总结。)
在上、中游:
1、植树造林,种草,绿化大地,保持水土。
2、在山坡修水平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
3、兴修水利工程,发挥它们防洪、减淤等功能。
【设计意图】在“忧”之中,先讲“泥沙”之忧,再讲“地上河”之忧,由因到果,循序渐进;在“治”之中,先讲“地上河”之治,再讲“泥沙”之治,由治标到治本,水到渠成。这样设计降低了学习难度,便于学生理解。
三忧凌汛
1、学生阅读P59,了解什么叫凌汛。
2、教师出示黄河水系图,让学生找出黄河易发生凌汛的河段。3、议一议,当凌汛发生时可采取哪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1)控制上游水量,避免冰坝产生(水库调节、利用两岸涵闸分水、分洪区滞蓄等)
(2)破冰(破冰船、飞机投弹)
【设计意图】本环节我在授课顺序上未把“忧黄河”、“治黄河”截然分开,而是融为一体。因为我认为这就像医生看病,对症下药,忧患不同,治理措施不一样,所以就合二为一了。
二、当堂演练
(一)选择题
1、形状像“几”字形的河流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黑龙江
2、“泾渭分明”是我国的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的好坏,就像古时的泾水和渭水一样清浊分明。春秋以前泾河要比渭河清,但战国以后这两条河流就好像展开了竞赛,先是泾浊于渭,东汉以后,又渭浊于泾,两河越来越浊,至今都浊浪滚滚,泾渭不分了,其根本原因是: A、河水全无 B、河水清澈
C、流域内植被覆盖好D、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
3、治理黄河的根本是( )
A、引黄淤灌 B、加固黄河大堤
C、全流域综合开发 D、中游水土保持
4、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 D、四川盆地
(二)填图
(1)支流名称:① ________ ② ________。
(2)省级行政区域单位:③ ________ ④ ________。
(3)⑤是黄河冲积形成的平原,其名称是__________。
(4)⑥ 是黄河上中游的分界线;⑦__是黄河注入的海。⑧ __是上游的水电站之一;⑨__ 是中游著名的水利工程。
【设计意图】当堂训练,既了解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又巩固了本节课的内容。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从知黄河 、颂黄河 、忧黄河 、治黄河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滔滔黄河》,让学生了解了黄河的概况,铭记了黄河的奉献,明白了黄河的忧患,探讨了黄河的治理。黄河是中华民族母亲的河,但也是一条患病的河,让我们携起手来,望闻问切,为彻底治愈黄河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