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 2_1(江苏省南京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 2_1(江苏省南京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6-23 22: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助您教考全无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十)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第1页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知道学生认真观察课本第2~3页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 修改的结果怎样 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 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这是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清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清同学们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1)错别字(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以下修改符号:删除插入 更换调序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