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3《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说课课件 (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11-17 16:0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教材1. 本教材按照《物理课程标准》编写,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2.《平面镜成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本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3.本实验是学生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初二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关键期,也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关键期;分析学生 2. 初中生思维方式逐步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对抽象概念较难理解,可通过实验,深刻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并理解虚像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理解平 面镜成“虚”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中,感受对称美,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
①通过自主创新与探究,收集数据,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通过观察实验,感知“虚”像的含义重、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 ①平面镜成像特点
②平面镜成“虚”像
教法学法一、教法指导:
把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实验,突出教师引导的作用;
二、学法指导:
1.活动过程:学生分组实验(4人一组),全体参与,突出学生主体;
2.科学思维:学生应用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 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进行探究;
3.沟通交流:学生把小组的实验数据,结论展示给大家,与全班同学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积极思考、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分享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1.实验器材: 1个有棋盘的自制转盘底座 2个关于镜面对称的“1”字光源 1块透明玻璃板 1个光屏 教学过程设计2.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转盘底座置于水平桌面,玻璃板竖立在棋盘中轴线上作为平面镜,中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提醒学生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2.实验步骤: 第二步:把一个“1”字光源放在玻璃板前面(最好放在棋盘“+”位置),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探究1:感知虚像的存在;教学过程设计2.实验步骤: 第三步:再拿另一个“1”字光源,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到它跟前面那个“1”字光源的像完全重合;探究2:得出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2.实验步骤: 第四步:若完全重合,此位置就是玻璃板前“1”字光源的像的位置,分别在表格中记录物体和像距离中轴线的“格数”,探究3: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得出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关系;教学过程设计2.实验步骤: 第五步:观察玻璃板前的“1”字光源与玻璃板后的“1”字光源的左右关系;探究4:得出像与物镜面对称,左右相反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2.实验步骤: 第六步:将玻璃板后的“1”字光源用光屏代替,观察光屏上是否有“1”字光源的像,探究5:学生理解虚像的概念——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教学反思(一)优点——实验创新及改进改进前改进后教学反思(二)优点——理想化转盘底座不仅能在本实验中使用,并能推广到物理实验教学中,将它实体化,成为一项教学研究成果,适应更多的新的教学情境;教学反思不足 目前,对转盘底座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模型简易,粗糙,我将会在接下来的教学研究中,引导学生不断优化,使之更适应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创造更好的条件。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