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11-17 08:2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煤建司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学科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
B. 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手所走时间之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C. 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D. 若火炬手选择其他线路到达相同地点,则两次的路程和位移一定相同
2. 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B. 加速度反映了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C.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 加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增加的速度
3.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时,位移,速度,加速度,此后a逐渐减小,则它的( )
A. 速度逐渐减小 B. 位移始终为正值,速度变为负值
C.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D. 位移的变化越来越慢
4.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x=18t-6t2,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为 (   ) A. 1.5 s B. 3 s C. 6 s D. 18 s
5. 一物体自某高度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落地之前瞬间的速度为v。在运动过程中( )
A. 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发生位移之比为1∶2
B. 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等于
C. 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D. 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
6. 如图所示,甲图为某质点的图象,乙图为某质点的图象,下列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0s~2s内:甲图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 2s~3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静止不动
C. 3s~5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5m/s2
D. 0s~5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10m,乙图质点的位移为100m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由
图可知( )
A. 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
B. t=20 s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
C. 在t=20 s之前,甲比乙运动快;在t=20 s之后,乙比甲运动快
D. 由于乙在t=10 s时才开始运动,所以t=10 s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
8. 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 s末通过C点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运动,再经6 s到达B点停止,总共通过的位移是30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是( )
A. 汽车在AC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B. AC段的长度为12 m
C. 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3 m/s D. AC段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2
9.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B. 小球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C. 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5 m/s2 D. 小球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10. 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下落,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 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 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 下落过程中的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2分,第11题5分,第12题7分)
11.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按照打点的先后顺序,纸带上的计数点依次用O、A、B、C、D、E表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画出来。

(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V的交流电源;
(2)由图可以知道,A 、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s ,纸带做的是_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3)小车经过OE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12.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来测滑块的加速度,由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窄遮光板的宽度为d,窄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
(1)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v2=________.在计算瞬时速度时应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填“极限法”“微元法”或“控制变量法”).
(2)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38分,18题12分,19题14分,20题14分)
13.(12分)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5m/s,经3s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14m/s,再经过4s到达C点.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物体到达C点时的速度
(3)AB间的距离
14.(14分)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求:
(1)第4 s末的速度.
(2)运动后7 s内的位移.
(3)第3 s内的位移.
15.(14分) 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B车的速度大小为,如图所示.当A、B两车相距时, 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3)在题设条件下,A车在B车刹车后0.5s也开始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则A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陕煤建司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期中考试物理学科答题纸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题号
7
8
9
10
答案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2分,第11题5分,第12题7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38分,第13题12分,第14、15题14分)
注意: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的计算题,要注明单位。
13.(12分)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5m/s,再经3s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14m/s,又经过4s到达C点.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物体到达C点时的速度
(3)AB间的距离
14.(14分)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求:
(1)第4 s末的速度.
(2)运动后7 s内的位移.
(3)第3 s内的位移.
15. (14分)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B车的速度大小为,如图所示.当A、B两车相距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3)在题设条件下,A车在B车刹车后0.5s也开始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则A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陕煤建司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物理学科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请根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位移
B. 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手所走时间之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度
C. 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D. 若火炬手选择其他线路到达相同地点,则两次的路程和位移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是火炬手的路程,选项A错误; 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手所走时间之比等于登山的平均速率,选项B正确;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火炬手的大小和形状可忽略不计,即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选项C正确;若火炬手选择其他线路到达相同地点,则两次的位移相同,但是路程不同,选项D错误;故选BC.
2. 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就是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B. 加速度反映了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
C. 加速度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D. 加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增加的速度
【答案】D
【解析】加速度定义式为:,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率,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故AC说法正确;加速度反映了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大小,故B说法正确;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快慢,不是增加出来的速度,物体有加速度,物体速度肯定变化,有可能速度增加,也可能减小,故D说法错误。所以选D。
3. 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时,位移,速度,加速度,此后a逐渐减小,则它的( )
A. 速度逐渐减小
B. 位移始终为正值,速度变为负值
C. 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
D. 位移的变化越来越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速度的变化,结合速度的方向判断位移的变化.
4. 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x=18t-6t2,则它的速度为零的时刻为 (   )
A. 1.5 s B. 3 s C. 6 s D. 18 s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x=18t-6t2与,比较系数可得:,,由速度时间公式:,代入数据可得:,故A正确,BCD错误。
5. 一物体自某高度静止释放,忽略空气阻力,落地之前瞬间的速度为v。在运动过程中( )
A. 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和后一半时间发生位移之比为1∶2
B. 物体在位移中点的速度等于
C. 物体通过前一半位移和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D. 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
【答案】c
6. 如图所示,甲图为某质点的图象,乙图为某质点的图象,下列关于两质点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0s~2s内:甲图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 2s~3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静止不动
C. 3s~5s内:甲图质点和乙图质点均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15m/s2
D. 0s~5s内:甲图质点的位移为﹣10m,乙图质点的位移为100m
【答案】D
【解析】x-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v-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故0~2s内甲图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错误;2~3s内甲图质点斜率为零,即速度为零,乙图质点速度恒定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B错误;3~5s内甲图斜率恒定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图质点速度均匀减小,做匀减速直线运动,C错误;x-t表示质点的位置坐标随时间变化图像,故甲图质点位移为,v-t图像图线与坐标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 甲、乙两物体先后从同一地点出发,沿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如图所示,由
图可知( )
A. 甲比乙运动快,且早出发,所以乙追不上甲
B. t=20 s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
C. 在t=20 s之前,甲比乙运动快;在t=20 s之后,乙比甲运动快
D. 由于乙在t=10 s时才开始运动,所以t=10 s时,甲在乙前面,它们之间的距离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离
【答案】BC
【解析】由v-t图象可知:乙在0-10s内速度为零,甲先出发,但乙出发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两物体出发地点相同,则乙可以追上甲.故A错误;在10-20s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比乙运动得快,甲在乙的前方,两者距离逐渐增大;20s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比甲运动得快,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在t=20s时刻两者距离最大,故BC正确D错误。所以BC正确,AD错误。
8. 汽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直线AC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 s末通过C点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运动,再经6 s到达B点停止,总共通过的位移是30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是( )
A. 汽车在AC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B. AC段的长度为12 m
C. 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3 m/s
D. AC段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2
【答案】ABD
【解析】根据推论可知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又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汽车在AC段与BC段的平均速度相同均为,故A正确;根据位移与平均速度公式可知:,解得:v=6m/s,所以汽车通过C点时的速度为6 m/s,故C错误;AC段的长度为:,故B正确;AC段的加速度大小为:,故D正确。所以ABD正确,C错误。
9.一名宇航员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体运动实验,让一个质量为1kg的小球从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测得在第5 s内的位移是18 m,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小球在5 s内的位移是50 m
B. 小球在2 s末的速度是20 m/s
C. 该星球上的重力加速度为5 m/s2
D. 小球在第5 s内的平均速度是3.6 m/s
【答案】BCD
【解析】小球在第5s内的位移是18m,则在第5s内的平均速度为:,故D说法错误;根据推论可知:第5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4.5s末的速度,所以有,故C说法错误;小球在2 s末的速度是:v2=at2=4×2m/s=8m/s,故B说法错误;小球在前5s内的位移是:,故A说法正确。所以选BCD。
10. 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下落,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 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 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 下落过程中的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解析】试题分析:A、D、因为甲乙物体同时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任意时刻的速度为:v=gt,所以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在同一时刻甲的速度与乙的速度相等,故A正确,D错误;
B、下落1m时,由位移速度关系式:v2=2ax,可解得各自下落1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故B错误.
C、因为甲乙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与乙的加速度相同,故C错误.
故选:A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12分,第16题5分,第17题7分)
11.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按照打点的先后顺序,纸带上的计数点依次用O、A、B、C、D、E表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画出来。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V的交流电源;
(2)由图可以知道,A 、B两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s ,纸带做的是_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3)小车经过OE段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m/s,小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是__________m/s,
【答案】 (1). 4~6 (2). 0.1 (3). 加速 (4). 0.80~ 0.82 (5). 0.65
【解析】(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4~6V交流电源.
(2)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由于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画出来,则A、B两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5s=0.1s,相同时间内的位移逐渐增大,知纸带做的是加速直线运动。
(3)小车经过OE段的平均速度是:,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12.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来测滑块的加速度,由导轨标尺可以测出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L,窄遮光板的宽度为d,窄遮光板依次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t1、t2.
(1)通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________,v2=________.在计算瞬时速度时应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填“极限法”“微元法”或“控制变量法”).
(2)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________(用题中所给物理量表示).
【答案】 (1). (2). (3). 极限法 (4).
【解析】(1)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极短,可以用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 滑块经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为:, 滑块经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为:. 计算瞬时速度时应用的物理方法是极限法.
(2)根据
得滑块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38分,18题12分,19题12分,20题14分)
13.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时的速度为5m/s,再经3s到达B点时的速度为14m/s,又经过4s到达C点.求:
(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物体到达C点时的速度
(3)AB间的距离
【答案】(1) (2) (3)
【解析】试题分析:(1)在物体由A点到B点的运动阶段,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解得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分+1分(公式2分,答案1分)
(2)在物体由B点到C点的运动阶段,再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可得物体到达C点时的速度
…………………2分+1分(公式2分,答案1分)
(3)3分+1分(公式3分,答案1分)
考点:本题考查了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
14.一滑块自静止开始,从斜面顶端匀加速下滑,第5 s末的速度是6 m/s,求:
(1)第4 s末的速度.
(2)运动后7 s内的位移.
(3)第3 s内的位移.
【答案】 (1)4.8 m/s (2)29.4 m (3)3 m
【解析】 (1)因为v0=0,所以vt=at,即vt∝t,故v4∶v5=4∶5,所以第4 s末的速度v4=v5=×6 m/s=4.8 m/s.
(2)前5 s的位移:x5=t=t=×5 s=15 m.
由于x∝t2,所以x7∶x5=72∶52,故7 s内的位移x7=×x5=×15 m=29.4 m.
(3)利用xⅠ∶xⅢ=1∶5,x1∶x5=12∶52=1∶25,
故x1=x5=×15 m=0.6 m,
则第3 s内的位移xⅢ=5x1=5×0.6 m=3 m.
14. A、B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向右匀速运动,B车在A车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B车的速度大小为,如图所示.当A、B两车相距时,B车因前方突发情况紧急刹车(已知刹车过程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2m/s2,从此时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两者相距的最大距离;
(2)A车追上B车所用的时间;
(3)在题设条件下,A车在B车刹车后0.5s也开始刹车,为避免两车相撞,则A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64m (2)16s (3)
【解析】试题分析:(1)当A、B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
根据速度关系得:v1=v2-at1
代入数据解得:t1="6" s
此时,根据位移公式得:xA=v1t1
代入数据解得:△xm=64m
(2)B车刹车停止运动所用时间:t0=v2/a=20/2s=10s
所发生位移:
此时:
则:xA<x0+xB,可见此时A车并未追上B车,而是在B车停止后才追上
之后A车运动时间为:
故所求时间为:t=t0+t2=16s
(3)A车刹车减速至0时刚好追上B车时(此时B车的速度为0),加速度最小

代入数据解得:
考点: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运用.
【名师点睛】掌握相遇前两车相距最远的临界条件和相遇的位移关系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