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7 16:40:0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导学案)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单元特征:
新中国科技发展成就显著,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双百方针提出,是科学和文艺领域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教育和文学艺术发展的内在推动力。
单元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掌握建国以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历史意义。(特别是时间)
1、“两弹一星”的含义--- 、导弹和 卫星
一 探究问题:(两弹一星的背景分析)
材料1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10月3日,英国进行了第一次核爆炸。1984年和1985年初,报纸刊登着两则新闻:“一批解密文件表明,1953年美国曾想利用核武器攻击中国的援朝部队”“1954年,美、英等国考虑用核武器进攻中国。”刚刚建立的新中国就面临着日益增长的核威胁.
材料2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军队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武装冲突。勃列日涅夫竟打算“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用中程导弹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材料3:“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请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什么果断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有何意义?
目的:打破
成就:核技术: ① 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② 20世纪90年代先后建成 核电站和 核电站,和平利用核能,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导弹技术: ③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 导弹成功。
④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导弹试验成功。
卫星技术: ⑤ 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
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 工程的战略决策。
1999年起“神舟”飞船成功进行了四次无人飞行实验,
2003年10月15日“ ”飞船载着 升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杂交水稻
成就: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他获得中国国家最高奖项——“ ”。
意义:
⑴ 袁隆平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 人。
⑵ 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 饥饿问题,为世界农业科技作出重大贡献。
计算机技术:
中国在20世纪 年代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年成功研制了第一台计算机,定名
生物学技术:
年 在中国首次实现,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中国还积极参与 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顺口溜——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64年造两弹,65胰岛又合成;70年发卫星,73水稻新品种;83电脑上亿次,03神五上太空
★ 建国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条件)--- 难点突破
政治:(制度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的创造了前提;
(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主观因素:优秀科学家和广 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人才: 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国际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
思想: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是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2:知道“双百方针”的内涵,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
提出背景(时间、条件)
① 时间: 年春
② 条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的确立,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党中央(周恩来)提出让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含义:.在艺术问题上“ ”,在 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宪法范围下自由发展) 地位(特点):是一个 的,也是一个长期的方针;不是 的方针
3、提出后的成就: 文艺作品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代表作品有老舍的话剧《 》,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 》等
补充知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和双百方针“百家争鸣”的不同?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众多,但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繁荣。
4.“双百方针”的发展线索:提出-曲折-重焕生机
①曲折的年代
原因:由于 ,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了 问题,甚至上升为 斗争问题,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表现:一些优秀的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 的寓言诗《蝉的歌》 、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 、《早春二月》 ;作者多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影响:①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②重焕生机
背景:①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 的极“左”路线; ② 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 ; ③邓小平指出文艺要属于 ,为人民服务、为 服务, ④强调了落实和贯彻双百方针对我国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⑤20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了以“ ”为内容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表现:① 出现了以“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 ”、“反思文学” , ② 出现以改革实践为主体的文学作品;③ 出现了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如《 》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
学习目标3:了解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史实 ------“人民教育”的发展线索:奠基-曲折-复兴
一、人民教育的奠基——建国初(1949—1956年)
方针:194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以 为基础;吸收近代中国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 经验”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确立教育要为 服务,学校要向广大 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成就:成功的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 的人民教育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866年)
新中国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 几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 的劳动者。
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 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1976年)
表现:“文化大革命”开始,很多师生被卷入“ ”批走资派活动中,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阵线一批混乱; 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学生由群众推荐、领导审批和学校复审进入大学学习;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 ”
危害:“文革”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了。
四、教育的复兴 (1976年后)
表现:①文革后:邓小平在教育战线全面 ,整顿教学秩序, 年恢复高考制度;
②80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 大力普及 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增设了一批新兴边缘学科专业,建立了学位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 ;
③90年代:1995年提出“ 科教兴国 ”发展战略;着手于发展高等教育的 “ ”计划;在教育投资上,实行以 为主、多途径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社会办学启动“ 工程”;到 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在西部建设一批高校,增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自我检测:】
1.“文革”结束后,我国的文艺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这一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
①文艺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 ②强调文艺要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 ③强调开展“五讲”“四美”精神文明建设 ④“反思文学”和“伤痕文学”的出现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2.新中国成立后,在十年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出现了文学艺术创作的高峰,与此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
A.学校教育的迅速普及 B.国家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C.创作队伍的急剧扩大 D.贯彻了“双百”方针
3、1998年对3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在他们心目中曾为中国教育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选择邓小平的占89%,究其原因不包括(  )
A.“文革”后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恢复高考 B.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思想
C.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邓小平提出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4、如果在一些偏远地区有孩子因为种种因素不能上学,这些孩子可以用什么法律武器来保证自己读书梦想的实现(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归纳总结: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我们从中能总结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历程:
(1)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创立发展,初具规模;
(2)左倾思想影响下教育曲折发展
(3)改革开放后教育蓬勃发展,成就辉煌
(4)当今竞争下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
经验教训: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2)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4)从国情出发;
(5) 教育必须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知识拓展:为什么国家要优先发展教育,实行科教兴国战略?
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教育和科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② 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
③ 现代国家的竞争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教育。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