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一.与时需变—追求民主之因 辛亥年,武昌发生的那点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2天二、国家政体的选择——民主占领武汉三镇武昌起义湖南10.22陕西10.22山西10.29云南10.30江西10.31贵州11.4浙江11.5江苏11.5广西11.7安徽11.8福建11.9广东11.9四川11.27湖北10.10十月十日 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独立 十一月九日
2天41天123天二、国家政体的选择——民主清帝退位占领武汉三镇十余省区独立
中华民国成立武昌起义80天一.与时需变—追求民主之因李鸿章 洋务运动康有为 维新变法岁月蹉跎、渐入死角 错失生机
已入死角乱臣贼子恨事不成 预备立宪
皇族内阁民众革命一.与时需变—追求民主之因客观原因1.鸦片战争后,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辛亥革命前政策失当,丧失民心和立宪派的支持,社会危机失控材料一:商人最反对苛政、重税的侵扰,拒绝垄断和特权,所以商人最推崇民主,要求自己应得的政治权利。工商精神渗透到政治生活中,就是“有事好商量”。无论多么重大严峻的问题,都以协商、谈判方式解决,在也不是成王败寇。独裁、垄断变得越来越不得人心,输不起变成了输得起。所谓现代民主政治的架构,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建的起来。 —《公司制度与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读书》2011年第2期材料二:工商文明是……,是指按工商业的基本原则来管理来管理社会事务,……比的是技术、创新、成本、质量,价格、服务,而不是比谁的权力最大,谁离权力中心最近。工商业从业者中间的矛盾是通过谈判和契约来解决的,而不是“官本位”社会里常见的以暴制暴解决问题,工商业文明需要的是平等、自由、契约、法治的社会关系,而不是专制社会里常见的强制,垄断和特权。
—《工商文明的基因》《读书》2011年第2期革命党发动一系列起义主观原因一.与时需变—追求民主之因思想组织军事把握
时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经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林觉民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伴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结构和民众社会心理的嬗变而来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一个是民族工商业的兴起,民族资产阶和工人阶级队伍扩大;一个是近代知识分子群的形成。由此,新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相应地产生出来。
—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任何倒退、复辟、归复旧制的企图都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马勇《重寻近代中国》二.俱时创新—辛亥革命过程和成果1912.1.11911.10.10武昌起义国旗 五色旗 五族共和1912.2.12皇帝梦只能是个“梦”!1912.3.11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临时约法》确立的政体与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有什么不同?二.俱时创新—辛亥革命过程和成果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律。……经参议院之同意,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国务员(国务总理、各部总长)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三权分立责任内阁主权在民主权在民自由平等,选举和被选举职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主权在君封建等级、君为臣纲君主独裁二.俱时创新—辛亥革命过程和成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月14日,袁世凯大肆搜捕革命党人
2月12日,宣统帝退位,清朝覆灭
2月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
2月14日,孙中山提出辞职
2月15日,推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孙中山在清帝退位后宣布辞职的原因?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你们赞同此做法吗?说明理由?
2.孙中山在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颁布《临时约法》?将总统制修改为内阁制?如何看待?二.俱时创新—辛亥革命过程和成果让位三.顺时之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武昌起义中国民国国旗五色旗 洋人的朝廷—清王朝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皇帝梦只能是个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三.顺时之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913—1919年曲线图有什么特点,同什么事件有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什么辛亥革命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长袍马褂灭,新礼服兴
磕头称大人,握手称先生 从这些图片的变化,可见辛亥革命后社会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三.顺时之需—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四.与时反思——辛亥革命的成败材料:革命没有给中国带来立竿见影的变化。中国不仅没有因此而走向富强,反而更易混乱。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民众认为孙中山是皇帝,总统是比皇帝更高的头衔。
——《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 叶圣陶为什么感到高兴,为什么忧虑? 材料:“辛亥革命那年,我十八岁,对于革命一下子成功,感到莫名其妙的高兴,看看事实,似乎跟理想中的革命不大对头,又感到莫名其妙的忧虑。” ——叶圣陶《革心》 材料: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的讲话依据材料小组合作讨论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思考我们今天学习和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何在?四.与时反思——辛亥革命的成败辛亥革命并未失败,只是尚未完成 我们都在为民主共和继续奋斗民主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拓展探究 查询辛亥革命在新疆的史实,下节课谈谈辛亥革命对新疆的影响,并举出证据,也可练练笔写篇历史小论文。
参考:
《新疆历史人物》中《迪化起义中的刘先俊》《伊犁起义中杨瓒绪》《伊犁起义中的中坚认为李辅黄》
新疆伊犁辛亥革命打破清王朝西迁梦:http://www.chinanews.com/gn/2011/10-07/3370038.shtml
辛亥革命时期的新疆:http://www.huaxia.com/qqla/wh/2011/02/2390412.html
辛亥革命在新疆: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11-08/26/content_79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