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1-29 13:19:22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2.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重点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分析其划分原因。
难点 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过年过节的时候,同学们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被、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浓厚的兴趣。
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课题: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1)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2)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3)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讨论后①学生发表小组讨论结果。②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板书: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2、人类活动差异明显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显著。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自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课堂活动: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 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过渡: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我国根据气候、干湿、温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划分了气候类型区、干湿区、温度带等。下面我们主要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大区域有哪四大区域吗?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的?板书:二、四大地理区域1、依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多媒体展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具体位置、范围、名称。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我国四大区域,同学们也可以观察书本P6图5.5,下面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活动1、2、3题【小组探究】活动1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相应的位置。2.由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你能了解四大区域那个方面的特点?3.这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涉及了那些方面?师生归纳:通过我们的观察,了解到四大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主要有:降水、气温、地势等。过渡:既然四大区域的划分跟降水、气温、地形地势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特点,究竟各个区域有哪些地形和气候类型呢?板书:3、四大区域划分的界线及其该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图5.5,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分析【小组探究】活动2(1)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界线提问:①图5.5中的界线A大致与那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②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2)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界线①界线B大致与一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是否接近秦岭—淮河线?②确定界线B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青藏地区与其它三个地区的界线①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②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结果公布:(1)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2)自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3)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位置。学生归纳:(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3)经济:东部高、西部低(4)饮食习俗:(看幻灯片后学生补充说明)学生完成课本活动: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并完成幻灯灯片上表格的填写部分。学生完成课本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学生完成课本活动3,掌握了“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通过学习,学生单独完成多媒体表格的填写。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学生:观察、讨论并汇报小组成果1.小组代表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2.由名称可知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不同。3.划分依据涉及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特点。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学生: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降水(或夏季风)学生:①0°C、800mm年等降水量线、接近秦岭—淮河一线②气候学生:①第一二级阶梯界线相吻合。②地形和地势 由浅入深,使学生感受到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通过自然环境的差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个地理要素间的关联性。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和北方地区界线的分析,使学生豁然开朗,导致南方和北方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气候的差异。通过学习我国青藏地区的划分,我们发现地形作为一个自然地理要素也是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依据。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主要了解了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及区域的划分依据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心去认识中国,使我们对祖国疆域有更深刻的了解。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二、四大地理区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导因素:降水
界线:400mm等降水量线
主导因素:气候
界线:800mm等降水量线
主导因素:地形
界线:昆仑山、
祁连山、横断山
自然环境
差异显著
气温: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降水: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地势:影响因素:地形因素
人类活动
差异显著
农业活动: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6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人教版 八年级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学们,你去过哪里?
教学目标
第一节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
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
分原因。
学习目标
1.图示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西

黑龙江长冬短夏
海南省长冬无夏
西北内陆沙漠广布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
降水自东南 向西北递减
地势西高 东低
自南向北 气温递减
教学目标
自然
要素 差异 表现 影响
气温
降水
地势
自南向北气温
逐渐降低
海南省长冬无夏,
黑龙江长冬短夏
纬度位置
降水自东南沿
海向西北内陆
逐渐减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
秀,西北内陆沙漠
和戈壁广布
海陆位置
我国地势西高
东低,呈阶梯
状分布
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地形因素
2.人类活动
差异明显
农业活动:
人口、城市、交通线:
经济发展水平:
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东密西疏
东部高,西部低
江南水乡的民居
我国南方降水量较多,所以大多数民居依水而建,地基较高,且多为石头砌成,防止过多的雨水浸泡。房顶较陡,以便迅速排水。
北方的“四合院”
由于北方地区降水较多,所以大多数民居屋顶坡度小,墙体较厚,以利于防寒保暖。
陕北土窑洞
由于黄土具有很强的直立性,且高原地区降水不多,所以窑洞成为陕北地区的特色民居
民间素有“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是因为这些地区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又有祛风去湿、散寒健胃之效。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春雨、梅雨雨量丰富,适合种植需水多的水稻,因而南方历史上一直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食,例如米饭、米糕、米团等。
南方地区的食品
秦岭-淮河以北降水稀少,因此粮食作物是耐旱的小麦为主,人们主食主要以如面条、馒头、饺子等为主食。
北方地区的食品
端午节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五月初五端午节棕子飘香,南粤各地还有端午节前后赛龙舟的传统活动。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亚热带和暖
温带的界线
一月0°C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亚热季风与温带季风气候的界线
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北方与南方地区的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
四字记忆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耕地类型:南水北旱 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 交通运输:南船北车
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民居建筑:南尖北平
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北
河流
植被类型
农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居民主食
民居
传统运输
传统体育项目
流量小,冬季有冰期
流量大,冬季无冰期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旱地
水田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小麦、大豆、甜菜
水稻、油菜、甘蔗
面食
米食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以陆运为主
以水运为主
溜冰、滑雪
游泳、赛龙舟
植被
类型
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不同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为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共同的影响因素:
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
归纳
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气温
降水
气候
P5活动:分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河流流量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一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主要地形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低于0℃
高于0℃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高原、平原、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旱地
水田
小麦、大豆
水稻
秦岭
淮河
A
B
C
秦岭
淮河
C界线:1.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2.主导因素:地势和地形
A界线:1.400mm年等降水量线;2.主导因素:降水(夏季风)
B界线:1.8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月0°C等温线;2.主导因素:气候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界线:秦岭—淮河
一月0°C/800mm
界线:400mm
差异:气温、降水
主导因素:气候
差异:降水
主导因素:降水
青藏地区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界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
差异:地势(海拔)
主导因素:地势或地形
图示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名称 位置范围 主要省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大兴安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黄海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南海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位于横断山,喜马拉雅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
东北三省、黄河中下
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
分,及甘肃东南部等
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 西南各省(市、自治区)
包括内蒙古、新疆、
宁夏和甘肃西北部
包括西藏、青海和
四川的西部
教学目标
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东密西疏
东部高,西部低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
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影响因素:地形因素
人类活动
差异明显
农业活动:
人口、城市、交通线:
经济发展水平:
自然环境
差异明显
气温:
降水:
地势:
一、地理
差异显著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二、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地形
昆仑山、
祁连山、横断山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
主导因素:
界线:
主导因素:
界线:
主导因素:
界线:
青藏地区
降水
400mm
气候
秦岭—淮河
教学目标
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及区域的划分依据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心去认识中国,使我们对祖国疆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教学目标
1、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
B.年平均气温0℃以上和以下的界线
C.年降水量800mm以上和800mm以下的界线
D.亚热带和暖温带的界线
2.造成南稻北麦、南柑北甜、南油菜北花生的主导
因素是( )
A.气候 B.河流 C.雨热同期 D.地形
3.下列省级行政区中,耕地以旱田为主的是( )
B
A
D
A B C D
4.我国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 )
A.400毫米以上的地区 B.200毫米以上的地区
C.800毫米以上的地区 D.600毫米以上的地区
C
5.连线题
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
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
北 京 西北地区
上 海 青藏地区
教学目标
A
B
C
秦岭
淮河
答:400mm年丰降水量线
与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
的界线大致一致。A界
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降
水(或夏季风)。
1.把右图中的界线A与400mm等降水量线
相比较,看看它们有没
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
主导因素是什么
活动:
2.观察图中的界线B,分析以下问题
(1)界线B大致与1月 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2)界线B大致与 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最接近。
(3)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 。
(4)界线B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请问它与
(山脉河流)的分布大体一致。
0℃
800mm
气候
秦岭—淮河
3.观察图中的界线C,看看它与地势 阶梯
界线相吻合,界线C确定的主导因素是 。
第一二级
地形和地势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