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观察物体
单元计划
主备人: 修改人:___
一、教材分析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学习观察物体,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教材选取了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作为观察对象,安排实际的观察活动,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积累观察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并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
2.教材内容的安排有易到难,逐步拓展。注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依托,逐步引导学生的空间想象,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会了前后左右以及东南西北等表示方位的词语,本单元教学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站在某个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事物出发学习观察物体,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学会观察和判断,积累观察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在观察活动中,能让学生有条理地观察,有根据地判断,能根据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想象使自己的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三、教学要求
1.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或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展直观思考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难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五、教学进度安排
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 1课时
练习十五 1课时
小练习 2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教科书地90~91页。
教学要求:
1.通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学习观察物体,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现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难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准备:
例题、练习题的相关的照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体验生活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观察实物,切身体验
1.给小熊“拍照”。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后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自己先选一个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4)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熊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5)汇报结果。
2.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哪一张照片是在学校外面拍的,哪一张是在学校里面拍的?你是怎样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讨论:如果让你观察一辆汽车,你打算从哪个位置观察?从前面、后面和侧面看到的汽车形状会有什么区别?
要求:根据图中三个小朋友的观察位置,把每个小朋友与相应的视图连一连。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要求:每个小组拿出飞机模型,照样子摆放好后,进行观察。先说说自己看到的飞机模型是什么样子的,并在4幅图中找到自己看到的那一幅图。
提问:你能说出其他三人看到的各是哪幅图吗?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第二课时:练习十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地92~93页。
教学要求:
1.通过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事物出发学习观察物体,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现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难点: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回忆激活。
回忆:小朋友在上节课学习了观察物体,你还记得学到了什么吗?把你上节课的收获再来交流交流。
交流:课前让小朋友从前面、后面看一看我们的教室,找找看到的有什么不同。你现在能告诉大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吗?
2.引入课题。
小朋友上节课学得真不错,知道观察物体时,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结果会不同;还观察了教室,说出了从前面、后面看到的不同之处。今天我们练习观察物体,进一步感受观察物体的经验、知识。
二、做做说说。
1.做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看图,分别说说观察桌上的什么物体,想想每幅图中两人各在什么位置观察的。
引导:两位小朋友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下面的形状各是谁看到的呢?请你想一想、连一连。
交流:你怎样连的,怎样想的?
追问:电视机左右两人观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女孩看到的是左边这个形状,男孩看到的是左边这个形状,男孩看到的是右边这个形状?
指出:在确定各人看到的是哪个形状时,要看他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想想他看到的上下、左右各是怎样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
2.做练习十五第3题。
让学生读一读题,说说你知道题里说的一件什么事。
交流:你是怎样编号的?
谁来说说,我们是根据什么这样编号的?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让学生读题,给3幅图按时间顺序编号。
交流你是怎样编号的,编号时怎样想的。
三、看看连连。
1.做练习十五第5题。
交流是怎样连线的,是怎样想的?
追问:下面两幅图字典图有什么不同?连线时是怎样想的?
指出:当观察到的形状完全相反时,要仔细看看两人坐的位置,想想他们看到的上下、左右各应该是怎样的,再确定各是谁看到的。
2.第6题。
在小组里说说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追问:哪两边看到的形状完全相反?那怎样区分在哪边观察到的呢?
3.第7题。
要求把学生把水壶、杯子按题里位置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再轮换位置观察,最后回到原位置坐好。
讨论:在小组里说说不同位置各看到的什么形状,可以根据什么区分各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让学生读题,明确要求,连线。
交流连线结果,说说确定各是谁看到的,根据什么判断的。
四、回顾小结。
引导:请小朋友回顾一下这节课的练习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第三课时:小练习(1)
教学内容:
见以下练习题和《补充习题》第52页的习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7= 35÷7= 7×9= 21÷3= 4×8=
56÷7= 6×8= 40÷5= 6×6= 14÷2=
27÷9= 5×9= 7×4= 24÷3= 8×8=
3×6= 18÷3= 25÷5= 7×9= 21+9=
4×9÷6= 6÷2×8= 6×7+7= 8×5÷5=
42÷7÷2= 3×4÷2= 4×2×2= 45÷5×2=
二、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1.第1题。
先说一说小明看到是哪一幅图,再在括号里画勾。
明确:小明是站在热水壶的后面观察的,与我们正面看到的是相反的。
2.第2题。
认真观察三个小朋友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连一连。
小男孩是正对着小汽车观察的,因此连小汽车的正面。前面一个小女孩观察的小汽车车头是朝右的,后面一个小女孩观察到的是相反的,车头朝左。
3.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后校对。
4.从A、B、C、D四个位置看到的茶壶分别什么样子的,请你连一连。
5.右边的图是分别是谁看到的,请你连一连。
第四课时:小练习(2)
教学内容:
见以下练习题和《补充习题》第53页的习题。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练一练,在○里填上“+”、“-”、“×”或“÷”。
2○7=20○6 7○5=3○4 63○7=3○3
8○8=4○4 6○6=4○9 1○2○3=6
二、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1.第1题,想一想、连一连。
让学生看图,分别说说观察桌上的什么物体,想想每幅图中两人各在什么位置观察的。
引导:两位小朋友看到的会一样吗?下面的形状各是谁看到的呢?请你想一想、连一连。
交流:你怎样连的,怎样想的?
指出:在确定各人看到的是哪个形状时,要看他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想想他看到的上下、左右各是怎样的,形状会是什么样的。
2.小娟乘公交车去学校。你能按时间顺序给下面三幅图片编号吗?
交流:你是怎样编号的?
谁来说说,我们是根据什么这样编号的?
3. 第3题。
让学生读题,给3幅图按时间顺序编号。
交流你是怎样编号的,编号时怎样想的。
三、解决问题。
1.小刚和他的5个好朋友一起帮邻居搬了30盆花,平均每人搬几盆?
□○□=□( )
2.欣欣幼儿园大班、中班和小班各有8个班,欣欣幼儿园一共有多少个班?
□○□=□( )
3.一本《故事大王》共63页,小兰每天看9页,她几天能看完这本书?
□○□=□( )
4.
小明买5束气球用了30元,每束气球多少元?□○□=□( )
老师买6枝铅笔,要花多少元?□○□=□( )
妈妈买一个文具盒,都用5元的来付,要付几张?□○□=□( )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 )
5. 有12个小朋友参加美术兴趣小组.
(1) 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有多少人? □○□=□( )
(2) 把这些小朋友分成2组,一组2人,另一组多少人? □○□=□( )
(3) 如果每组4人,一共分成几组? □○□=□( )
6. 同学们分3组打扫卫生,每组8人,一共有多少人? □○□=□( )
如果把他们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多少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