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影响及失败的原因
1.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肩负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主义统治的双重任务。所以,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性质。
2.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根本原因)②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独特性)③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统治阶级内部分裂,矛盾激化。
易错微析
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时间和标志的理解易错。
1864年,天京陷落,天平天国运动结束。
例题1
下面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你认为他最可能学习的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由题干笔记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运动可知,答案选C。
例题2
我国历史上经常爆发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不曾出现的新情况,那就是(
)
A.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农民内部出现变乱削弱实力
C.受到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D.受到敌人的长期围困封锁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受到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这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也是其独有的特性,故选C项。
1.某史学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洪杨那个时代,他们只具有极大的‘改朝’的机运,而无‘换制’的机运。”洪秀全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上“换制”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D.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
2.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
)
A.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B.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C.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D.建立了新的政权
3.下列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论述错误的是(
)
A.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B.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统治内部矛盾激化
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运动,没有反对外国侵略者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不仅打击了外国的侵略势力,还对清政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对清政府的影响是(
)
A.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B.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C.鼓舞了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
D.最终失败了,对清政府没有影响
1.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洪秀全不能解决“换制”问题的主要原是
由于其自身的阶级局限性,没有先进理论作指导。A、C、D均是外因,故选B。
2.C
解析:题干所述的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主要是从太平天国进行了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来说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答案选C。
3.D
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B、C三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运动,故D项错误,答案选D。
4.A
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影响。分析四个选项可知,D项说法错误,C项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对清政府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不是巩固,故此题选A。微考点:太平军的北伐西征及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军的北伐与西征:
目的:为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成果: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西征军攻占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全盛时,太平天国已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意义:太平军的北伐西征,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洋枪队的成立:
1860年,太平军连克常州、苏州、松江,逼近上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对抗太平军。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1860年8月,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援军赶到。太平军大败洋枪队,打伤其头目华尔。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
例题1
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历来坚决反击,打击洋枪队的是(
)
A.太平军
B.义和团
C.北洋舰队
D.林则徐
答案:A
解析:1860年,太平军连克常州、苏州、松江,逼近上海。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组建洋枪队。太平军对抗洋枪队,并在慈溪战役中击毙其头目,故此题选A。
例题2
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国人的反抗越来越猛烈,从虎门到慈溪,从广州到北京,凡是有外国侵略者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反抗!在慈溪战役中,被太平军击毙的侵略军头目是(
)
A.义律
B.华尔
C.瓦德西
D.李鸿章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战役中,抗击洋枪队并击毙其头目华尔,故选B。
1.近代浙江慈溪一带曾经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民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D.五四爱国运动
2.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领导者是洪秀全
B.太平军反抗清朝统治,也抗击洋枪队
C.李秀成指挥太平军在青蒲战役中打伤了华尔
D.太平军北伐的目的是赶走外国侵略者
3.1860年,率领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将领是(
)
A.李秀成
B.邓世昌
C.关天培
D.左宗棠
4.
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哪次战役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
)
A.松江
B.常州
C.慈溪
D.青浦
5.下列关于太平军北伐西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北伐军曾打到天津郊区
B.北伐西征的目的是推翻清王朝
C.西征军攻占了整个长江流域
D.太平军北伐西征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1.A
解析:由题干关键信息“浙江慈溪”“洋人怕的红头军”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军在浙江慈溪打败洋枪队,可知答案选A。
2.D
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可知A、B、C三项均正确;太平军北伐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故D项错误,此题选D。
3.A
解析:由题干关键词“1860年”“太平军”结合所学知识:1860年,洋枪队配合清军进犯青浦的太平军。太平军将领李秀成率援军赶到,大败洋枪队并打伤其头目华尔,故此题选A。
4.C
解析: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役中击毙洋枪队头目,故此题选C。
5.C
解析:此题考查太平军北伐西征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C项错误,西征军攻占了长江中下游许多地方,而不是整个长江流域,故此题选C。微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标志及其政权建设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灾难。③自然灾害严重。④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3.太平天国运动的政权建设:
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例题1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广西等地连年灾荒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A、B、D都是具体原因,只有C是根本原因,故选C。
例题2
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如今更是江苏的省会城市。太平天国也曾将都城设在此处。当时的南京名叫(
)
A.建康
B.建业
C.应天
D.天京
答案:D
解析: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故选D。
1.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地是(
)
A.金田
B.永安
C.天京
D.北京
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3.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是在(
)
A.金田起义时
B.占领南京并将其改名定为都城时
C.天平天国的北伐军打到天津郊区时
D.天平天国全盛时期
4.发动了金田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是(
)
A.洪秀全
B.林则徐
C.石达开
D.冯云山
5.时间是记忆历史事件的重要线索。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爆发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③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④太平天国政权建立
A.③②④①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②
D.
①④②③
6.“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反映了(
)
A.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尖锐的矛盾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
D.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扩大侵略
1.A
解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故选A。
2.A
解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故选A。
3.D
解析: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了与清朝对峙的政权,故选D。
4.A
解析: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发动起义。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太平天国政权,故选A。
5.C
解析:①发生在1840年,②发生在1856年,③发生在1851年,④发生在1853年,故时间先后顺序为①③④②,选C。
6.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是说鸦片战争催化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A项错在导致二字,C、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而鸦片战争是列强侵略的结果,故此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