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第19课 开国大典(节选)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版)第19课 开国大典(节选)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19 12: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影视文学剧本开国大典(节选)191. 学习目标2. 作者简介3. 背景透视5. 相关资料6. 检查预习7. 听读课文9. 句段品析10. 疑难探究11. 板书设计13.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4. 拓展延伸15. 教材习题讲解4. 文体知识8. 整体感知12. 本课主旨16. 课后作业布置3. 感悟伟人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
之情。 积累生字词,把握剧情内容和人物性格
特点。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和人物言行刻画人物及
用平凡小事表现伟人精神的写法。 (重点)(难点) 本文是由张天民、张笑天、刘星、郭晨等人集体
创作的。
张天民,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编剧,著名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长征》,《开国大典》,合作《毛泽东》,《创业》。张笑天,笔名纪延华、纪华、严东华,著名作家、剧作家,擅长写历史题材的作品,剧本有《开国大典》《重庆谈判》,长篇小说《太平天国》,《永宁牌》,《爱的葬礼》。刘星,著名剧作家,作品有《公安部长》,《你好太平洋》,《国家利益》长篇纪实文学作品《西疆路长长》。郭晨,《中国工人》杂志社的主编,著名剧作家。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盛大而隆重的开国大典开始了,新中国的一代开国元勋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同志神情庄重地亲手按下电钮,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为了纪念这一伟大时刻,特创作了电影《开国大典》,这篇文章就是从剧本中节选出来的。 影视文学是指通过广播电视声画媒介,以听觉和视觉传达设计为着眼点,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结构情节、塑造形象、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给受众以文学审美情趣的文学类型。影视文学可以说是古老的传统文学与新兴影视相结合的产物。 影视文学剧本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突出了场面描写:会场的布置、庞大的群众队伍、典礼开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国成立、五星红旗升起、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宣布毛泽东当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盛大的阅兵式、燃放礼花、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突出特点。 伫立   褡裢   瞟
掸土 脸颊zhùdā liɑnpiǎodǎn jiá过yǐn( ) shē( )欠
gē dā( )

松xiè( ) 瘾赊疙瘩懈
金luán( )殿 重luán ( )叠嶂 峦銮魔法记忆之形旁辨字法:“金銮殿”金碧辉煌,所以是金字底,“峦”与山有关,所以是山字底。1.开国大典:
2.熙熙攘攘:  
3.奄奄一息:  
4.龙盘虎踞:
5.七嘴八舌:
6.聚精会神: 开,创建;典:典礼。创建国家的重
大典礼。
形容人来人往。  
形容气息微弱,生命危险。  
像龙盘着,像虎蹲着。
形容说话的人多,意见杂。
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圈画对毛泽东侧面描写的句子。 1. 剧中叙写的四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答案】吃羊肉泡馍、宴请程潜、接待乡亲、
与儿子交谈。
2. 课文在行文上用了一个个小标题有什么好处?【答案】小标题十分清晰、醒目,提示了人物
活动的不同地点,有提示作用。地点不同,
人物不同,发生的事件也不同,从不同的侧
面描写人物的形象。同时,这样安排也是电
影拍摄的需要。 1. 本文写周恩来找主席的情节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情节作用分析法。周恩来找
毛主席的情节在文中起到了设置悬念的作用。
主席干什么去了呢?使观众的内心产生一种
急切的期待。 2. 这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街头的热闹景象,衬托了人民解放军
进京后,市场繁荣,民心稳定,一片和平的情
况。3. 剧中的“九叔”非常有特点,找出文中描写这
个人物言行的有关语句,分析作者刻画这个人
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 这位韶山冲的元老,带着乡亲们来到
京城“打秋风”,把毛泽东当成皇帝,“迈出
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看
成了“毛家人坐天下”,还说“这江山,我们

得替你看着点”;他关心的是“年号”,是封官。
作者通过几个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独特的言谈举
止,表现了这个农村老人淳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
识的特点,给人留下深深的思考。 4. 毛泽东对程潜态度如何?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毛泽东对程潜的态度非常友好、热
情和坦诚。表现在他亲自前往车站迎接,给
予丰厚的待遇,并且亲自叮嘱秘书送客。 5. 山羊胡子“准备下跪”这一举动说明了什么? 【答案】此题运用动作描写作用分析法。对山
羊胡子这一动作描写说明了旧中国农民在思想
上被奴役的现实,他们具有传统的封建等级思
想,尊卑观念深厚。 重点品析第167段6. 交代桌上的摆设有何作用?
【答案】简单的饮食,表明毛主席生活俭朴、
严于律己。7. 如何理解毛泽东对毛岸英说的这些话? 【答案】这里既是毛泽东引用自己和黄炎培的对
话,又应该看做是毛泽东对毛岸英的谆谆教诲,
也是本剧中毛泽东对救国、治国的真理的认识,
所以可以看做是本剧的点睛之笔。 8. 画外音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抗美援朝的战役打响后,毛泽东把自己
的儿子送上了战场,年仅28岁的儿子最终牺牲在
朝鲜。我们看到此时此刻的毛泽东,又是一个胸
怀天下、高瞻远瞩、治国安邦、身先士卒的领袖
形象。 重难点小结 《开国大典》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线索文章通过开国大典以后的几件平凡小事来刻画人物,从生活的多个角度,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形象,赞扬了他朴实、平凡、可亲的性格和生活简朴、不徇私情、严于律己、身先士卒、胸怀天下的崇高品格。【难点探究】节选的戏剧情节表现了毛主席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1)吃了东西,拿不出钱来,怎么办?好尴尬,最后由护卫人员把钱交了。这里把他的平凡朴实,与百姓平等的可贵品质表现得十分感人。
(2)当他得知率部起义的程潜来京时,连忙“亲往车站迎接”。在与程潜交谈中,得知当年要开除自己的校长张干现在日子很难,他不计前嫌,要“把他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载”。这表现出他胸怀宽广的大家风度。
(3)面对自己的乡亲来打秋风时,毛主席热情接待,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说到成分时,他强调自家的成分应“公事公办”地划成富农。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一代伟人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4)当听说儿子毛岸英的工作安排在政务院时,毛主席坚决不同意。他给儿子的权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不能浮在上边。这表现出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高贵品质。
总之,从这些感人的平凡故事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是一个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革命领袖。开国大典(节选)第一部分生活俭朴,
平易近人 一代伟人
胸怀天下
两袖清风 第四部分第三部分第二部分严于律己,
一心为公 广泛团结,
共创大业不忘乡亲,
坚持原则沉思圆明园,皱眉崇拜夜阑珊
羊肉泡馍馆,静听百姓讲故事 交谈办公室,说服岸英弃特权
为跳周期率,儿子牺牲在朝鲜 老乡打秋风,七嘴八舌上京城
散步中南海,安抚程潜宽张干 古色接待厅,封建礼节万不行
耐心讲道理,坚持原则叙旧情 课文通过生活中四件平凡的小事和感人的细节
来刻画人物,展现了毛泽东在面对理与情、公与私、
国家与个人的原则问题上,不徇私情、一心为公的
形象,表现出其胸怀天下、高瞻远瞩、治国安邦、
身先士卒的崇高品格。1.通过生活中一系列平凡小事来折射人物的精神品质。
剧中主要写了四件小事:吃羊肉泡馍、宴请程潜、
招待乡亲、和儿子交谈。这位叱咤风云、领导中
国革命的伟人,在生活中是如此平凡、普通。
2. 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富有生活气息。 文中有两
处突出的细节描写:(1)毛主席“坐在长凳上往
大海碗里掰馍,边看看吃饭的人们。”当听到有趣
之处,“毛泽东差点喷饭”。(2)毛泽东吃完饭

准备结账的时候,却发现没有带钱。“他有点慌神
了,摸遍了所有的口袋,除了那半包烟,一文不
名”,他难堪极了。生动展现出了一个生活中平凡
朴实、可亲甚至可爱的毛泽东,是一个真实可信的
人物形象。 毛主席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不计前
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等思想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发
扬光大。这样,我们的人民才会更团结幸福,我们的
国家才能更繁荣富强。那些自私、没有远见、心胸狭
窄的人,只能让百姓贫穷而伤心失望,国家衰败而灭
亡,历史的教训值得铭记。一、剧中的四个小故事是:吃羊肉泡馍,宴请程潜,接待乡
亲,与儿子交谈。从这四件事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生活俭
朴、团结党外人士、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等特点。
二、剧中对山羊胡子老人的刻画,十分细致生动。这位韶山
冲的元老,带着乡亲们来到京城“打秋风”,把毛泽东
当成皇帝,“迈出方步,准备下跪”;把中国革命取得
胜利,看成了“毛家人坐天下”,还说“这江山,我们
得替你看着点”;他关心的是“年号”,是封官。作者
通过几个典型细节,通过人物独特的言谈举止,表现了
这个农村老人淳朴而带有浓厚封建意识的特点,给人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示例:圆明园被毁,颓垣断壁是中国人遭受侵略和屈辱
的见证。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建立的新中国一定要成
为强大的中国,只有强大了,任人宰割、任人凌辱的历
史才不会重演。我要谨记黄炎培先生的话,领导全国人
民奋发图强,坚守我们的胜利果实。我相信:我们一定
能做到。
点拨:想象的内容应扣住毛泽东居安思危的心理活动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