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阐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学习,要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通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得出《马关条约》与中国危机加剧的关系。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所以,本课内容的核心应该是进一步加剧民族危机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以及在甲午战后,各国在利益驱使下掀起瓜分中国狂潮”。21教育网
本教材是根据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历史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来展开。我准备通过“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马关条约》的签订、瓜分中国狂潮”三个子目,叙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过程,分析《马关条约》内容得出该条约签订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历史教材第五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抗争史、血泪史。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南京条约》的签订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帝国主义不满足于既得利益,加紧侵略中国。新崛起的日本在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迫切需要扩张海外市场。
在本课中,可以通过对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历史激起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忿忿不平,讲述旅顺大屠杀来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21cnjy.com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情境创设——分析讲述——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馈交流”,集中分析、讲授、讲解等方法。
(四)教学平台准备
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甲午中日战争》的制作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以及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过程与方法:识读《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时局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通过讲述邓世昌等英雄人物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中国人民不畏牺牲的精神,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应用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21·cn·jy·com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的危害
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办法:主要通过分析和探究的方法来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分析《马关条约》的内容来分析该条约的危害。www.21-cn-jy.com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信息技术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通过诗歌导入
首先与大家分享一首诗:《国殇》介绍于右任世人的人生经历(经历过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提出问题,作者是在哪里写的这首诗?(学生回答台湾)继续引导: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近代的时候,被日本占领了,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事件占领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师:同学们先预习课本,思考一下,日本为什么侵略中国?通过什么事件借机挑起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朝鲜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国内发生起义,寻求宗主国的保护,合情合理,按道理,其起义镇压后,中国、日本都应该退兵,但是,日本不但不退兵海增加其在朝兵力,7月在丰岛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挑起战争,不宣而战,中国被迫迎战。
师:在讲“平壤陷落”时,可以插入叶志超“长跑将军”的称号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讲黄海海战时应指出:战火已经延及国内。
师:讲述在黄海海战中,李鸿章“保船避战”致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失败。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师:日本侵略中国,目的就是要从中国获得利益,战胜失败后,日本开始着手签订《马关条约》
师:这些条约分别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师:分析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的影响
分析开放长江沿岸为商埠的影响;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影响。
师:日本一个弹丸之国,却打败了中国这个大国,蚂蚁把大象咬死了,其他比日本更强大的帝国主义,甘心吗?过渡到:
瓜分中国狂潮
师:讲述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
让学生讨论分析后,归纳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和“利益均沾”原则
课堂小结
多媒体展示〈国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出示课题: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
展示中国与朝鲜、中国与日本的交往历史
展示(一)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侵略中国野心由来已久,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3、时间:1894年
出示丰岛海战的图片,甲午中日战争的形势示意图。
(二)经过:丰岛海战—平壤陷落—黄海海战
出示旅顺大屠杀的图片;课本材料研读
出示《马关条约》的内容。
(一)内容: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开设工厂。
出示辽东半岛、台湾岛的地理位置(指出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了京津地区的安全。割让台湾岛,是日本获得了宝岛台湾的资源,而且也为侵略东南沿海各省建立了基地。
便利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入内地,帝国主义开始获得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掠夺原材料。
出示中国与俄国的地理位置图,(分析三国干涉还辽的原因)
出示《时局图》
欣赏诗歌,回答问题(台湾)
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讨论后,归纳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分析思考问题:材料研读这段话的含义。
思考《马关条约》的影响,通过教师的分析,得出结论:《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内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生自主学习“三国干涉还辽”和美国“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原则,得出结论:甲午战争是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
利用诗歌引出台湾被占领的历史,导入课堂,吸引学生兴趣。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自主阅读,分析图片,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通过对左宝贵的正面形象、叶志超的反面教材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通过内容分析,让学生深刻了解到,《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
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思考、归纳,同时形成强烈的爱国情怀,只有强大才不受欺辱。
板书设计:
第五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经过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一)内容
(二)影响
三、瓜分中国狂潮
(一)三国干涉还辽
(二)“门户开放”与“利益均沾”
(三)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
教学反思:该课是我国近代史的第二条重要条约签订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梳理时间发生的过程,分析条约签订这一历史事件的内容,得出史论:《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是瓜分中国狂潮掀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