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共4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8 10:3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7张PPT。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陶器甲骨青铜器竹木简丝帛书写不方便、昂贵、笨重使用不方便﹑不易推广 西汉时大文学家东方朔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学富五车” 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学富五车古代书写材料埃及
欧洲
两河流域纸草羊皮泥版 一、造纸术的发明此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这种纸有什么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造纸术的改进造纸工序①把树皮、破布、麻头、
旧渔网进行漂洗、浸泡②用草木灰除去原料
中的油脂、色素③把原料捣碎、煮烂④把原料捣成细纤维,
并放入水池搅成纸浆⑥码放成纸。⑤用模具捞取纸浆,
并晒干使之成型(1)原料易找,造价低廉,容易推广普及。
(2)纸面平整光滑,便于书写成文,质量提高。
(3)纸质轻薄,便于装订、携带和保存,有利
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纸的优点: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划时代的丰碑。古埃及的纸草文化、古巴比伦的泥版文化、古印度的贝叶文化、古欧洲的羊皮文化,终因没有找到合适的传播载体而被尘封。唯独中华民族的纸文化,使中国文明曾经领先世界一千多年。 --袁隆平 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呢?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以后,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书写、绘画、印刷、包装、剪纸、纸巾……传播路线公元4世纪(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非洲)公元12世纪(欧洲)公元19世纪(大洋洲)公元16世纪(美洲)造纸术的改进是人类文明传播载体的巨大飞跃,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历史与现实:1、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2、节约资源。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西汉东汉蔡伦 “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意义:传播:改进:发明: 一、造纸术的发明 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著名医学家。
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汉灵帝时,官至长沙太守。个人简介 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著 作 历代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出品的中成药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伤寒杂病论》在日本甚至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评 价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河南南阳医圣祠张仲景故里华 佗 华佗(145--208年)东汉末年安徽人。著名医学家。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个人简介1、发明“麻沸散” 。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华佗给关公"刮骨疗毒"2、创造出“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鹿形虎形猿形飞鸟形熊形猜一猜这些动作分别模仿什么动物? 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医学体操“五禽戏”
华佗创编了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鹤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五禽戏的动作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鹿的伸转头颈、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脚尖纵跳、鹤的展翅飞翔等。他的学生吴普施
行这种方法锻
炼,活到九十
多岁时,听力
和视力都很好,
牙齿也完整牢
固。
成就地位:生活时期:写成《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医圣”1、张仲景东汉末年 二、张仲景和华佗2、华佗生活时期:东汉末年擅长技术:外科手术成就地位:制成“麻沸散”编制“五禽戏”“神医”走近司马迁与《史记》《史记》书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1、少年受业——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明白。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
3、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
4、50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受了“腐刑”的司马迁做了中书令,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
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
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
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
表10篇——编排时间与事件
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52万多字。 以为人物写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的史书体例本纪:按年计述帝王之事;世家:叙述秦以前各地方政权和诸侯王的历史事迹;列传:记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隐士、说客、名医、刺客等的事迹。表:按世代或年月分别记载历史大事;书:对古代经济、天文历法、地理等进行专门记载和论述。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体裁:评价:史学价值文学价值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司马迁传”评论《史记》的文笔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秉笔直书,实事求是。 贡献——《史记》 《史记》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 ;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柳宗元: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第一句:《史记》在所有史书中地位最高.正所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才称得上是“绝唱”. 第二句:《史记》中司马迁用了文学的笔法来叙述历史,文学性强,可与《离骚》相比。三、历史巨著《史记》1、司马迁受父亲的影响,努力读书,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受父亲临终嘱托,他开始专心致志写作《史记》。司马迁因为替李陵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了此残生。但《史记》还没有完成,他想:“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 就这样,他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
司马迁身上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正直不屈、百折不挠敢于直言、不畏权贵想一想 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成伟大的《史记》? 第一,社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社会条件
第二,司马迁的史学家传提供了家庭条件
第三,丰富的知识和个人经历
第四,司马迁有远大的理想和进取精神
第五,顽强的毅力和忍辱负重的精神陕西司马迁祠(《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 内容:作者:西汉 司马迁地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书的典范,文学的杰作。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 三、历史巨著《史记》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道教兴起时间道教创始人道教教主老子(太上老君)张陵塑像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道家学派 创始人老子道教教主
太上老君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相信通过修炼可以长生不老,并炼制丹药,迎合专制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1、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得道成仙,
2、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主张修身养性,消极避世;
3、炼制丹药是另
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
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
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
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
内丹就是气功。火药的发明影 响 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道教的产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吗?(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武当山齐云山龙虎山茅山道教的兴起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事物与道教有关?门神城隍庙桃符玉皇大帝为道教的最高神。
道教的炼丹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道教的气功丰富了医学的内容。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在殿廷间飞行。第二天将此梦告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傅毅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白马驮经释迦摩尼公元前6世纪,印度释迦部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他被后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1、佛教认为人生充满痛苦,生老病死等一切皆苦;
2、造成痛苦的原因是人的欲望,摆脱痛苦的道路只有消灭欲望,并忍受现世的痛苦。
3、虔诚信佛、坚持磨练、积德行善,死后才能够进入无苦的境界,获得来世的幸福。
佛教教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大月氏天竺(身 毒)东汉疏勒喀什莎车于阗和田南鄯善若羌龟兹库车葱岭西域敦煌敦煌西长安汉中蜀郡成都青城山洛阳东洛阳河水河黄长江江水东汉
明帝佛教的传入路线佛教四大名山峨眉金顶九华山普陀山五台山世界、实际、平等、涅槃、无常、现行、刹那、借花献佛、
清规戒律 你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佛教的进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吗?(1)建筑方面(2)雕塑方面(3)绘画方面(4)文学方面
  而道教呢?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所以也受到受到推崇。 按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那么,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这种说法迎合了统治者害怕人民反抗的心理,因此受到了大力扶植。
宗教广泛传播的原因:1、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2、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前6世纪 古印度 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张骞通西域后,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传入:起源:2、佛教的兴起教义: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 四、道教和佛教影响: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1、道教的兴起创立:东汉末年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教义: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发明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司马迁《史记》(纪传体)佛教传入中原张陵本课小结张角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D1.四大发明中,对信息的记录、储存和传播,影响最显著、最久远的是(  )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2.下列时间轴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史记》这部史学名著中能查阅到( )
A课堂练习C3.《史记》记述的内容起止的时间是 ( )
A.从春秋到东汉 B.从战国到东汉
C.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
D.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光武帝
4 .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佛法的主要原因是( )
A .宏扬佛教文化
B .用佛教来减轻自己的罪过
C .借助佛法维护其统治 D .兴趣所致
CD5.《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倡导和扶植,其根本原因是(  )
A.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
B.对我国的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C.一些封建贵族信佛
D.佛教的说教对封建国家统治有利
6.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秦朝 B.西汉 C.魏晋 D.隋唐
BA7.下图中的“纪念园”位于湖南省耒阳市蔡子池畔,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A级旅游风景区。该纪念园的主题是(   )
A.纪念蔡伦改进造纸术
B.纪念蔡伦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纸
C.纪念造纸术发明过程
D.纪念蔡伦被东汉政府封为“蔡侯”

8、据记载,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战争不断,瘟疫流行,他家族中男女老少原有200多人,在不到10年时间里,就死去2/3。张仲景在痛悼家人之余,认真钻研古代医学著作,又博采众方,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一部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疗专著是( )
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BB9.如图为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
的绘有各种运动姿势的帛画导引图,据此得
知,汉代医学已认识到(  )
A.麻醉可减轻外科手术痛苦
B.体育运动能强身健体
C.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D.收集民间药方的重要性
10.(2016·山东泰安)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
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B11.材料一 北宋陈 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1)材料一中,“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2分)
(2)材料二中的图一人物被称为“医圣”,他是谁?后世称之为“医圣”的原因是什么?图二人物主要有哪些贡献?(6分)
?(3)司马迁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从材料三可以看出作者著书的态度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6分)
(1)“?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2)张仲景。他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他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被后世称为“医圣”。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等。
(3)写出历史巨著《史记》。公正记事,爱憎分明,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忍辱负重,坚韧不拔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