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18 16:5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末农民大起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21cnjy.com
(2)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21·cn·jy·com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教师引导,小组的讨论,课堂的展示等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对课堂展示要及时给予奖励,以取得良好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
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等;查阅、搜集和整理各种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准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相关资料,在课堂中互相交流,加深记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就迅速灭亡了。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内容探究】
一、秦的暴政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47页秦的暴政一目中第一段、第二段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21·世纪*教育网
(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残酷(4)焚书坑儒(5)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来了解秦朝暴政的具体表现;
出示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感性的认识到秦的暴政
[教师过渡]
提问: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臣民,你对这种统治满意吗?(不满意。)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秦朝这样残暴的统治逼得百姓不得的站起来进行反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秦末农民的起义:www-2-1-cnjy-com
二、秦末农民起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49页,陈胜、吴广起义一目中的内容,观看视频,请同学们找出该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如起义时间、地点、领导人、原因、结果等。) 2-1-c-n-j-y
2.教师待学生找出上述相关知识后,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标出地图中的关键地理位置,请学生根据地图及课文相关内容复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 21*cnjy*com
3.待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陈胜、吴广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上大雨,秦末农民起义会爆发吗?为什么?
这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却历来都为人们所称道。现在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它的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www.21-cn-jy.com
教师过度: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痛恨暴秦的人民纷纷起来响应,反秦浪潮席卷全国。其中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军队最著代表性。他们所领导的军队逐渐壮大,分别对秦军作战具。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在巨鹿展开激战,史称巨鹿之战。 【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师插入项羽图片,并邀请同学讲解巨鹿之战的故事,并问:与巨鹿之战有关的一个成语是什么?(破釜沉舟。)你认为项羽的这种做法高明吗?(这一做法体现了项羽义无反顾与秦军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激励了士兵英勇作战,最终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版权所有:21教育】
教师过渡:秦朝灭亡之后,天下并没有太平,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战争呢?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一起从第三个小标题——楚汉之争中寻找答案吧!
三、楚汉之争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9页楚汉之争一目中正文部分,找出楚汉之争的时间、争夺双方、最终结果。(历时4年,刘邦和项羽,刘邦取得胜利。)并说一说与楚汉之争有关的历史故事。(鸿门宴、四面楚歌、兵败垓下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时项羽和刘邦之间进行的战争还是农民战争吗?(不是,两人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项羽为西楚霸王,刘邦为汉王,已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蜕变为新的封建统治者。双方为争夺帝位而战,因而战争性质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来源:21cnj*y.co*m】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活动,思考:根据你了解的材料说一说刘邦胜利、项羽失败结局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2·1·c·n·j·y
[学生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
刘邦方面:①赢得民心,入咸阳后废秦苛政,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②重视人才,有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辅佐。③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战略根据地。项羽方面:①迷信武力,入咸阳后大肆杀戮,不得民心。②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③缺乏战略支援地。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通过上述总结并联系秦朝灭亡的史实,你认为这一结局产生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是否赢得民心,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要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1*cnjy*com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秦因暴政失民心而失天下,刘邦因顺势发展得民心而得天下,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关注民心。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必定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现实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21教育网
板书设计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