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二)
教学内容:教材84~9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问题并加以解决。
3、使学生根据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需要,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发展统计观念。
4、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1、认识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
2、从不同角度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信息,获得一些简单的结论。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特点,以及相关的问题悲剧,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课时安排:6课时
1. 复式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85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2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教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信息,获得一些简单的结论。
教学资源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 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教科书第84页例1的实物图和四张单式统计表。
(1)提问:同学们,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乐器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表,你从表中能知道些什么?
(2)追问:哪个组的男生人数最多?哪个组的女生人数最多?把四个小组合起来,是男生人数多还是女生人数多?
2、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很方便。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导 学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再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各是什么意思?
2、提问:(指古筝小组男生格)你知道这一格该填哪个数吗?(指笛子小组女生格)这一格又该填哪个数?(指古筝小组合计格)这一格呢?(指女生总计格)这一格里的数可以怎样算出来?
3、出示“表头”,提问:“表头”被分成了几小块?“性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组别”代表的是哪几个栏目?表中所填的数据都叫-?(数量)
4、学生尝试填表,提出要求:现在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合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
学生填表后追问:(指总计格)谁来说说"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这两种方法算出来的结果有什么关系?
5、指导分析数据,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知道些什么?
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几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
6、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能够反映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也便于对各组的情况进行比较。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该叫什么名称?
(板书课题)
7、提醒学生进一步核实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并写上填表日期。
应用评价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组织调查,上面的四种乐器,如果只选择一种,你想学什么?先收集男生数据再收集女生数据。
整理获得的数据,完成统计表。
学生完成后,讨论:班上同学想学习哪种乐器的最多?男生想学习哪种乐器的最多?女生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指导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先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在鼓励学生把这些数据填写在相应的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讨论:这个年级会游泳的一共有多少人?你是咋样算出来的?哪个年级会游泳的人数最多?哪个年级会游泳的人数最少?如果三年级每个班都有45人,三年级学生中有多少人不会游泳?如果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都不超过45人,这个学校最多有多少人不会游泳?
3、布置课外活动。
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并把练习十五第2题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后记
2. 复式统计表练习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五第3-6题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熟练、认真填写复式统计表,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感受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分析统计表中的数据信息,获得一些简单的结论
教学资源
教学准备:
布置课前调查活动的内容:
1、本班男、女生的身高情况。
2、自己和同桌双休日时间的安排情况。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 入
一、完成练习十五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2、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的运算率是什么?
导 学
二、完成练习十五第4题
出示中国与世界主要动物类群物种数目统计表。讨论:
1、哪一个动物类群的物种数目最多?
2、估计一下,我国有哪几个动物类群的物种数目超过了全世界的十分之一?哪几个不足全世界的之分之一?
3、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完成练习十五第5题
1、调查收集全班男、女生的身高情况,并完成书上的统计表。
2、讨论:男生身高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女生呢?
全班同学中,身高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多?你的身高在全班男生或女生中处于什么位置?
3、从统计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四、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1、组织谈话:你一般怎样安排双休日的时间?你的同桌呢?
2、记录自己双休日做家务、做作业、参加体育锻炼、看课外书、看电视和玩游戏的时间,与同桌合作,完成统计表。
3、选择两张统计表与全班同学交流:
(1)双休日里,哪些活动你安排的时间比较多?你的同桌呢?
(2)和同桌相比,你哪些活动的时间比他多,哪些活动的时间比他少?谁的双休日时间安排得比较合理?
(3)说说自己双休日的时间安排还有哪些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应用评价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什么统计表?你知道复式统计表有哪些特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教后记
3.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90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2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习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在提供的表格中完成复式统计图。
2、 提高学生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资源
教学准备:本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成绩情况记载表。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 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你参加过体质健康测试吗?你知道测试内容包括哪些项目?
出示教材例2提示内容及男、女生跳绳测试等级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
导 学
二、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1、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提问:今天这张条形统计图和以前学习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右上角的说明叫做图例,告诉我们蓝色直条表示男生,红色直条表示女生。
说明:像这样同上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条形统计图是复式条形统计图。
2、阅读统计图,交流数据。
提问:你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的信息吗?先互相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3、填写统计表。
让学生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填写统计表。交流填写的复式统计表,确认数据。
4、分析、比较数据。讨论:
(1)男生中,跳绳成绩哪个等级的人数最多?哪两个等级的人数较为接近?女生呢?
(2)哪些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较大?哪个等级男、女生人数差别不大?(3)从整体看,是男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的成绩好一些?
5、追问:刚才的问题都是需要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成绩进行比较的,回答这样的问题,看统计图方便,还是看统计表方便?你觉得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有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还有什么好处?
应用评价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1)选择跳绳项目,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记录在课本上提供的数据记录表上。
(3)根据记录表上的数据,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4)交流完成的统计图,并分析数据。
根据图中的数据,对男、女生的跳绳成绩进行同一对象内、不同对象间和整体状况的分析和比较。
说明:体质健康反映一个人的身体情况,要注意多锻炼,强壮身体。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让学生读一读题,观察是什么统计图。
提问:这是什么内容的统计图?在图里表示成绩时1格表示几分,怎样区分两个球队的得分的?
两支篮球队的单场最高分各市多少?单场最低分呢?
你怎样评价这两支篮球队?
3、做练习十六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四、全课总结
提问:回顾一下,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想到要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复式条形统计图你有哪些认识?
通过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或体会?
教后记
4. 复式条形统计图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十六第3-6题。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独立完成统计图的填写,能通过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了解事物实际情况。
2、使学生在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分析数据等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统计过程,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增强统计意识,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难 点
教学重点:认识和运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数据的调查与分析。
教学资源
教学准备:
本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重数据记载表。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 入
一、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读统计图,了解数据。
提问:统计图李的直条表示的是什么数量?反映的是哪两个年份空气质量的情况?是怎样区分这两个年份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分析数据,比较变化。
交流:
(1)数据是多少。你知道了图中每个城市这两年中空气质量怎样的信息?和大家交流一下具体的数据。
(2)数据比较。
2003年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个城市?2011年呢?
比较每个城市这两年的空气质量,你有什么发现?
3、体验统计价值
如果把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全年达到300天以上的定为优秀,请同学们比较一下2003和2011的数据,看看经过八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说明: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
导 学
二、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
1、读数据记录表,说说从中知道了这个班48名同学哪些体重情况。
2、绘制、交流统计图。
根据图中规定的图例,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完成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学生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3、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按照什么顺序填写的。
三、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1、分析借阅图书情况统计的数据。
2、指导学生适当重新整理数据,问:如果不分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应怎样整理数据?统计图应该怎样画?(按图书种类把相应的借阅本数相加)
3、分析比较:
这两幅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4、五年级一班有40人,你能分别算出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吗?五年级一班本学期平均每人借了多少本图书?
应用评价
四、全课总结
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后记
5. 统计单元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教材11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的1—3题。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小组讨论,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后的体会。
2、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难 点
教学资源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 入
一、回顾与整理
小组讨论:这一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1、学生说一说本单元学习的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导 学
二、完成练习
1、整理与练习的第1题。
学生读题,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独立填表。
交流:如何计算“人均耕地面积”?
自主阅读“你知道吗?”说说自己的体会。
2、整理与练习的第2题。
观察:这题的复式条形图与此前认识的复式条形图有什么不同。
3、整理与练习的第3题。
完成后,组织观察和分析。
你怎样评价这两支球队?
三、评讲作业
评讲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1)制作日期漏写;
(2)图例不标;
(3)数据没注;
(4)回答问题不扣中心;
(5)计算错误。
应用评价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后记
6. 统计单元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教材116页探索与实践,练习与应用的4—6题。。
课型
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交流学习后的体会。
2、帮助学生适当整理对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重点
难 点
教学资源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 入
一、回顾与整理
小组讨论:这一单元,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1、学生说一说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学生说一说填写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注意点。
导 学
二、完成练习
1、整理与练习的第4题。
根据你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并完成统计图表。
2、整理与练习的第5题。
把蒜头分别栽在两个小盆里,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房间里照不到阳光的地方。记录蒜叶第8、10、12、14天生长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布置课后完成,选择机会进行交流。
3、整理与练习的第6题。
先让学生按要求分组开展抛小正方体的活动。
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独立完成条形统计图。
完成后,组织观察和分析。
获得对可能性的大小的相应认识,与概率的联系。
应用评价
三、组织“评价与反思”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自我评价。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统计方面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后记